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海经》中的地理信息,从本质上说,是真实有据的。只不过限于先民既无科学的测绘手段,又经代代口耳相传,真实中又不免混有很多错乱。本试以“海内昆仑之虚”周围所出诸水为例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3.
《海经》、《荒经》从字上看与《山经》风格相近,但从内容上看,与《山经》的差别很大。前已说明,《海》、《荒》二经是同一题材的不同版本,它们的共同性是主要的,故先把《海》、《荒》放在一起来讨论其与《山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学者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山海经》的研究:《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怎样成书的,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怎样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前人研究《山海经》的成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文献之一,记录着先秦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和文明历程,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奇书。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名翟,是鲁国人或宋国人,出身平民,擅长手工技艺。墨子为人谦和,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成名于孔孟之间,学习儒家典籍,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当时的显学,并有《墨子》流传后世。本文尝试摸索研究《墨子》与《山海经》内容上的关系,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墨子》,以期对《山海经》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6.
马昌仪学长继《中国灵魂信仰》出版之后,又出版了近《古本山海经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一书。翻阅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一部古色古香,装帧十分精美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休屠、昆仑与《山海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京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1)
本文从上古音韵、秦汉之际人们关于昆仑山的方位观念和有关史料,论证了《山经·西次三经》中的“堡”、《大荒南经》中的“”同为秦汉间驻留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休屠”的异写。这为最终弄清《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和基本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祝平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4):66-69
《山海经图》是《山海经》研究的重要对象 ,宋代学者对《山海经图》的著录和论述是迄今为止早而可信的研究资料 ,这包括北宋舒雅摹绘了梁张僧繇的异物兽形图 ,欧阳修描述了所见的反映山川地貌的《山海经图》,南宋薛季宣论及了《道藏》所藏的《山海经图》,朱熹则根据经文对汉代《山海经图》进行了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马昌仪研究员新著《古本山海经图说》近日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煌煌巨著,得来一册即爱不释手,从欣赏研读中获得无限乐趣。《山海经》是出现于战国至秦汉间的一部千古奇书,它将寻常的山川道里物产同超现实的神神怪怪糅合在一起;虽立足于华夏大地,却又涉及渺茫难寻的许多远方异国。有人把它看作地理书,乃至从中寻求对世界地理大发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上古社会的一部地理书,也是一部神话集。在这部书中,描写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不同的目的而抗争命运;而他们抗争的结果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导致了抗争主体生命的直接毁灭,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他们的结局充满了悲壮色彩。因此,可以这样说:《山海经》也是一部悲剧。 相似文献
11.
张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12(3):104-108
《通典》是第一部为吐蕃设立专传的史书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吐蕃的族源风俗与典章制度 ;第二 ,吐蕃大事记及唐蕃关系大事纪年 ;第三 ,吐蕃大相论钦陵与唐朝使者郭元振的长篇对话及郭元振上疏文。本文认为《通典·吐蕃传》是唐代人所著唐代吐蕃史 ,可靠性更高 ,同时也保存了不少为两唐书“吐蕃传”所忽略的珍贵史料 ,值得研究者给予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对日研究的著作中《日本国志》可谓是集大成者,全书内容丰富,其中有关日本婚丧习俗的内容十分详尽,本文从《日本国志》中所记载的日本婚丧习俗入手,探询当时日本婚丧习俗中的传统因素,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民风民俗与社会其它方面发展的不同轨迹。 相似文献
13.
目前秦岭一淮河南沿线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已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从这些墓葬所反映的特点来看,受到了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共同影响.我们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特征出发,总结了这些墓葬的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春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4):118-125
《三国史记》在编撰方法上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体例和原则,体现曲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编写特点;在历史观上,《三国史记》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史籍中所具有的正统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尊儒崇礼、重民观念等史学思想,还体现了它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观。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现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三国史与《三国志》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平均发文量还比较低,文摘率也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全力研究《三国志》的专家还非常少。研究水平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生活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分布极不均匀,缺少整体布局。今后的三国志研究任重道远,在史料整理和专题研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王毓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继承秦汉杂述及地理志书的基础上,进入了中国古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繁盛阶段。在国家分裂,朝代更迭的背景下,各种方志层见错出。计有:"记"、"志"、"录"、"传"、"赞"、"图"等多种体例的方志,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有紧密的联系,结合时代特点来考察此一时期的方志,才会在总体上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史记》早期版本源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自问世以来 ,经两千余年的流传 ,产生了众多的写本、刻本 ,构成了庞大的《史记》版本体系。研究《史记》各本的文本形态及各本之间文字的异同 ,是为《史记》版本学。本文客观地疏理了历代《史记》版本研究的状况 ,评述了前人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揭示了《史记》版本的传承系统。 相似文献
18.
《史记》电子资源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所见的比较流行的电子版文献如《四库全书》、《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国学宝典》、《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系统》、“汉籍电子文献”中的《史记》有着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一些比较常用的可在internet上进行《史记》在线阅读或下载的网站和软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可进行多方面努力克服这些缺陷,古籍资源的电子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清代国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建筑环境、管理机构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对于清代皇史宬收藏对象的重要性也做了比较,认为皇史宬虽然贮藏多种皇家文献和文物,但最主要的尊藏对象便是《清实录》;并从版本比较和历史事实的角度,证明皇史宬尊藏的《清实录》是所有版本中最重要、最具有保藏性的正本。本文试图说明皇史宬与《清实录》相互彰显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倪永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4):67-7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汉籍古典名著的今注今译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三国志》而言,近二十年以来,中文及外文译本已多达十来种。然而有些译注者疏于校释,以至时有错谬。日本学者今鹰真等三人的《正史三国志》。(含裴注)日译本,有些地方还胜过了中文今译本。本文对日译本与中文今译本的译文进行了初步比对,从语言解释、底本校勘等角度列举了二者的得失,藉以说明进行汉籍今译工作时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