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峰云 《风景名胜》2021,(6):0276-0277
国内新型城镇化的实现中,城乡的统筹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选择了合肥市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作为研究实例,对其发展特征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当前形势与机遇,基于国内城镇发展的现行战略,为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于城乡一体化问题国外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城乡一体化的构想、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理论、早期城市学家对城乡趋向一体化的建设性见解以及关于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地预测了城乡融合或城乡一体化发生和实现的必然性,而其他西方学者主要强调城乡一体或城乡融合实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马文邹 《神州》2014,(18):250-250
农村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针对问题逐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发展农村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佛山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当前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佛山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论述了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作为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乡统筹要服从于发展,服从于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维护城乡平等、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和保障这种发展可持续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史晓英 《攀登》2013,32(4):65-68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刚察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始终不渝推进农牧区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凸显区域特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及其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很不平衡,表现为城乡的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加大。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主要原因包括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产业结构、改革进程、科技教育水平和信息获取条件等方面。针对这种状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高度“,模糊”城乡界限,进行一体化发展;重新定位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特补办法;要以农村的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模式的引入.在深入解析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从城镇化趋势、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和模式创新等多重角度,对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图为可持续的农村建设提供模式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喇娟 《攀登》2012,(6):99-102
笔者围绕海晏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战略目标这一主题,从海晏县城乡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环境、社会管理、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翠莉 《沧桑》2008,(1):52-53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党和国家调整城乡关系的一种战略取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它是将战略思路、战略取向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体现小康社会水准。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龙 《攀登》2004,23(3):62-64
由于体制性障碍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传统农牧业与现代工商业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反过来又使农业处于低水平状态,形成了二元结构与农业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结构,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杨新欣 《攀登》2009,28(4):37-41
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胃标,仅仅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制度体系还远远不够,必须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和乡村真正深层次的融合,重塑城乡之间积极的社会认同,包括身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建立城市居民和外来群体在身份、制度和文化层面上的相互认可、融合和整合,保障城乡居民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一鸣 《风景名胜》2020,(2):0314-0314,0316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对徐州市贾汪区城乡客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一般中小城市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目标,并且从一体化的公交线网规划方案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公交线网的布局对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影响及公交运营的效益的前提上,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图书馆集群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读者服务,分析当前总分馆制图书馆办馆现状,提出具体相应办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十八大中,城乡一体化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以重视。目前,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三个不",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正确认识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找到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那样,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还为我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8.
制度因素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雅丽  李同升 《人文地理》2005,20(4):47-50,86
文章通过剖析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关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目前城乡不协调的根源在于制度因素,进而分析了城乡一体化与政策制度的关系,探讨了制度因素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机制;之后分析了现有部分政策制度缺陷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阻碍作用,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的改革创新思路,以期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乡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俏云 《人文地理》2002,17(2):78-81
21世纪,知识、技术的竞相发展,使社会范式发生转变,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社会中,封闭、地区性社会向开放、全球性社会递进,城乡间公平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城市与乡村加速发展,城乡关系由传统的对立、两极化向新的协调、一体化发展,市场型城乡关系形成。本文在分析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关系是城乡关系的主体,城乡社会关系趋于复杂化,城乡生态环境日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城乡政治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