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诗中充满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呈现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态势。本论文主要以李贺为例,结合唐代一些名诗人的诗作,简要阐述唐代色彩诗歌,进而对唐诗艺术魅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体观应该包括唐代及其后代诗人对唐代诗体的认识理解及其界定。即包括对诗歌体裁分类、诗体艺术特征、创作法则等方面的认识,甚至还包括对与诗体形式特征相关联的内容特征的认识。明代效拟唐诗体式而进行创作蔚然成风,从初唐至晚唐五代,从大诗人到无名诗人,都有大量的效拟唐诗之作。这些以唐诗为典范的再度创作,既传承了唐诗内容和形式的精华,又有明代诗人自己的独特创造,形成了唐诗传播史、接受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体概念内涵小外延大,是我国古代"诗体"表现的特异之处,基于这样一种传统,在挖掘整理明朝的唐代诗体观资料时,就从以上多方面加以考虑进而进行搜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3.
"唐人选唐诗"是唐诗研究史上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人对本朝诗歌的辑录活动,体现着唐代人对本朝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眼光。流传至今的"唐人选唐诗"共十七种。对"唐人选唐诗"整体的概括和单个选本的研究历来都不乏优秀之作。本文试图厘清"唐人选唐诗"的研究现状,为更深入地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唐诗接受史研究是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乃至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长盛不衰的一个研究热点。王兆鹏、刘尊明关于作家、作品影响力的定量分析以及以之为依据出版的《唐诗排行榜》影响深远;陈文忠关于唐诗经典文本的接受史研究具有典范意义;张毅《唐诗接受史》注重唐诗作为文体的接受研究;尚永亮对于元和诗歌接受的研究深入而细致;刘学锴、李德辉等人关于李商隐、李贺等人诗歌接受史的个案研究多有发明;吴淑玲对于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唐代边塞诗的划分与唐朝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也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本文通过对盛唐边塞诗与中晚唐边塞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边塞诗的由盛转衰。也有利于我们全方位把握唐代边塞诗,而不是仅限于对盛唐边塞诗的熟悉。  相似文献   

6.
祁仲惠 《神州》2013,(3):5-5
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对侠士精神的赞颂,达到了封建社会可能有的极致。探讨这种文学现象,对于了解唐诗的特色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诗中存在着大量取材于古代神话的诗作,这反映了神话对唐诗的显著影响,但这一文学现象很少为学界所关注。本文侧重于从美学角度探析唐诗对七类古代神话的运用。唐诗人不是歌咏原生态的古代神话,而是运用它们的象征意义抒情言志。唐诗大量取材古代神话的现象主要与唐代崇尚道教的社会环境及诗人的不幸的人生遭遇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对建国五十年来的唐五代别集的献整理与研究概观进行了述评。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学术界对唐五代别集的整理研究成绩是显的,对促进唐代学研究有巨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底本选用不当,校勘不精,考订不严等,章以实例进行了阐述,对唐诗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人选唐诗是研究唐代诗歌传承与唐代学思想的重要资料。据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集录)所载,共有五十余种,流传于今尚有十余种。考察唐人选唐诗中的李白诗,有助于了解李白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因为各个时期化氛围的不同,唐人的选诗标准也不一样,所选李白诗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张辉 《神州民俗》2008,(1):69-70
文章全面论述了唐代字样之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颜师古对唐代字样之学的贡献、唐代字样之学在颜元孙、张参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唐代字样之学对后世汉字规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拓展分析了“气韵”在山水画与唐诗中的审美体现,以谢赫“六法”引出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对“气韵”的不同感悟,分析“气韵”逐渐转向山水画并在其中不断演变的过程和特点;以诗歌中的“气韵”为导向,分析“气韵生动”是如何运用在唐代诗歌创作当中;重点论述了“气韵”在山水画与唐诗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气韵”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的王国,唐代又是这个王国诗歌创作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代,诗人密集,诗作繁富. 唐诗结集,就选集言,唐人选唐诗集,以今所见,已有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国秀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等近十种.在敦煌写卷中,我们还发现了唐写本选唐诗集残卷和别集残卷,不下十种之多.就总集言,南宋时已有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四十卷,至明有朱警《唐百家诗》一百七十一卷、胡  相似文献   

13.
唐代道教在思想意趣层面上以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上清神仙道教为主。上清系的主要典籍《真诰》以其独特的(?)性,为唐代士子普遍喜爱,并且成为其文学创作中接受神仙道教意趣的重要来源。《真诰》的故事、诗歌、象征、意象及所蕴含的各种母题,特别是其美学内涵,对唐代诗歌发生了显著的影响。《真诰》与唐诗的关系,是文学创作主体如何通过接受某一具体文献,从而受到某种思想与审美意趣影响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4.
题画诗盛于唐代诗坛,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文学艺术的极大繁荣。唐诗的盛况空前自不待言,唐代绘画的发展繁盛,也是灿若云锦,蔚为奇观。就画家而论,艺术成熟的画家多如繁星,仅晚唐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录便有二百余人,其中如吴道子、王维、李思训等是震烁古今画坛的艺术大师。唐代的绘画艺术,题材领域迅速扩展,题材分类臻于细致。  相似文献   

15.
唐诗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其创作数量的巨大和创作队伍的庞大上,与其他学样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在故事中经常穿插诗作,其中不乏精彩动人之处。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第六章对小说中的诗就有很高的评价:“薛涣思(《河东记》的作)自己没有一首诗留传于世,  相似文献   

16.
厦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据地方志记载,唐代时有陈氏和薛氏两家,最早迁居厦门,陈氏居南,薛氏居北,号称“南陈北薛”。谈到厦门的历史和文化,大家公认以“南陈北薛”为最早。  相似文献   

17.
所谓“唐诗古道”是指古代长安东南(今西安市蓝田县东南)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和别墅区。包括蓝关古栈道、古悟真寺、水陆庵、辋川山水、蓝桥驿、峣关、青泥驿以及王维辋川别墅等,其范围约在以今峣山为中心方圆300平方公里以内。武关——蓝桥关道巍峨壮丽,山关雄险,早在春秋时就是秦楚的古战场;秦末,刘邦由此道攻占峣关而进入关中。隋唐时辟为官道,设立驿站,是关中通往东南各省的捷经,也成为唐代诗人出入长安的重要通道。据统计,收入《全唐诗》的近2000名诗人中,就有230多位来此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宗朝翰林学士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研究唐代学已有多年,除了对作家进行专题论述外,很想以社会与化作为总体背景,来研究唐代士人(也就是那一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因此在八十年代初,我就着手於唐代科举的研究,想以科举作为中介环节,把它与学沟通起来,来进一步研究唐代学是在怎样的一种具体环境中进行的,以及它们在整个社会习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我於]984年写成、1986年於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代科举与学》一书的写作意图与主要内容。我在《唐代科举与学》的序言中曾提及,从探讨当时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的闽中地区,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宗唐诗学观念与诗风播迁的一大策源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以林鸿、高棅为首,所谓“闽中十子”的倡鸣唐诗之诗派,尤其自高棅《唐诗品集》、《唐诗正声》出,史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於此”。  相似文献   

20.
王蓬 《丝绸之路》2010,(3):56-58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活本汇聚着我国文学乃至文明的辉煌,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要具体说清楚一种文体辉煌到什么程度,又需下点功夫。唐诗当然诞生于唐代,而且这些诗歌绝大部分是在唐都长安创作,或者和长安相关,即使在外省、外地创作,也要带到长安来传播,比如孟浩然、李白、李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