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是蒋介石的劲敌,也是西安事变善后的主要对象。蒋介石欲收服中共,中共要联蒋抗日。双方不同利益取向却有共同的抗日诉求。抗日促使双方和谈,以达成共识。红军安置问题是双方谈判的重中之重,以此为中心,国共展开较量,围绕红军防地、人数、编制和领导权等进行博弈。蒋介石极力压制中共要求,中共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还未完全撤离西安,以及国内的抗日氛围,要求蒋介石满足红军改编条件。受国际博弈和国内政争影响,蒋介石在红军改编问题上时而妥协、时而强硬,中共有限度忍让同时对原则性问题坚决不让步,最终蒋氏不得不妥协,在人数和编制上满足中共要求,但蒋介石觊觎红军领导权并欲控制中共,加之掌控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导致红军改编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审蒋”无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张伟联系到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制定了“逼蒋抗日”的策略方针,学术界仍有人认为,中共中央在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决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指导下,对蒋介石个人的处置在策略上有一个发展过程,即由“...  相似文献   

3.
70年前(1936年)的12月12日,在陕西西安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即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8—1941年)扮演的角色以及事变后该报向读者透露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特别是张季鸾与蒋介石、张学良之间的复杂而微妙关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斗争几十年,至少有两次完全可以把他控制起来,甚至可以置其于死地。然而,中共出于对大局的考虑,都没有这样做。一次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共产党完全可以从张、杨手中把蒋弄过来,或控制,或处死,为死难的众多烈士报仇。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顾全民族的利益和抗日大局,和平地解决了轰动世界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专机抵南京。蒋下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立即扣押张学良。知其内幕的宪兵司令部上尉书记官廖逸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捕,在狱中交待了宪兵看押张学良时的一些内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经过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方志》2009,(4):63-64
民国26年(1937年)7月 9日毛泽东与张闻天电广西、上海、太原、西安中共负责人,请他们根据中共宣言及红军关于团结抗日的通电,与当地政府、国民党党部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统一的对外阵容,以应付大事变。13日李宗仁召集桂林各界代表讨论“七·七”芦沟桥事变,决定由各界领袖通电全国,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发动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7.
59年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千古功臣张少帅以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为特重,勇于为民请命,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实现中共英明倡导的全民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功昭日月.今特集录在西安事变前后少帅重要爱国言行于下.  相似文献   

8.
孙果达  王伟 《纵横》2012,(10):30-33
西安事变一发生,蒋介石尚未就逮,张学良就迫不及待地于12日清晨致电毛泽东和周恩来,报告事变成功的消息。12日24时,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共产国际书记处:“叶剑英、王稼祥已去西安,恩来日内即去。”从电文看,毛泽东是让周恩来在13日就赶往西安,以抢得先机。确实,借助由张学良提供、  相似文献   

9.
着力倡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张闻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中,毛泽东、周恩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说是尽人皆知的,而时任中共总负责的张闻天参与解决西安事变,着力倡导和平解决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一、“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古城西安临潼华清池突然响起了枪声,划破了寒夜的宁静。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抗日救国,在向来西安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多次进谏无效反遭斥责后,终于采取了兵谏行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拉开了序幕。张、杨冒着极大危险,以英雄无畏的胆识活捉了蒋介石,但在如何处置蒋介石,如何处理这个事件上,却举棋不定。于…  相似文献   

10.
邵元冲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他一生反共,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但他爱国,坚决抗日。西安事变前夕,他因事去西安面见蒋介石,不料,却正赶上西安事变,当夜,杨虎城的部队包围国民党中央大员住处(西京招待所)后,邵元冲在慌乱中翻墙逃跑时被打伤,后送到医院不治而死。  相似文献   

11.
柯云  育欣 《文史春秋》2006,(11):55-55
民国时期有句歇后语:“钱大钧逼蒋介石看枪伤——实出无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全民抗日。老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在协议上签了字,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以为老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坚信不疑地随同钱大钧护送老蒋返回南京。可是老蒋一下飞机,脸色突变,立即秘密向军统总头子戴笠下达了指令:扣留张学良和钱大钧。  相似文献   

12.
魏龙泉 《百年潮》2007,(5):51-5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统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软禁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12月25日,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虽然在西安事变中应允抗日,但回到南京就背信食言,扣押了张学良。为了避免各方责难和获得喘息机会,继续考虑对付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他以腰背受伤回家休养(在西安事变中因慌张逃离住所而跌伤)和奔赴其兄之  相似文献   

14.
黄修荣  黄黎 《江淮文史》2011,(1):164-168
西安事变是影响现代中国的一桩大事件,它的发动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在和平处理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苏联方面的因素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共产国际、苏联对西安事变的发生有何反应?其间有哪些微妙的变化?共产国际、苏联方面的因素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  相似文献   

15.
王鹏 《文史精华》2002,(5):23-2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欲意迫使张杨继续“剿共”。5日,正在西安的张季鸾在华清池谒见蒋介石,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茂清 《文史精华》2003,(8):4-12
发生在70年前的福建事变,是正当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因受蒋介石排斥并力主抗日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官兵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立国改元换旗的兵变。他们以抗日反蒋为号召,欲联合其他反蒋力量及中共红军共同抵御外侮,在拒绝蒋介石逼诱之后毅然发动义举,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悲壮地失败。《福建事变痛史》一文讲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它使中共和西北红军转危为安,也使得全民族各党派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是存在着意见分歧的。  相似文献   

18.
1939年12月前后,国共之间爆发了抗战期间第一次军事冲突,史称"晋西事变"。事变前,中共在山西与阎锡山不仅合作抗日,而且在事实上共同领导着山西范围内的民众抗日组织牺盟会及其新军(即决死队)。事变发生,眼看牺盟会、决死队及其相关地区严重受损,中共高层内部一度对如何应对意见分歧。毛泽东在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后,坚信划界而治最为有利,故力劝军事领导人朱德、彭德怀等接受了蒋介石提出的划界办法,最终使事变得以平息,并且首次在山西获得了军政和地方控制的实权。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时,赵寿山是十七路军的主力部队十七师五十一旅少将旅长。他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追随杨虎城将军,义无反顾地参加厂西安事变。 在事变前夕,他向杨虎城提出了扣押蒋介石、逼其联共抗日的建议。在事变中,他担任十七路军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出色地完成了解除西安市区蒋系武装的任务;他担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长,执行完成了镇压敌特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的任  相似文献   

20.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60多年了。60多年前,是谁最先抓获蒋介石的?各类记载均语焉不详。 1985年10月30日,《成都晚报》第二版登载了一篇题为《二十年沉冤得昭雪》的短文,大意是说,张学良贴身侍卫官,曾具体参加西安事变,为促成国共联合抗日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分别担任过西安、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