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采用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意识形态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怡 《神州》2013,(1):132-133
本文采用Fairs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框架,从转述方式、消息来源和转述动词三个方面对比《中国日报》和《路透社》在报道2012年东盟外长会议未发公报这一事件时所用的转述引语,试图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揭示报道者隐藏于转述引语背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考察语言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3.
袁憬 《丝绸之路》2009,(8):65-68
话语分析是近几十年来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其研究对象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在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的语言学中,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迅速发展。而要在话语分析的理论下做好对文本的分析.就要提取相关的标准和方法,衔接则是必然要涉及到的因素。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什么是话语分析,什么是衔接及衔接的标准和分类,从而探讨如何在话语分析中合理准确地应用衔接。  相似文献   

4.
盖春梅 《丝绸之路》2011,(10):69-70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批评性报道来完成的。作为新闻舆论的一项特殊职能,批评性报道在维护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鞭笞社会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正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批评性报道要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重点要把握好"度"。本文就批评性报道应注意的问题作以阐释。  相似文献   

5.
钟丹 《神州》2011,(5X):253-253,255
阅读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它既是运用外语的一种能力体现,又是学习外语的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本文将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作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补充,主要论述了语篇分析与应用外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话语分析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的数量和类型、教师话语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教师提问、反馈和纠错等方面。实证性的研究较多,但形成整体理论框架的较少。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只有Ellis(1990)较系统地提出了课堂SLA理论框架。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Christie(2003)的课程语类分析模式,以帮助教师进行相关的语类分析和话语分析,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真正以带有后现代倾向的“话语分析”法来透视问题的学者为数还很少,但受到影响的研究者却越来越多。话语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的积极影响,至少已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凸显了将思想与社会更紧密融合起来的思考向度;强化了思想史研究者对语言本身的敏感性;促使人们将重要的思想文化事件和现象与后人的历史书写、阐释结合起来予以双重透视,增加了认知的复杂性和深度。这类探索本身也带来一些认知困惑,需要进行新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晋商意识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识形态的选择也发生着变化,晋商作为一个商人群体,利益是其经营活动的根本。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晋商群体理性的有界性,使他们在追寻自我利益时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并使商业活动顺利进行,他们便求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来约束晋商行为。本文试图通过成本收益基本原理,对影响晋商经营活动的意识形态做出解释。晋商意识形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较大的意识形态拥有量能减少消费虔诚的影子价格,且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信念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使个人违法违规的可能性变小。晋商组织在经营活动中自觉不…  相似文献   

9.
面对批判遗产学的兴起,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成为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这方面,话语分析大有可为。对历史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以衢州三部方志中的"文昌殿"书写个案,从遗产的物质性、文化肌理、当下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凸显出中国本土的文化遗产观、历史思维与意义生发方式。本土传统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才是根本,跨文化借鉴不能以忽视本土观念为代价。面对被全球化了的"遗产热",跨文化对话才是我们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海报、电视等行业,而对于Vlog这一国内新兴的视频形式,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试图通过多模态话语中的视觉和听觉等模态中符号资源的互动来分析Vlog拍摄者想表达的意义与图像的呈现意义。以国内最早一批的Vlog拍摄者之一"大概是井越"为例,分析拍摄者想要提供给观众的画面与互动心理,有利于观众更好把握观看Vlog时的参与状态,也有利于拍摄者更好把握观众的接收角度与心理。  相似文献   

11.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近年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以791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得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热点、演进过程和前沿趋势。学界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民族文化、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等维度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知识图谱和聚类分析,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作出展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以贯之的研究主题;创新中国特色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研究中心;高校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培育是研究重点;大数据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将成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7,(3)
当前,我国社科理论界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网络意见领袖日益成为舆情的引领和主导力量,社科理论资源集中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借机发酵、借势炒作成为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扩散的导火索,西方日趋通过"社科理论"交流等更为隐蔽的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此,做好社科理论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对网络及意见领袖的监管,在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同时强调教学、科研工作纪律,精细化处理涉及社会民生、热点事件的舆论动态,提高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识别和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邵蕾 《南京史志》2023,(11):56-57
<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地位。它利用了人的各种感受,借助声音、语言、动作和符号进行语言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适应时代发展,初中英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普遍出现的现象是:尽管已经上课了,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却不在课堂上,大部分时候,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沧桑》2009,(3):117-118
美国作为一个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公民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应当吸收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全球化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且要重视意识形态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聂琦 《神州》2012,(8):186+188-186,188
《画皮》是一部将现代观念移植到古代叙事时空中的典型的主流商业大片,陈嘉上在古典韵味十足的“秦汉”时期参照现代社会构建了一个想象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对这个体系中的异类“千年狐妖”进行了“劝诱”和“改造”,使其最终屈服于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完成了从妖到人的转变。在这片文章里我将具体分析电影《画皮》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如何体现在叙事中以及如何对故事的发展起导向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张倩 《丝绸之路》2012,(24):82-83
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综合分析法,通过语篇衔接理论、会话原则中的合作原则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语言特点、思想传递和认知三个方面对热播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具有幽默色彩、朗朗上口又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经典台词进行分析,旨在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理解当前流行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四清运动中,随着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迅猛拓展,工作队—贫协从社会动员主体迅即转变为基层社会的非常规权力组织。工作队—贫协的成长过程、内部结构、运作程序和行为内容,显示了它在运动中的意义:彰显中央政权与基层政权之间的信任危机,填补权力真空并成为权力更替的让渡载体,使重建后的基层政权在社会治理中更加依附于中央政权,从而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因此,与其说这是新一轮的自觉“革命”,不如说是中央政权重构并巩固其权威基础的社会治理行为,而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不过是一层包裹罢了。  相似文献   

18.
李幼蒸 《丝绸之路》2012,(20):63-67
本文从跨文化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两方面探讨了如昆曲类的中国传统国粹如何传承发扬。如何走向世界的接受美学问题,体现了笔者国际视域下的文化批评性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19.
段伟斌 《神州》2013,(1):218-218
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给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严峻的挑战,要积极采取措施阻碍新自由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蔓延与发展,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粉仙 《沧桑》2008,(3):133-1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政治势力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因一战早已动摇了的国际格局,在此时则完全被继起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代替,并进而演化为两极格局的对弈。对弈的双方凭借各自的实力在意识形态的旗帜下展开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构成了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独特的一面。意识形态于此时的彰显有客观上制约因素的消失,同时亦有双方意识信仰冲突上的必然性。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战略的工具,所潜在的功能性无疑是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故此,本文将从主客观角度入手对两极格局中意识形态彰显之因作一全面分析,希图对这一问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