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珏子 《旅游纵览》2008,(7):77-77
<正>老人们都说广寒宫里有嫦娥,她将满身的柔情化作洁白的月光洒落人间。懵懂少年,想着有一天美丽的嫦娥与我一起赏地球。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也将是我们星际旅游的第一站,将这样一个美丽的星球纳入我们的旅游月志中,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2.
深秋的东京,已凉意十足,可站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新闻发布台上的泷泽吉贞却额头冒汗。身为日本"月球探测计划"负责人的他,声音颤抖着宣布:"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已按计划于10月4日晚进入月球轨道!这是我们迈出的一大步,是人类探月迈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结晶,神话所蕴涵的多学科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当翻开各民族的神话记载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不能不为其谲丽多采而惊讶!揭开神话的面纱,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丰富、博大而深邃的世界——人类的主观世界。它是原始人类思维的产物,反射着原始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记录着他们认识自然、改进自然、征服自然的艰难历程。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看待神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来由于美国总统党内提名选战方酣,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又成为话题人物。对于肯尼迪,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1962年宣布美国将进行人类登月计划时说的话:"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之内到月球去……不是因为这些事很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很难。"45年后,到月球不再那么困难。去年,日本与中国分别发射了绕月卫星,即将在近几年内加入这拨探月大潮的国家还有印度、俄罗斯与准备重返月球的美国.德国可能也正跃跃欲试。乍看之下.发射绕月卫星似乎成了另一场"一窝蜂"的太空竞赛.但事实并非如此。空间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茶》2009,(8):48-49
1609年,当伽利略透过他自制的望远镜看到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时,也许,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人类登上月球、改写历史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历史无数次证明,战火可以摧毁城市和建筑,却从不能摧毁人们心中的文明之光。2003年,"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界和所有热爱文明的人们用这样的方式,回击极端主义对于文明的挑战,宣示人类对于文明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7.
“我总想看看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很想知道桂花树究竟是怎样的形态,我很敬佩吴刚无止境的砍树精神,很想探寻一下这些秘密。后来长大了,慢慢知道月球是一个非常荒芜而又恶劣的地方。但这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就要探索它为什么不能成为像我们地球这样繁茂、这样生机勃勃的星球。”  相似文献   

8.
"绕月项目比日本和中国落后一步,登月工程就要抢先中国和日本两步!"日前,印度空间研究院"月球初航"项目总指挥米尔施瓦米·安纳杜拉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此番豪言壮语,赚足了印度国内外媒体的眼球。绕月锁定2008"我们计划于2008年4月9日将‘月球初航-1’号无人月球探测器送上天。"9月27日。安纳杜拉伊在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的独家专访时声称,"‘月球初航-1’号将在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轨道上绕月运行两年,在完成各项科研试验后撞击月球,以便激起月球土壤,获取矿物质和水的科学数据。"他进一  相似文献   

9.
要使人生变得有意义,那我们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归根结底,人生价值观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人的认识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外部世界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人类自身的。如今,人类正是无限发展着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登上月球,探索到百亿光年外的宇宙超级银河系,  相似文献   

10.
动向     
图说人类登月40周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第一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迄今为止,仅有12人进行了"月球漫步",他们也保持着人类登陆另一星球的纪录。  相似文献   

11.
《神州》2006,(2)
千年遥望的梦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近、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体——月球。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把月球视为神秘的天国,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把登月比作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一种虫儿和草不经意的合体,竟然引发了东南沿海一带一场进补、壮阳的狂潮;在青藏高原的雪峰下,曾经是淳朴、恬静的心灵开始躁动、迷乱,无情的双手在毁灭自己的家园和明天;连六、七岁的小孩儿,也投入了搜寻虫草的大军;我们不愿意再看下去这样的现实;一些享受高度文明的人,在无意中诱导着对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摧毁。  相似文献   

13.
《世界》2010,(12):120-124
30年前,阿兰·谢泼德走出“阿波罗14号”的宇宙舱,踏上弗拉莫罗高地。挥出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杆,使高尔夫荣耀地成为人类在月球上展开的第一项也是迄今唯一一项体育运动。自此,在月球上挥杆,便成为许多高尔夫挑战者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终极梦想。  相似文献   

14.
1976年7月28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河北唐山市。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整个城市都被夷为平地,国外有人惊叫:唐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事实会是这样吗?回答是否定的。唐山再生了!唐山更美丽了!唐山更繁荣  相似文献   

15.
宇宙有国界?     
1969年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时发出"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豪语。这句话表明,在真正的探索上,探索者能够超越国家或种族,代表全人类的进展。然而,在对宇宙探索的发展上,事实真是如此吗?从文字上可见一斑:英文中的宇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苏联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探月辉煌:探测器首度飞越月球。首次拍到月球近照;探测器首度软着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拍照;三度取回月球表面岩石与土壤标本;两度实现月球车成功着陆。50年后,俄罗斯欲倾全国之力,重拾探月辉煌。只是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格奥尔基·马克西莫维奇·波利修克——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设计师兼总经理、俄罗斯"环月"项目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熟悉的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生活在"地球村"?为什么这个"地球村"有着明显的等级体系?为什么大多数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工厂、公司、机构,然后用所得薪金去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什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资本圈中?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呈现另外一种状态?几百年前的世界是这样的吗?是什么让现在的我们和几百年前的人类如此不同?这  相似文献   

18.
如果时光可以穿梭,赋予你另一种童话般生活,你可曾想过,它会是什么样子?是否正如罗腾堡一般,有着圆圆尖顶的城堡,色彩缤纷的小房子,形态各异的铁艺招牌,蜿蜒曲折的小石路,马车驶过,留下悠悠的铁蹄声…… 战火未能摧毁的小城 在我的印象中,德国是一个严谨、冷静而内敛的代名词.如同德国战车一样,踏实,认真,努力而刻苦.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浪漫起来会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9.
辛让平 《攀登》2011,30(2):59-61
人类必须文明地对待自然,应坚持平等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两个原则。平等对待的原则是为了保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为了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这两条原则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三月,草长莺飞,山野里不时探出的一树繁花,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在草木间,感受季节的转换,也感受着岁月的匆匆。在草木间,可以感受到大地呼吸的绵长,也可以黯然人世的悲欢。在东方传统上,亲昵自然隐含着人性细致的情绪;行走在草木间,尘喧之念净尽。这样的春天,出去走走,在山野草木间。见花不是花,那是因为花开花落很容易想到自身的生存轨迹与规律。草木的荣枯也一样,其实,活在草木间的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一株小草,也是一丛灌木,又或者一棵树。除了或许能够妆点这个大千世界,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