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飞 《旅游纵览》2023,(13):24-28
文旅融合促进旅游审美的深化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旅游活动的新视角。本文首先探讨旅游本质及旅游审美的内涵,其次阐述不同视角下国内旅游审美研究进展,再次指出旅游审美研究的特征,最后发现国内关于旅游审美的研究主要从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展开,据此提出一定的研究展望,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超 《旅游纵览》2010,(12):96-97
<正>一、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  相似文献   

3.
谢丹  朱斌 《旅游纵览》2014,(4):13-14
关于旅游,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本文从游客的角度来论述了导游员与旅游审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导游员素质及形象塑造在旅游审美中的地位,同时也探讨了其在旅游者综合审美实践中的巨大作用,还有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旅游道德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为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追求经历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穿越他人生活空间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则是为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地区进步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利益的驱使而引发了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能动作用的旅游相关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实际是利益与道德(或责任)的博弈问题。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基于利益均衡原则的旅游立德机制,以保障各个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公平的对待。  相似文献   

5.
中国 “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 《文史月刊》2012,(8):15-1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古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人们更多地关注。但关注的角度主要是墙本身的功能和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它所具有的旅游美学价值往往被人们忽视。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角度转型的铺垫;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前期开发、规划以及后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以古墙为例,简单介绍了中国各类典型的古墙,阐述了古墙的建筑艺术属性,它具有韵律之美、雕塑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诗意之美。通过管窥古墙的艺术属性,探究古墙的旅游审美价值,力图增强人文旅游资源观光活动中的审美效果,提升观光旅游活动的理念和质量,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自行车旅游是一项集休闲、娱乐、竞争、交友、时尚为一体,男女老少皆宜开展的户外有氧运动,它既环保又节省交通费,既方便快捷又无污染,是近年来新兴崛起的一种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本文从美学角度展现了自行车旅游的独特魅力,认为这种适应大众旅游蓬勃发展对旅游审美知识的迫切要求的旅游方  相似文献   

7.
对旅游卫星账户涵义和特点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莉  康蓉  匡林 《旅游科学》2005,19(4):17-21
旅游卫星账户是当前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所积极推广的一种测度旅游业经济影响的方法体系。本文从卫星账户相关背景和发展进程的梳理入手,从概念、总量、分类、表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卫星账户的丰富涵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两个角度对旅游卫星账户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一为基本特点,包括统一“旅游”相关概念、从需求和供给双重角度描述旅游活动、对包价旅游产品进行“净估价”核算等;其二为统计特点,包括对旅游活动的全面统计和特殊统计、对“增加值”的统计和旅游消费的行业分类统计等。准确理解这些涵义和特点是我国启动旅游卫星账户工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旅游纵览》2013,(10):41-42
电影欣赏与旅游活动同属于精神文化消费,本质上而言,两者都是一种对区别与自身生活实践的异态生活的欣赏和体验。揭示电影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即观影者和旅游者"审美救赎"的心理需求,可以对电影外景地旅游和电影主题乐园旅游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从而促进两大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资源的定义:一种基于认识论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国新 《旅游科学》2004,18(4):44-48
旅游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源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用认识论的方法来研究,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者的观察者旅游认知的研究,可以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旅游资源是为旅游活动的文献体系所保育的、旅游文化范式建构出来的人们旅游价值观的承载体。  相似文献   

10.
从低碳旅游到洛哈思旅游:可持续旅游理念的又一次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可持续旅游不仅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环保问题,更应该解决旅游活动本身的"亚健康状态"。一种来源于反消费主义的思潮---洛哈思旅游,是后现代社会对享受型传统旅游的一种反思。低碳旅游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重点在环境,洛哈思旅游以个人健康为出发点,重点在人。文章从洛哈思旅游的九要素进行解构,并将其和传统旅游、低碳旅游进行对比,提出洛哈思旅游具有健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认为其所倡导的旅游方式十分符合旅游活动的本源,是一种继低碳旅游之后更人性化、更容易被接受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对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通过倡导健康旅游消费的观念、产业链的开发、恰当地营销,洛哈思旅游能从环境和以人为本的双重角度引导现代人改变以往的旅游习惯,重构自己的旅游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耀峰  白凯 《旅游科学》2007,21(3):27-31
旅游本质问题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外相关旅游本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学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系统论自组优化原理分析了旅游的本质,并提出:旅游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觉活动或经历,其目的是追求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并成为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家乐"作为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基本形式,是现阶段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本文从现状开发角度对惠济区"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从惠济区"农家乐"旅游资源、"农家乐"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惠济区"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晴 《旅游纵览》2013,(9):304-3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在旅游中的核心功能已愈来愈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重视。本文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在辨析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活动中的主体--旅游者及客体--旅游资源两个角度来探讨文化是旅游产业之魂。关于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1981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旅游与文化》中曾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林洪贷(1990)也指出,仅对旅游业作经  相似文献   

14.
对开发陕西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乃英 《人文地理》1999,14(2):73-75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它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本文从发展陕西农业旅游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及其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在进行农业旅游开发项目论证时应抓住的论证角度,力求为陕西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必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爽 《神州》2013,(32):21-2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哈尔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域和历史造就了哈尔滨中西合璧、独具风格的特色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灵魂所在。本文从旅游审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目前哈尔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度挖掘哈尔滨特色文化内涵及开发潜力,使冰雪、金源、欧陆、音乐、红色等特色文化旅游齐头并进,加强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加快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五年后,雅安地震又触动了国民的神经,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黑色旅游。黑色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后,就逐渐成为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旅游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且发展成为一种另类的主题旅游形式,并逐步被中国大众认知和接受。本文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黑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探析旅游者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严 《旅游纵览》2023,(1):14-16
近年来,天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天文旅游活动中。文章基于国内外现有天文旅游的研究,讨论并提出天文旅游的含义及分类。天文旅游既包括狭义上的观星旅游,也包括广义上的参观天文台、探访天文相关的地理标志地、参与天文相关的人文活动等。文章继而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说明各种天文旅游活动的形式及开展条件,对其他地区开展天文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旅游本质的哲学辨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旅游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然而这一问题在学术界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从哲学的视角来辨析,旅游的本质应是“体验”,即旅游者的异地身心自由体验。将体验视为旅游本质的理由是:体验是旅游现象所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共同属性,体验是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独特属性,体验是规定和影响旅游现象中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体验是旅游活动产生、变化及发展的依据,这些理由符合哲学关于本质研究的特点及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旅游分院建设的方案,明确了旅游专业的内涵,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语文课做为文化基础课,力求保证旅游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我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较高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旅游,是一项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目的,所以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的旅游审美研究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枝  邓曾 《旅游科学》2010,24(4):66-76
旅游活动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旅游者旅游审美偏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西方学界强调以照片为基础的景观偏好(landscape preference)研究,中国学界重视经验性思考,但至今未有共识性结论。数码相机的普及使通过考察大众游客的摄影动机与行为来研究其审美行为成为可能。本文以游客受雇拍摄法(VEP)为基础,提出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通过探测九寨沟、张家界、嵩山3个知名旅游地大众旅游者摄影动机与影响因素,研究检验了以往以照片为基础的景观偏好影响因素部分结论,探索了"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在研究旅游审美方面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