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一书中建立了以“理、事、情”——“才、胆、识、力”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一体系包含有艺术本源论和“正、变、盛、衰”的艺术发展观,以及由正变论而衍生的创新论。叶氏美学体系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总结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所共有的美学属性,也有着它独有的美学特质。高校的艺术类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中比较难以用量化标准去衡量的部分,但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又无法避免用量化标准来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跟上时代的进程,可以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舞蹈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质,用科学的手段将舞蹈艺术教育划分出量化标准,同时进行艺术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本文就这个观点角度,引入“相由心生”的美学概念,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杨冬燕 《神州》2013,(20):247-248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所共有的美学属性,也有着它独有的美学特质。高校的艺术类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中比较难以用量化标准去衡量的部分,但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又无法避免用量化标准来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跟上时代的进程,可以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舞蹈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质,用科学的手段将舞蹈艺术教育划分出量化标准,同时进行艺术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本文就这个观点角度,引入“相由心生”的美学概念,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袁琳 《神州》2013,(3):212-212
服装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审美体验"是通过服装手工艺和面料再造等具体的艺术手段,达到审美主体人类的心灵与审美对象自然界生命价值的融合,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是一种互动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吕文科 《神州》2011,(9X):22-23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风格细腻、精美、富丽,体现了精巧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唐卡本身具有色彩美、内涵美、意蕴美等特点。前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探讨,但欠具体、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唐卡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集欣赏和演奏、演唱为一体的艺术。作为音乐表演中具有代表性的钢琴表演,应该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去加以诠释和加深理解。钢琴演奏家的音乐素养对钢琴表演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宽广的音乐艺术修养是现代钢琴演奏家自身技艺的提升法宝。音乐美学素养在钢琴表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萱 《丝绸之路》2013,(6):38-4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林李微 《东方收藏》2023,(10):143-145
中西传统美学思想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紧密联系,以及内外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文章通过分析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以及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庄子美学思想的概念阐释,指出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东方美学的内省性和西方的形式实验性,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天人合一”审美观,旨在理解其雕塑艺术背后的庄子思想和哲学观点,以期为跨文化艺术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艺术反映.土族是世居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土族民歌受本民族生产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将意象、情感、审美等美学特征融为一体,是本民族文化、艺术生活、审美标准的综合体现,成为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