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瓦房庄汉代制陶、铸铜遗址的发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From1959to1960,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Archaeologydiggedthesiteofironsmelting,potteryandbronzemaki...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遗存和相关冶铸遗迹的搜集、整理、分析,探讨了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铸铜业的发展阶段、规模和特点。研究发现,峡江地区的青铜器遗存可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即夏商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前一阶段遗址数量和出土青铜器数量都较少,后一阶段则明显增加。与青铜器伴出的还有为数不少的石范、陶范、铜矿石、铜渣、烧土面等冶铸遗迹,说明该地区存在早期的青铜冶铸业。若将该地区以巫山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出土的青铜器年代上限普遍早于西区,遗址和青铜器数量,也都远多于西区,这说明东、西两区铸铜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大概与两区铜矿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渔业生产是我国古代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较丰富的水产品。至迟在周代,我国已出现了人工养鱼,在战国、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对汉代四川的渔业生产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 渔业生产离不开江海湖泊,四川在这方面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长江横贯全省,其干流、支流密布全川。境内有大小河流130余条。江河流域总面积达510万亩。长江水系的主要干支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  相似文献   

4.
范金民 《安徽史学》2016,(2):117-129
明代中期起,徽州棉布商人在江南地区极为活跃,在地域棉布商中势力最为雄厚,并在江南市镇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江南的棉布业生产。清前期集中到苏州一城的棉布加工字号几乎全由徽州布商开设。徽商布店字号并不直接开设加工作坊踹坊,而是通过出庄收布、委托加工、长途贩运等形式形成相当完整的商品经营链。  相似文献   

5.
赵娴 《史学月刊》2002,(7):125-127
从汉史中可以看出,汉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它的艺术成就在汉代的历史和学记载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从汉代的砖刻、画像石、壁画及其他绘画艺术品中,都形象逼真、造型完美地展现了汉代音乐艺术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刘亦雄  吴桐 《文史天地》2014,(12):69-72
正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都位于黄河流域地区。当时,中国的东方被称作"夷",南方被称作"蛮",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蛮夷部落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处落后的边缘地区,一直无足轻重。后来在这片区域建国的吴、越、楚等国无一不被视为落后的"蛮夷之邦",南北的风俗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在后来的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历史上频繁地出现分而治之的现象,南北的分裂局  相似文献   

7.
杨敏 《文物世界》2009,(5):21-22
距今四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创造了很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奇迹,诸如夏九鼎、商司母戊鼎、周原窖穴青铜器等,但更多的奇迹出自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新田即今侯马。晋都新田也被考古工作者称为侯马晋国遗址。其中发掘的侯马铸铜遗址,其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了青铜时代的巅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中国先秦时期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讨论了铸铜作坊各生产环节遗存在作坊内部的空间布局问题。从堆积的判断到各类生产遗存的时空关系,探讨了铸铜作坊中各种遗迹现象的时间关系与生产操作链条的逻辑关系,以此讨论铸铜作坊功能分区的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9.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技术特征及铸造工艺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考察三二里头遗址出土浇勺考察四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初论二里头遗址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遗址(图一)。铸铜遗物在第三、四、五区都有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主要位于四区,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1〕。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  相似文献   

10.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08,6(1):3-9,20
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其核心的内容,又有在不同历史阶段多样的表现,研究者应当从历史进程中深入探讨民族精神的提升和发展.在中华民族进化史上,汉朝是一个富有活力的重要时期,中国的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重大发展,研究这个问题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其中较为突出的三项是:一,汉代社会呈现出蓬勃的创造力,显著地表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各方面有作为的人物大量涌现.二,汉代政论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引义慷慨",勇于建言,毫无忌讳地对重大问题提出切中要害的批评.三,汉代人物如董仲舒、司马相如、司马迁等人建构的学说体系,撰写的宏文典册,为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  相似文献   

11.
福建机铸铜元史概说刘敬扬OUTLINEONTHEHISTORYOFCOPPERCOINSMACHINE-MADEBYFUJIANPROVINCE¥LiuJingyang;Abstract:Introducethehistoryofmachine-ma...  相似文献   

12.
13.
汉代铅釉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熠  田卫丽 《文博》2010,(2):17-23
铅釉陶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项重要成果。自西汉早期出现于关中地区,依托于制陶工艺的进步和对铅釉的认识逐步成熟起来,开始数量和种类都很少,西汉中期以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尽管仍比较集中于陕西和河南,但分布已经扩展到广大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复色釉。虽然铅釉陶的数量不多,但其种类和反映的形象却非常丰富,是研究当时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由于所含金属的不同。铅釉陶釉色呈现出棕黄、深绿两大面貌。绿釉开始并不流行,东汉则成为主流。铅釉的使用打破了当时彩绘为主的装饰局面,又影响了后代三彩等低温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史记·货殖列传》曰:“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汉书·地理志》亦云:“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偷生,而无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两位史学巨匠对汉时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的概述表明,当时江南广大地区农业还很不发达,其生产方式基本上还停留在火耕水耨的粗放阶段,而果隋蠃蛤,渔猎山伐经济,即渔猎采集经济甚为发达,由于地广  相似文献   

15.
周琍 《南方文物》2002,(3):56-60
制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业之一.秦汉时期,江南的制陶业已获得突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代朝礼的交聘功能是随着当时交聘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加强的,一方面体现于朝礼中交聘功能的逐步加强,而汉王朝与四方国、族“朝”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朝礼之从内部关系为主向交聘关系成分日益增加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于朝礼之向上陵礼、祀“三雍”礼等其他礼仪形态之延伸、扩展,以及将朝礼中的交聘关系成分移植于这些新型的礼仪性集会之中,一并纳入交聘体制之中,成为交聘礼仪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漫谈汉代画像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任何历史时期的艺术品也不是孤立产生与发展的,它们必然是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同时它们又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无论从形式及内容上,均要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汉代画像石也不例外。它们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在承继商、周以来的艺术成果后,加以创新而产生出来的适合当时意识形态和审美观点的艺术品。追述一下我国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特别是美术范围题材内容和艺术  相似文献   

18.
岳庆平 《史学月刊》2000,(4):139-142
汉代岭南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体现在时问、农作物、农业技术以及特定地域范围等众多方面。汉代岭南地区按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东部、中部和西南部三大地域。东部地域主要指南海郡,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域,其中尤以番禺一带更为突出;中部地域主要包括苍梧郡、郁林郡和合浦郡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西南部地域主要包括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和今海南岛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域。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5月,周原考古队在周原遗址庄李村西谷场发掘一处西周晚期铸铜遗址,获得了大量与铸铜相关的遗物,这些遗物包括泥芯、范、模以及支脚、炉壁等残片,经初步研究,确定该处铸铜遗址以铸造车马器、牌饰、兵器等小件器物为主。我们对该遗址所出铸铜遗物选取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  相似文献   

20.
在福建北部武夷山区,有一座偏僻的村庄——城村。在村庄的西南部山坡上,埋藏着一座距今两千年的古城——城村汉城。这里曾是西汉时期闽越国的都城所在地,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数十载,叱咤风云,强盛时期势力范围至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