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帅 《沧桑》2014,(3):241-244
翻译文学是一个社会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文学多元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翻译文学大多处于系统的边缘位置,五四时期却跃居中心位置,成为建构新文学思想体系的媒介。本文从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时期的地位、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指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陆续参加一些满族文学的研究工作。工作中,接触和思考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系统,因之产生的思考则更欠周密。这里,扼其要点,汇拢成篇。姑且称之为“漫笔”,以掩疏漏杂沓之弊。 一 “满族文学”,在我国文学领域,甚至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都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概  相似文献   

3.
《史记》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文学巨著,标志着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同时,《史记》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时间,对我国的历史研究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只从《史记》的语言方面出发,对它语言的张力之美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炜轩 《神州》2020,(1):74-74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据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学习到语文中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归属感。有利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顺利。汉语言文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对培养我创设有趣形镜提高课堂趣味性国优秀人才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教育,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扎实的回鹘文文献为基础,全面探讨和研究了印度民间文学与回鹘民间文学的关系、印度宗教文化在回鹘中的传播与影响,拓展了维吾尔文学的研究领域,填补了维吾尔文学史中佛教文学的空白,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回鹘佛教文学的专著。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古代档案编研著述出发,结合儒家文学观,谈论了文学在档案编研中的重要性。根据主次关系,分析了档案编研与文学的两种结合形式。档案编研原则的严格运用、纪传体的创造性运用与文学手法的适当运用,使《史记》成为档案编研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最后对发展"文档结合"的档案编研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傣族诗歌》的发现(已翻成汉文,正积极准备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对研究傣族文学,尤其是傣族诗歌的重大贡献,因而也是对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解放以后,傣族的诗歌引起了我国文艺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应该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傣族的文学理论却还是个空白。这本书的出版,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许多问题上,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是  相似文献   

8.
梁璐 《人文地理》2007,22(6):109-113
当代陕西本土文学在我国文学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发展变化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代陕西文学的统计分析,发现陕西文学的发展在时空上均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以文革为界,当代陕西本土文学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学发达区域开始出现于关中地区,文学家聚集处,创作内容对应地也多与该区域重合。第二阶段陕西各地域文学家数量均明显增加,创作题材、写作手法、体裁逐渐多样化,创作内容对应地域从反映关中为主扩大到陕西全域,表明了文学发达区域的扩大与繁荣,文学发展呈现集聚化和均质化两种态势。主要原因除文化中心的强势影响外,高素质移民的流入及分布格局也是文学发展及分布特点形成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赵晶晶 《神州》2013,(24):34-34
儒家用世精神是我国历史经验与文学积累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使用性,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各有千秋,但其中都包含着儒家文化思想。本文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探讨我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儒家用世精神,从而了解儒家用世精神在推动我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傣族文学源远流长。在辽远古代,傣族的先民就创作了许多歌谣和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后,佛教传进傣族地区,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傣族文学并未断流,它在吸收外来文学的养分后继续蓬勃向前发展。经过一个时期之后,由于社会的原因,傣族文学中的宗教色彩逐渐减弱,土生土长的傣族文学在现实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就是贯串于傣族文学发展史的主线,也是我们在研究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时必须看重的基本事实。有的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当然,我们在看到傣族文学主流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佛教对于傣族文学的影响。由于我国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很早就同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交往。根据中印文  相似文献   

11.
进入9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格外引人注目。"由不同民族的老、中、青年作家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业已成为我国文坛一支生力军;其文学作品的质与量,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水准。"(关纪新《塞风集》)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已取得的成就的时候,对创作理论的探讨,显然也应当密切联系当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思考、回答和解决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问题。最近读到关纪新《塞风集)}一书,感觉到这本书在联系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实践,强化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左传》在历史文学上的两大特色汪受宽历史文学是史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981年,白寿彝先生的《谈史学遗产答客问》就以专门的一篇,阐述历史文学,亦即历史家对历史的文字表述问题,号召我们总结我国的历史文学的优良传统。回顾十几年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许凯 《神州》2012,(3):25-26
军旅文学既是现当代文学中一大重要分支,优势部队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军旅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的军旅作家并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于人民群众认识军队生活,部队官兵接受积极有盏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存在着一种文学发展逐渐退化的观点,它们成为影响甚大的复古文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石。退化观是古人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状况的一种解说,它又对文学的走向、文学批评理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悠久、各具异彩的民族文学宝藏,这些无疑都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历来只把汉族的作家、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猎。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有其历史的原因(封建时代文人阶级、民族的局限性);也有现实的原因(十年浩劫摧残民族文化的恶果)。今天,作为民族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以应有的重视,并力促其繁荣和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民族文学的创作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同步并进;使民族文学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有一个飞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楠楠 《神州》2011,(11):8-8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是唐代文学的新兴文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民间文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为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变文直接继承我国诗辞歌赋的优良文学传统,积极借鉴讲唱佛经教义的宗教文学的表现手法,多方吸取民间说唱和绘画、音乐等艺术特点,兼有文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特征,为后代说唱文学和戏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敦煌变文对凉州宝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凉州宝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就敦煌变文与凉州宝卷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作家、学者顾汶光、顾朴光的父亲,故可算半个贵州作家。顾彭年早年的文学成就一是白话新诗创作,一是文学翻译,三是文学研究。他与茅盾、郑振铎等有过交往,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理论早期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杨婧 《神州》2013,(31):118-118
目前国内理工科院校和专业缺少文学相关课程,文学素质教育的推行缺乏力度,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不高。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只拥有专业技能而缺乏文学素养是违背高等教育初衷的。大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大专学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高校学生文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和提高措施进行探索,为同行提供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