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普列汉诺夫不仅是国际共运中一个著名的活动家,而且是一个知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他的政治道路尽管曲折坎坷,他的哲学著作却不能因此而简单地一笔抹杀。不仅他早期的优秀哲学著作应该肯定,就是对他后期的哲学著作也应科学地分析,采取慎重的态度。我们在探讨普列汉诺夫关于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论述时,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因为,普列汉诺夫虽然在早期的优秀著作《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中有专门一章论述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关于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专门著作却写于1911年和1913年(《十九世纪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海内外史学家普遍认为,《太阳城》具有较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而这些东西又是消极落后的,因此得出康帕内拉的世界观稍逊于同时代的其他空想者的结论。那末,康帕内拉的宗教哲学思想究竟如何?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实事求是地估价《太阳城》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从表面上看,《太阳城》似乎充满着宗教色彩,但实质上神学只不过是一件外衣,它与基督教的宗教神学是两码事。 就宗教哲学思想来说,康帕内拉是在基督教外衣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全面论证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一个被西方从事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学者们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也是一个经常引起人们误解的问题.过去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也作了一定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十六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人文主义思想家。他的不朽名著《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部杰作。《乌托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以及它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创始地位,为它的作者在全世界进步人士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6,(5)
自1615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以来,空想社会主义已有五百年历史。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特征和社会价值,对于深化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我国新常态下的社会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是中南、西南许多少数民族接受流官统治100余年之后的一个世纪,也是少数民族调整文化结构、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个世纪.在这很关键的一个世纪中,这些流官(中央派来的社会精英群体),他们对少数民族的看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社会抱负?他们又将把少数民族导向何方?本文通过对19世纪民族地方志描述视角变迁的叙述,试图从一个侧面为这几个问题提供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7.
我们读得懂这些岩石丹霞色的语言吗?我们懂得"欺天负地"和"壁立千仞"吗?这些在历史的天空下诉说了千万年的语言,我们如何能读得懂呢? 这里的水是艺术家,它创造了岩石的美。水书写着上清溪的峡谷,也书写着我们,把此时的我们书写在这一派原始美丽中。  相似文献   

8.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对清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毋庸置疑。可问题是,此一鼓吹个人主义的学说何以会成为合群保种的思潮?对此,史华兹、冯客等学者都看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与他鼓吹的个人主义有矛盾,正是前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资源。然而,这一解释仍有未尽之处。从章太炎、严复的论述中能够看到何以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在中国会成为国家竞争的学说,及彼时中国人自由观与斯宾塞自由观之差异所在。应当说,斯宾塞的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是对立的,而在中国,二者则具有同一性,这也决定了斯宾塞学说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有机会去加拿大访学,近距离观察工会活动,感觉今天的工会与我印象中的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来自近半个多世纪工人社会地位和生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教材中讲得比较少;另一方面是以前我们对工会历史的理解本身也有片面之处。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们过去漏掉或忽视了什么?近几十年来的一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宗教恐怖主义在数量和力度上有明显增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者的道德价值选择的依据是被歪曲了的宗教教义,他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有悖于宗教的基本教义和人类的发展与和谐理念,并且从历史上看,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所以我们认为现代宗教恐怖主义者的道德价值选择在广泛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享有盛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基佐已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然而作为新教徒的基佐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1814—1848年,基佐专注于政治思考和实践。不过从他对启蒙和大革命的反思,他在任公共教育大臣期间颁布的《基佐法》,以及他对天主教自由派争取教育自由的支持中,可以窥见宗教在其政治设想中的位置。1848年退出政治舞台后,基佐专注于宗教思考与实践,在新教团体担任要职并出版了几部宗教著作。基佐对宗教问题的思考以及调和天主教会与新教会、基督教与现代社会的努力,构成了19世纪法国同情宗教的人士为启蒙和大革命的反宗教倾向"纠偏"努力的一部分。他的成败也折射出大革命后法国在政教问题上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蒙塔尤》的写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勒华拉杜里对蒙塔尤这个小村庄的研究是根据主教雅克·富尼埃,亦即后来的教皇伯努瓦十二世任帕米埃主教时的宗教审判记录。一个世纪以来,有不少的学者了解这份记录,并利用这份记录做了某些方面的研究。如德国的多林格尔,研究法国的教派与罗马教皇的冲突以及宗教异端;法国研究中世纪的学者如夏尔·莫利尼埃、杜埃和维达尔等,都写出了相关的著作。但是,勒华拉杜里的这本书,无疑是有关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和非常优秀的。如他本人在中文版序言中所说,他的初衷是想写一本关于一个村庄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30年的历史,却没想到获得…  相似文献   

13.
一些诗话和笔记著作表明,初唐民间诗人王梵志的诗作是受到苏轼、黄庭坚、杨慎的喜爱的,也有资料表明这些诗歌又为诗僧皎然、惠洪赞赏,还有一些禅僧在讲释佛理教义时,把诗人的作品援为得力的引证。敦煌石室中的王梵志诗集抄本有二十八种之多,可见其流传之广。可是,文学作品和佛教教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优秀的诗歌创作是要反映社会的本质,是要批判现实的;而宗教在本质上则是对现实作歪曲的反  相似文献   

14.
熊安蓉 《丝绸之路》2011,(10):114-116
尼采是19世纪末期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思想是迄今形而上学之思的最后形态,是唯意志论的代表。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只谈到尼采的伦理学和他对宗教的批评,因为罗素认为正是他著作的这一方面使他有了影响。尼采的伦理思想的两点值得注意:对妇女的轻蔑以及对基督教的无情批判。本文着重讨论尼采对女人的轻蔑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早期(16至18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西欧城市这时经历了哪些重大的发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宗教看古罗马社会的性别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性别和阶级等不同的视角对古罗马宗教中的性别关系以及古罗马妇女的宗教地位作了探讨 ,指出在以家长制为重要文化特征的古罗马社会中 ,男性主宰着宗教世界。不过 ,由于女性在生育等方面的作用 ,她们仍然被包括在宗教领域之中 ,她们的祭祀活动也是古罗马宗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维斯塔女祭司、朱庇特女祭司和西比尔女预言家等在古罗马宗教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 ,女性的宗教活动主要与生育、贞洁相联系 ,这体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中 ,男性对女性的角色期望。由于阶级、家庭等身份和婚姻状况的不同 ,古罗马女性不同群体的宗教地位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法律和经济学的意义上,最低工资经常被界定为雇主的一项义务,即他们不得在低于某一报酬标准的水平之下雇佣劳工。其实,在宗教文化与社会的层面上,最低工资还涉及经济活动的伦理问题:如果最低工资不足以保障劳工及其家庭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样的工资是否意味着雇主在道德上和良心上有罪过?本文讨论了美国神父约翰.瑞安在20世纪初围绕公平工资和当时美国的劳资关系提出的观点。瑞安所阐释的罗马天主教社会思想,尽管不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却是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一种视角独特的观察和总结,也反映了宗教文化对西方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展示给了西方。中国的东方文明是否真如此迷人?由于交通的阻碍,这一疑问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困惑着西方人。三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新航道开辟,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其中尤以耶稣会士为多(从1552年至1700年共有十几个国家64名传教士入华传教)。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某些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以亲身所见所闻,把中国进一步描绘给西方,不仅证实了马可·波罗记述的真实性,也进一步较全面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也就从这里正式开始。 去年,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访问,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阅读了16世纪到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写的关于中国的英文书,这是西方人记载中国史的珍贵材料,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早期传教士来中国,肩负的主要使命是传播宗教。为了传播宗教,他们必须熟悉并认识中国的环境。于是他们来中国后,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不同于西方、却丰富多采,又十分直观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著述中,此类记载可谓相当详细。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本文只就耶稣会传教士笔下中国人衣食住行及某些习俗的西传,作一些介绍和探讨;这对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著作中两次提到的法国文学博士李霞儿是一位在神学、文学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具有宗教信仰的法国博士。他于1916—1920年滞留日本。对比处于战争中的欧美,明治维新后,因侵略战争获胜、获益,使日本社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以及东方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与“礼”的社会氛围,这些都让李霞儿产生了宗教般的痴迷,继而把日本看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一生曾接触过社会主义各种流派,他对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亨利·乔治的单税论、费边社会主义、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摩里斯·威廉的社会史观、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都有所涉猎,并评论说:社会主义“其中流派极多,有主张废资本家归诸国有的,有主张均分于贫民的,有主张归诸公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