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镇远侯顾成     
徐平 《贵阳文史》2005,(1):18-20
顾成在贵州,以镇远侯闻名。最初的官职为卫指挥,镇守贵州(明前贵阳),而不是镇远府。但他后来受命为总兵官,领军平定思州、思南土司纷争,促成贵州建省。《镇远府志》以顾成对“开黔有功于镇远者”,将其传略录入《名宦志》。《太宗永乐实录》及《明史》皆有传。  相似文献   

2.
明代镇远侯顾成去世后,其墓冢多次多地发现,孰真孰伪,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扬州顾墓的发掘,早已有了定论,但顾成疑冢现象是如何造成的、为何到了八九十年代贵州学界和贵州顾氏后裔还在寻找顾墓?本文做出了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1413年”——应该作为贵州省情历史常识,让人们记住。 那是永乐十一年,距明开国已经45年,大明帝国如日中天。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贵州设立布政使司,贵州第一次有了省一级政区建置,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二是那年冬天,郑和杨帆远航,开始了第四次下西洋。 这是巧合,但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对内推进大一统事业与对外开拓海上,宣扬国威,恰好  相似文献   

4.
贵州“镇远钱局”十两银锭,仿川白锭锭型,长60毫米,宽50毫米,重357克,出自四川凉山地区。 “镇远钱局”锭为贵州官钱局镇远分局所铸,甚为稀罕,存世有一两、五两、十两三种锭型。一两小锭收录于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编著的《元宝图录》,锭面打“镇远官钱局”竖戳,风格特征与“贵州官钱局”一两小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冯超 《旅游纵览》2012,(2):66-69
<正>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源远流长的舞阳河一路流淌过来,透明的河水,把苍穹的湛蓝和两岸的苍翠融合在一起,泛着翡翠般的绿光。到了镇远后,在中和山脚,青龙洞前来了一个神龙摆尾,将古城一劈两半,构成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南北两端的府城和卫城成了太极图上的阴阳两点。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民初的民族关系及边疆开发史上,青海建省是重要内容之一.在青海建省准备过程中马麒经营青海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实现了青海军政权力统一,使青海的独立行政区域日趋成熟;新式教育的开办,为青海建省奠定了人文环境;采取的一系列发展实业措施,为青海建省奠定了经济物质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马麒在青海省的筹建过程中始终将其与边疆开发和稳定藏区、维护西藏主权交融在一起,为解决西藏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593年前,贵州还没有建立起行省一级的统治机构,不成一个省。不但贵州这块地域还分属云南、四川、湖广等省,而且在宋、元两代,贵州这个名称,也只是指现今的贵阳,辖区较小,是府下的一个州。就是明朝建立以后,贵州境内仍是承袭元朝旧制,设宣慰司、招讨司、安抚司、长官司,和一些土  相似文献   

8.
诸干不安定准来抵御? 永乐,是明朝第3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相似文献   

9.
秋阳 《贵阳文史》2003,(5):41-43
近年纷传明朝朱氏帝王家族与贵州有缘,如由燕楼发现的“明太祖考妣”残碑(匾),疑为朱元璋父母坟茔,以此推测朱氏祖籍贵州。此说是否成立,有待考证,但建文帝避难贵州,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南京国民政府将战场俘获之日军集中收容,并分别在陕西宝鸡与贵州镇远集中收容。贵州镇远是战时中国最大的俘虏收容所,在初期的收容过程中,收容所中存在一定问题。在中共安排下,康天顺来到俘虏收容所,对所内事务进行改革,较好地执行了日内瓦公约,并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海运的发展在明朝时期,经历了一个兴衰的过程。人们的海洋、海运意识却是在不断加强的。相较于漕运的诸多的弊端,海运更显现了其优越性,体现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的重要性以及趋势。从漕运、海运二者的相互利弊的对比,可以从历史角度来更好地认识到海洋发展这个潮流趋势,对于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及把握时代主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永历朝廷东阁大学士安之。持敕携印密赴川、秦、楚、豫、湖(湘)。行使总监五省中军总兵兼吏部尚书职权。调度军事争铨选侯伯以上诸军将帅。路线走(广西)庆远(宜山)——麻尾——都匀——福泉——施秉——进巴东。当人马秘密行至福泉马场坪时。被孙可望部围歼,在万分危机情况下,将铜关防等机密信物埋于马场坪附近地下。被俘,羁押贵阳,经与孙周旋斗智,终脱险逃往巴东赴命,铜关防印即此事件的历史见证物。  相似文献   

13.
高谷与《兴化邑志初稿》 兴化由明至清有三部县志录有高谷《题兴化邑志初稿》诗:“盛世同文轨,清才备选庸。纂修承国典.编辑会民风。形胜分淮右,封疆属楚东。隶州开小邑,叠石起高墉。地理寻常辨,山川远近通。淳庞敦四业,庄雅出三公。禾黍家家积,鱼盐岁岁供。章缝知秉义,甲胄总输忠。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北京出土的"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总兵官之关防",是一颗由清代礼部铸造成型的正式官印。虽然未能付之实用,却正好成为反映晚清台湾建省曲折过程的珍贵实物,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清代中央政权逐步加强台湾地区管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臾子 《文史月刊》2009,(4):53-54
贵州安顺关索岭的一处红色岩壁上,留有许多符号,大者有人高,小者如斗,似文似图,若篆若隶,非凿非刻,参差错落。这一幅天书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千古迷案,一时引起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浓厚兴趣。最接近史料的一种说法,是天书为明朝初年明惠帝朱允蚊所书。  相似文献   

16.
吴小华  彭万  韦松桓  张勇 《考古》2015,(2):19-31,2
2012年8月,在赫章县可乐墓地发掘了两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均属土著墓葬,时代大致为西汉前期至中期。其中,M373为"套头葬";M374的规模较大,形制较特殊。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残件及各种装饰品等。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可乐墓地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朝建立之前,为了保持军力,大批在伍官兵户下的男丁被以操练舍人或演武余丁的名义提前招入军中训练并参战,进而演化出多种名目的 舍人和正军家下男丁可合法代之参战的制度.明初军役仅由正军负担的传统观点需要适当修正.明朝建立后,多种名目的 舍人逐渐被撤销、合并,最后仅存散骑舍人和听差舍人,但提前入伍的祖制以幼官舍人营和随侍营的名义保留下来,只是其军事职能日渐丧失,逐渐沦为猥贱杂差.明朝中后期,由于卫军逃亡等原因,明廷重新捡起强征舍人、余丁入伍的"法宝",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连续上演了两幕“削藩”的活剧。两剧的导演,一是建文帝朱允蚊,一是永乐帝朱棣。建文“削藩”,激起“靖难之变”,刀光剑影,干戈扰攘,结果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永乐“削藩”,从容不迫,谈笑之间,恶藩被削,众王俯首。同样是“削藩”,为何结局竟有天壤之别?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问号。  相似文献   

19.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多年的积弊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义军攻入北京从根本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割据东北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经两代的励精图治,统一了关外。满清贵族在和明王朝的战争中收降了洪承畴等一批明王朝的旧臣,尤为吴三桂集团的降清,使关外通向关内的门户洞开。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有一件事让人看不明白。 太祖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1398年闰五月,这个自诩“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的明太祖死在病床上,前后在位31年,因此,洪武这个年号也应该只有31年,但在《明实录》中却有许多洪武三十五年的记事。死人还在纪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此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