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0,(8):51-51
剑桥与爱丁堡大学同为英国最古老的六所学校之一,但是在中国人心中,剑桥的名气远在爱丁堡之上。这多多少少得益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堪称是剑桥最佳推广人了。其实在英国人眼中,爱丁堡是紧随剑桥、牛津之后的,尤其是在苏格兰人心中,爱丁堡大学才是最好的,比如它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光就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2.
Lily 《风景名胜》2010,(8):46-47
或许徐志摩自己都不曾想到,他在剑桥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美丽的剑河景色写下的那首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竟成了日后无数中国人对剑桥最早的启蒙。  相似文献   

3.
提起诗人徐志摩,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他美丽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他的诗情魅力历经百年而不衰,而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3位女性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却更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4.
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邵洵美《你以为我是什么人》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淘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当年这位剑桥归来的才子,能诗会文,推崇唯美,与徐志摩、徐悲鸿、郁达夫、沈从文、施蛰存等人都是挚交。他慷慨侠义,乐蔷好施,家中常高朋满座,人称“文坛孟尝君”。  相似文献   

5.
王国华 《文史天地》2008,(12):35-40
梁实秋,徐志摩和郁达夫,无疑都是上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大人物,本文写了梁与其他二人的关系,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正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当众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  相似文献   

7.
正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结婚典礼,梁启超受邀做证婚人。在婚礼上,梁启超瞪着一双眼睛、拉长着脸训斥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  相似文献   

8.
我虽然不是广西出版界的一员,却是她的忠实读者和朋友。我在学术事业上的起步和成长,都离不开广西出版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先后参加了《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徐志摩的艺术世界》、《中国历代祸患丛书》等丛书的撰写,在广西几家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9.
张彦希 《文史天地》2022,(11):43-47
<正>在国家图书馆外文善本馆藏中,有一批钤印为“志摩遗书”的徐志摩旧藏,原为松坡图书馆馆藏,后转至国家图书馆收藏。在此批徐志摩旧藏中,新发现两份徐志摩手稿。徐志摩(1897—1931)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和著名新月派诗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现当代文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深受西方文学和文化的浸润,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结识了诸如狄更生、罗素夫妇等著名作家和哲学家,同时又深受中国新文化运动影响,中西方思想和文化交汇,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1897—1931年),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历任北大、清华、平民大学教授,是中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流星,他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相似文献   

11.
在吴咏的《天坛史话》里,描述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泰戈尔访华的历史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夹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中国人赋予了岁寒三友独特的人格特点与隽永的精神魅力,在这个年终季节,我们不妨走过中国各个著名景区,感受松的伟傲、竹的清虚、梅的出尘。  相似文献   

1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在古今诗人的笔下,告别往往是一种不舍、一种愁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一种多么惆怅的告别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又是一种多么失落的告别呀!然而我并不喜欢这种依依不舍的告别,我更喜欢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种豁达的心胸开阔的告别。因为告别其实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当爱迪生离开关心他的母亲到各地去找工作时,这与母亲的告别意味着爱迪生发明事业的开始;当比尔·盖茨离开故乡去到其他地…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牢狱之灾"都是大灾,连亲朋好友都会明哲保身,唯恐避之不及。而在民国时期,却有三个人,不但没有撇清关系,反而还陪着朋友一起坐牢,让人感叹不已。 徐志摩:陪百里先生坐牢 徐志摩,民国头号风流才子。而蒋百里,在民国时期也是大大的有名,当时有句话叫"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大师费正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金保 《世界汉学》1998,(1):133-140
大凡从事近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中国人恐怕一般都不会不知道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这个大名,由于政治原因,他的史学研究虽然在台湾早有介绍与批评,可大陆学者(除少数以外)对他的了解则主要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近年来他主编的剑桥中国史、  相似文献   

15.
高伟 《旅游纵览》2010,(12):124-125
<正>徐志摩(1897-1931)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与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同时,他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小说作家,这一点长期被人忽  相似文献   

16.
关于剑桥大学中国学研究的若干说明张国刚《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剑桥大学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文。文章的起因是1991年暑假我作为德国汉堡大学的洪堡学者(AlexandervonHumboldtstipendiat),曾访问过那里...  相似文献   

17.
剑桥大学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张国刚世知《剑桥中国史》,未必知剑桥的中国学;世知剑桥李约瑟,未必知剑桥大学中文系的汉学家。笔者在德国执教期间,有幸获剑桥大学中文系主任麦大维(DaviaL.McMullen)教授的邀请,在伦敦和剑桥访问参观。古色古香的圣约...  相似文献   

18.
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无人不知“新月派”,无人不知“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却鲜有人知叶公超也是新月派的骁将。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豪,作家、社会活动家,有“诗哲”的美誉。徐志摩(1895-1931),二、三十年代最出色的新诗作者。这两位不同国籍、年龄悬殊的诗人,怎么会成为忘年交呢?共同的艺业,是泰戈尔老人和青年徐志摩产生如父子般友谊的基础。泰戈尔是五四以后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最多(达300余种)。他曾两次到过中国,结交了好几位文坛好友,其中结交最早,感情最深的当数徐志摩。而徐志摩对泰戈尔更是敬如天人。自1928年至1930年,徐志摩在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任教。他生…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     
《纵横》2001,(1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