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忠 《百年潮》2013,(9):4-7
治淮:淮水北调的决策基础 1972年11月21日,周恩来在长江葛洲坝工程汇报会上意味深长地说:解放后20年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这是关系人民生命的大事,我虽是外行,也要抓。  相似文献   

2.
酷热的1996年7月上旬,时为宜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的笔者与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一位教授同赴北京,为省、市两级政协合编的《三峡文史博览》一书找原长办主任林一山同志组稿。那天,我们来到故宫西侧一条胡同深处的一座四合院,绕过照壁,穿行两旁种有蔬菜的正中小道进入主客厅时,已八旬高龄的林老正等候我们的到来,几句问候话后我们就直切主题,林老则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说———1949年我随董必武老接收国民党的水利机构,有了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治理长江的队伍。稍后,我即与苏联专家共事。三峡…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对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兴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例,自始至终都倾注着周总理的关心和支持。 (一) 早在1953年,即我国经济由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当时,苏联政府援华建设的156个项目的主要部分正在磋商。在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总理的具体负责下,为及早消除黄河水患,经过与苏方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这是其中唯一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项目确定后,旋即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从燃料工业部、水利部、地质部、铁道部、中科院等单位抽调技术力量,于195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黄河研究组,负责收集、调查、整理、分析有关黄河规划所  相似文献   

4.
顾培星 《文史月刊》2009,(11):48-51
一、周恩来总理对电影导演成荫说:“台儿庄大捷可以拍成电影。” 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时,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宴会上,周总理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电影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相似文献   

5.
我祖籍湖北孝感 ,1 91 0年 1 1月 2日出生于南京市一个书香家庭。 1 93 2年 9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结构专业 ,后在宁沪、沪杭甬铁路局工务处工作。 1 93 1年夏天的长江特大洪水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在以后 60年的时间里 ,我一直投身于长江水利事业中。1 93 1年长江大洪灾 ,激励我赴美攻学水利1 93 1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年暑假 ,我从唐山交大回南京与父母家人团聚 ,适逢大姐夫在武汉病逝 ,胞姐幼甥亦需抚慰 ,遂衔严慈之命乘船赴汉吊唁。此时长江洪水盛涨 ,报纸上不断有灾情的报道。我在南京下关 ,要走很长的跳板才能上船。…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黄浦路口西北角,有一座不过五层高的梯形楼房,它低调的外表不会引起过往行人的特别注意,可就是这栋在此矗立了六十余年的小楼,见证了共和国几代领导人对水利事业的重视与关怀,见证了长江水利事业的发展,见证了水利科研工作与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这就是长江科学院院部大楼。1954年,新中国遇上江淮特大洪水,不少堤坝和水闸失事、被冲垮,长江中游洪水水位持续高涨,中央准备下令启用荆江分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的延安,一个江西籍的“神枪小鬼”被红军总参谋部派到了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在其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一直随侍在周恩来身边,经历了周恩来劳山遇匪、武汉空袭、长沙大火、坠马伤臂等历次险情。他就是本文作者刘久洲。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明刻本《江汉堤防图考》,是海内外孤本。是书成于明隆庆二年(1568),图考并重,内容丰富,详述明隆庆年间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及治理过程。该书在清代、民国初年几经辗转,于1923年前后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社会》一书曾引用《图考》内容,并做了简要介绍,由此引发了国内学界对此书的种种推测。此书是了解明中期长江中游段河道变迁、堤防工程、治江策略和堤防管理的重要文献资料,当是目前所知现存最早的一部反映明中叶及以前长江中游地区水利堤防形势的水利专著和图集,对于长江水利史及中国古代地图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2年9月28日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向周尔辉最后告别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至今,斯人离我们远去已经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写过不少有关周恩来和他亲属们交往的文章,还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炫公集——有关周恩来的轶事、珍闻及考辨商榷》、《周恩来和他的亲属》等书。每每在夜深人静或是梦境中,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周尔辉的音容笑貌。他的质朴、坦诚、执着和本分常常令我热泪湿枕,夜不成眠。因他生前把我当做他的知己,使我知道了许多周恩来的家事,澄清了许多重要史实,有的还是周恩来生前记错或写错的事,  相似文献   

10.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 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从此, 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的大幕。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再次提出引江、引汉济黄和引黄济卫问题。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通过并发出的《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 “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 (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总理生前日理万机,心操天下,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作为毛泽东主席的战友和助手,从1954年就开始操心长江三峡工程,在“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葛洲坝工程的决策过程中,更是思考缤密,工作细致,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作风民主,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大型纪念画册中,载入了《中央讨论文件》〔1970〕140号《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送审稿)》的照片,这个文件是中共中央中发〔1970〕78号文件形成前的讨论稿,其上有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的手迹,是一件难…  相似文献   

12.
遥测南旺     
《山茶》2009,(3):88-89
19世纪初的一天,美国水利考察团团长方维因站在南旺的运河水脊上,面对400年前汶上彩山之阳的一位老人创造的分水工程不禁赞吧:“此等工程在十四五世纪工程学的襁褓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焉能不令我后辈崇敬耶!”他想不到的是,这一完全贯通中国南北的世界水利奇迹,会在一个半世纪后,被一场名为“位山工程”的建设项目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13.
<正>王占玉,这个土生土长的小人物,因为他的不平凡,在我的心里,在30万怀来人的心里,成了大人物。作为晚辈,我只知道他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劳模,一个曾经跟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合过影的劳动模范,其他,对我来说,他几乎就是一个久远的梦,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4.
1949年9月,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前夕,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究竟挂哪一幅画像,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周恩来的面前。当在天安门前悬挂毛泽东画像形成中央一致意见之后,作为开国大典的总筹划者,周恩来为在国庆节那天在天安门城楼前挂一幅毛泽东的巨幅照片,已经多次派摄影记者来到丰泽园,为毛泽东先后拍摄了几幅正面肖像。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交往,始于1936年7月8日。这一天,周恩来从陕北安塞到谭家营陕北省委去,途中遇到了从北平来苏区访问的斯诺。这一次见面,周恩来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西行漫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7月24日,郑守仁院士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三峡坝区,坝区广大工程建设者无不感到震惊和悲痛。郑院士的病情我一直都是了解的,他已经和病魔顽强抗争了很长的时间,但我总是期待奇迹能够继续在他的身上发生。郑院士一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这一次他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泪眼模糊之际,和郑院士在一起工作的往事,特别是他重病期间坚持工作的感人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初见郑守仁院士是在1987年,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进入长江水利  相似文献   

17.
一、斯诺来陕北,周恩来替斯诺拟列了一个92天的采访旅程 1936年7月初,著名的美国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在白家坪红军前方司令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当时对外称"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周恩来对他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公正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也相信你能如实报道。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之子夫差为了运粮、运兵,北上伐齐,他下令于长江北岸的蜀冈上筑邗城,同时,在邗城向北开凿一条运河,引长江水北流入淮水,全长185公,这条运河就是从淮安河下镇的末口直达邗城的最早的一段京杭大运河--邗沟。  相似文献   

19.
三峡的问题,你来管吧!一年抓四次。──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周恩来说 林一山与李锐的笔墨官司,始于1956年。 根据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成果,林一山在《中国水利》着重论述了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年9月,李锐等在《水力发电》发表文章,不同意林一山关于三峡工程在治理开发长江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看法,怀疑三峡工程的技术可能性和现实性,主张以流水五强溪枢纽代替三峡工程。 这一场论战,牵涉到毛泽东所极为关心的三峡工程,不能不引起最高决策当局的重视。 1958年1月南宁会议的最后阶段,毛泽东决定把三峡问题正式提交政治…  相似文献   

20.
《纵横》2014,(1):33-37
1966年5月,在周恩来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职位重要的与会者中间出现了—位不为人知的身影,他就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傅崇碧少将。傅崇碧当年50岁,身经百战,精明干练。但这一天他有些疑惑,他悄悄地问叶剑英元帅,军区司令员和政委都来了,我来干什么?叶帅回答,卫戍区要扩编,准备让你当卫戍区司令。也就是这一句话,把傅崇碧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