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李祖德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黄金正式宣布为法定货币;西汉时期黄金货币的大量使用;东汉时期黄金货币“突然消失”。一千多年来,人们对秦汉时期的黄金货币议论纷纷。有的人怀疑西汉史籍中的“金”都是铜或至少...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钱币学会于本月27日在上海主办了中国古代黄金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钱币学会和部分省市钱币学会的代表参加。与会的钱币学、货币史研究者共40余人,提交了论文18篇。多数论文环绕中国的黄金货币问题而展开。对战国秦汉时的黄金:据《管子》有许多黄金作为货币的论述,有论文指出黄金在战国时代是货币;有论文分析西汉史料中有关黄金的记载,认为黄金出现于交换、支付、贮藏和国际市场等领域的全部表现,只是贵金属商品本来面目的表现,不是货币;有论文从方法论上来肯定黄金的货币性,提出确定某种商品是不是货币应以客观事实为…  相似文献   

3.
胡瑶 《中国钱币》2021,(2):15-18
从抗日战争晚期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为应对财政危机,将不同来源具有储备性质的库存黄金以各种规格小型金条的形式投放民间,在特殊时期这类小型金条甚至具备市场流通的货币职能.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将黄金改铸工作委托中央造币厂完成,铸造完成的成品被称为厂条[1].随着军事、政治形势的变动,中央造币厂曾先后在重庆、昆明、上海、成都、...  相似文献   

4.
正在留存至今的中国历代金锭中,我们可以发现民国金锭占有极大的比例,其中上世纪40年代的金锭又在民国金锭中占有极大比例,这现象引发人们的探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黄金货币实物的问题往往需要寻找相关文献资料,对黄金货币实物的深入分时、分型研究也需要了解其各时段的背景。在寻找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不由自主地就走入了那一时代的经济状态、货币政策、黄金运作的背景中。上世纪40年代,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动、经济大动荡的时期,货币大量超发,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当时的国民政府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政府对外购买黄金,多次制定、变更黄金政策,主导制作多等级黄金货币,用黄金大量收兑纸币等,以抑制纸币的社会流通量,控制其贬值速度,平抑物价。在此特将查询到的几次运用黄金货币平抑纸钞的背景、举措、收效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金的货币性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以黄金为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建立,长达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黄金一直在我国货币制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货币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货币史学界、经济史学界以及钱币学界对我国历史上是否以黄金为币,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仍然是彭信威、萧清等前辈货币史学家的学术观点,认为黄金自春秋战国时期进入流通领域,秦汉时期发展到顶峰,东汉以后,黄金的使用“骤然减少,而且它的货币作用也衰退了”。①部分学者因黄金作为货币的使用范围不够广泛,流通性远不及铜钱,故…  相似文献   

6.
黄金和外汇储备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新中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也主要由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构成。60多年来,新中国国际储备资产经历了四个时段:1949~1973年是极度匮乏期。黄金储备的积累一直未能突破300吨;外汇储备方面,由于出口不稳定,总量也很小,最高年外汇储备额仅为  相似文献   

7.
陈浩 《钱币博览》2000,(1):9-13
南宋时具有货币性质的黄金除牌、铤这两种形式外,文献中还提到马蹄金、沙金、橄榄金、瓜子金、麦子金、胯子金、叶子金等。此外,金钱也曾有出土。然而,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化究竟到达了什么程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日本学者加藤繁为代表,他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一书中确认了黄金的货币地位;另一是以彭信威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货币史》中则明确指出“黄会在宋代不能算是真正的货币”。  相似文献   

8.
黄维 《中国钱币》2011,(3):16-21
楚国黄金货币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用贵金属铸造而成的称量货币,战国时以金版形式出现(或有金饼),西汉时期有圆形饼金、马蹄金、麟趾金。其币材产地、冶炼技术、问题仍存在诸多未解之处。关于币材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战国策》、《管子》、《史记》等史料中有关南方地区产黄金的记载,认为楚国的黄金来源地可能在今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这无疑对理解楚国黄金货币币材来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战国金币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战国时期使用金币,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但对当时金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即金币的货币职能是否充分,学术界有不同的估计,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一、两种不同的估计对战国金币货币职能是否充分的估计,集中在它是否具备价值尺度,特别是是否具备流通手段这两种最主要的货币职能方面。彭信威先生最先提出了战国黄金不具备这两种职能的看法,因而断言战国金币不是十足的货币,他说,战国时期,“除了作为宝藏手段之外,黄金主要是作为支付手段,例如赏赐、馈赠、贿赂。……黄金不具备货币的两种最重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尽管有人推测西汉黄金就是黄铜,但在后人的印象中,西汉俨然是个金光迷离的世界。赵翼以为“古时不以白金为币,专用黄金,而黄金甚多”。将西汉黄金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清代货币白银相提并论;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亦主张当时已实行金铜本位的货币体制。诸此观点,不外乎基于这样一个现象:史载中“金”频繁使用、数额惊人,尤其在赏赐和馈赠中屡见不鲜(详见彭著,恕不赘述),并属于货、幣之伍。这正是黄金研究失之毫厘的起点。笔者不惴谫陋,试图从前人研究的缺陷入手,揭示黄金在西汉商品经济领域的真正作用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管子》的作、成书的时代及其篇章的复杂性,故将《管子》视为一个学派的成果。《管子》的轻重篇具有相当丰富的货币资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理论。所谓轻重篇,除了名为《轻重》的六篇以外,《巨乘马》、《乘马数》第十二篇也属轻重篇。这些作品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其形式均为齐恒公同管子的对话:二是它们的内容都与经济有关。在讨论经济时。有意无意地论及了货币问题,由币分三等、货币的定义和功能以及黄金货币构成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1,(7):1-F0002
“我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那就是我唯一有信心的资产就是黄金。很少有人意识到,黄金不是商品,而是全世界表现最好的货币”  相似文献   

13.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下令将本国黄金储备运回加拉加斯,这将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实物黄金转移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贵金属之首的黄金,其光彩夺目,不易磨损,用途广泛,又能随意分割,便于携带和贮藏,是充当一般等价物交易的极好材料之一。一、早期的黄金先秦《战国策》中多处记载了黄金所具有的货币性;而《管子·轻重》中的黄金已是十足的货币。秦始皇统一币制时,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西汉黄金改以“斤”为单位;王莽的宝货制中也将黄金作为货币之一。史籍对黄金的论述,以记载用途与重量为多,对其形状如何,记载极少,这就需要借助出土的实物资料来辅助说明。黄金有天然的颗粒存在,人们对它的性能很早就有所认识,并掌握了黄金的冶…  相似文献   

15.
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后期,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开始进入流通界,执行货币的职能。战国年间,黄金流通十分普遍,特别到了秦汉,法律正式规定黄金为主币,“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因此,黄金的使用范围更广泛,使用量更大,除了用作价值尺度之外,最主要的用于馈赠、赏赐和贿赂,动辄五百斤、千斤、万斤乃至几十万斤,简直是黄金泛滥。可以想见,这期间的黄金数量之大。因此,清代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和历史学家赵翼在其《二十二史札记》中,均论到汉代黄金之多。  相似文献   

16.
试说楚国黄金货币称量单位“半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山楚简贷金简,是当地官员为当地借贷黄金以购买种子的记录。其中记有楚国黄金称量货币单位益、两。  相似文献   

17.
湖北出土的爰金为什么这样少黄德馨楚国的黄金货币爰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黄金货币之一,爰金中有“郢爰”。“陈爰”等多种币文,但绝大多数是“郢爰”。“郢”系地名,为今湖北省江陵纪南城。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7个省出土了大量爰金,但湖北省出土的数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韩建武 《收藏家》2003,(2):36-40
黄金、白银自古就被视为珍宝。这是因为黄金拥有天然的美丽、优雅的光泽,具有富丽堂皇的魅力;白银纯净悦目的色彩,象征纯洁无暇的高尚情操。加之它们耐腐蚀,利于分割,很早就被赋予了货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包山楚简贷金简是地方官为当地借贷黄金购买种子的记录,其中记有楚国黄金称量货币单位镒、两,并在此两者间又见新的衡制单位,笔者考其释作“间镒”,即“半镒”。  相似文献   

20.
王裕巽 《钱币博览》2002,(3):8-11,12
明代朝廷黄金收入项目,史述不详。由于明代黄金不是正式货币,无以黄金为法货列作财政收支正项的记录。对此存有可靠史录,并有可与史录相印证的出土或传世实证,以供查考明代朝廷黄金收入专项内容的,似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