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四月,闻一多先生途经贵州时,画下了多幅描绘贵州山水、古迹的写生画。其中有一幅题为《清镇县东山寺》。画中的东山寺在清镇东门桥西南的东山之顶。据《安顺府志》记载:“东山,一名巢凤山,在城东笔山后。高七十余丈,周围三里余。上建寺。山体三层,中层有岩,大数十围。岩下有洞,外狭中阔,旧传有仙佛居此……山半有古杉二株,大数十围,亭亭对峙,秀色参  相似文献   

2.
赵赓 《文史精华》2007,(5):55-59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宛平城西门外,横跨永定河上;永定河原名“卢沟”,故称卢沟桥。在石桥(卢沟桥)北约1000米处还有一座铁桥与其遥遥相对,平汉铁路从上面通过,为平汉路与北宁路之交接点,又为平(北平)保(保定)公路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始兴县始(兴)翁(源)公路扩建。施工中,推土机推出一座南朝墓。始兴县博物馆派员抢救性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及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始兴县城东约4公里的县造纸厂大门东40米处,由东向西连绵起伏的山地,墓葬座落在北面山坡上。解放以来,建筑工厂和农民取土打砖曾在此发现大量古墓葬,为汉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墓葬区(图一)。  相似文献   

4.
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同志在市北郊八达沟口公路左侧的坡地中,发现一方完整的铜印。笔者和罗葆森同志于7月17日对出印现场作了调查。此印出土地南距市中心约1公里,东距牡丹江边墙东端约15公里,而紧临牡丹江北山的东山山脚,北距牡丹江边墙约25公里。印呈方形(如图),边长为7厘米,面铸汉字九叠篆书“古州之印”四个字。钮为长方形,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钮前侧镌刻汉字行书“古州之印”。印背左侧刻“应辨所造”四字,右侧刻有年款“天泰二年二月廿五日”九字。印重1.8公斤。  相似文献   

5.
<正> 1982年5、6月间,我所在涉县北关抢救发掘一座东周时期较大型的木椁墓时,在该墓西角外又发现并清理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小型墓葬,两墓编号分别为82SBM 1、82SBM 2。现将后者即M 2的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一、墓葬结构 本墓位于城北约270米处——邯(郸)长(治)公路西侧高约十余米的坡面上。墓葬结构为土洞式,座北朝南,方向142°。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残长3.7、宽约1.55米,北部为洞室,顶部早已塌陷,现东、西两壁局部残高0.9米,墓室底部上距台顶高约3米,底面北部稍高。略呈斜面,东、西两侧开有两条宽约0.15、深约0.10、间距0.9米左右  相似文献   

6.
1973年3月下旬,陕西陇县城关乡祁家庄村社员在浇地时,发现一座古墓。该墓位于陇县城西约1公里处,北靠小山,前面为一与县城相连的开阔平原,南北现各修有陇天公路和宝平公路,在距墓地约300米处有阎仲宇之兄、进士,吏部考功郎阎仲实所建的汧山书院遗址(图一)。4月中旬,宝鸡  相似文献   

7.
<正> 磕头山罗汉洞,位于滦县宜安乡大井峪村,西北约1500米处的磕头山西峰的东侧面,东面是主峰,主峰上有终年涌流的山泉,当地人俗称“圣水”,有“十八罗汉圣水流”之说,是一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地方。西峰东侧,崖上有一石洞,当地人称罗汉洞,洞外有造像56尊,沿崖面自南向北排列,共分五区,九组,大部分坐西朝东。文革期间,造像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所有头像都有程度不同的毁坏。1987年秋,我们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对罗汉洞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按区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义前 《文博》1989,(1):94-95,92
1985年陕西省汉阴县月河北滨李家台汉代遗址西北约300米处发现一古墓(图一)。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现将出土的一批汉代青铜器介绍如下: 鼎共五件,分二式: Ⅰ式四件。有盖,盖似一球面,上有三个扁条环状钮,钮顶各有一小球状握手,可以倒置。子母口,加盖可以严密闭合。长方竖耳上部外撇,耳有狭长穿孔。圆腹,圜底,三蹄足,足之横截面略呈桃圆形,近  相似文献   

9.
河北玉田县孟家泉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孟家泉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约3公里的石庄村北200米处。遗址西依荣辉河,处于京秦公路与京坨铁路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7°47′,北纬39°52′(图一)。 孟家泉原系自流泉,近年来因泉水干涸,时常发现动物化石,从而受到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孟家泉遗址进行了试掘,确认了遗址的科学价值。1990年,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倡导下组成考古发掘队,于4月11月—5月16日对孟家泉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51平方米,出土大批石制品,骨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发现晚期智人化石2件。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二年三月下旬,黄梅县苦竹乡苦竹口村村民,在修建采石场的公路时发现了数块长条形石板及一些线铁钉,米色漆片等遗物,经黄梅县博物馆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调查,确认为一处石停双室墓。同年四月十四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此墓位于黄梅县苦竹乡苦竹口村辖区内,距乡政府所在地之西约!00米处,其东约50米为苦竹口村小学,其南距县城人5公里(图一)。该墓北望香山,南枕牌楼山,有一条由苦竹乡通往余四方村的一条简易公路从该墓上通过。经发掘清理,该墓早期被破坏,人骨架、棺木被毁,仅残留零星随资…  相似文献   

11.
国宝巡礼     
刘士刚 《收藏家》2005,(2):78-78
《雪景寒林图》绢本墨笔,是一件用三幅绢拼接起来绘制的群峰屏立的大幅立轴作品。画面山石雄峻,崔嵬之山几乎占去了画面的五分之四。高山之麓,溪水之滨,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枯枝老干,苍劲挺拔,山脚云雾迷漾,寒林漠漠,表现了秦岭山川的神姿异彩。范宽生卒不详,约生活于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北宋初期杰出的山水画家,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人。因其性情宽厚,人们称呼他为范宽。他擅长画山水,主张师法自然,所以他经常出入终南山、太华山进行写生,领略大自然的变化而进行创作,并以雪景著称。  相似文献   

12.
商代铜鼓     
此件铜鼓手1977年6月出自湖北省崇阳县白霓乡新婚村汪家嘴。崇阳县为鄂南低山丘陵区。汪家嘴位于崇阳县城东约历公里,为丘陵式盆地中的一个土岗。土岗北面!临一条小河一大市河。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岸被河水冲鬲,时有坍塌。铜鼓就是在河岸坍塌后暴露出来的。铜鼓在地层中基本上是正位放置,顶部距地表1.5米,底部距河水面0.35米。铜鼓整体保存完好。铜鼓出土地点未发现墓葬或窖藏遗迹,也未发现与之相关的文化层或遗物。湖北省博物馆曾三次派员调查,仅在大市河河滩上采集到数量不多,冲磨较甚的陶片,其中有3件东周鬲足.笔者曾和…  相似文献   

13.
石阡,今之县名。对其得名说法不一。近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考证,认为:“石阡”之名形成于宋代,其涵义是对山崖、石洞的赞誉,得名之据是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这里且分两部分叙述:一是评述旧说;二是阐明己见。关于“石阡”的得名,过去有好几种说法,今归纳评述如下: 说以“城南关外烟墩坡一带草昧初未开成路,尖石林立,约以千计。‘千’加‘阜’为‘阡’”得名(引文见民国《石阡县志·艺文志·石阡解》)。所谓“烟墩坡”,即今县农资公司化肥仓库至供电所后山一带。该处地层为棕红色砂页岩,按其地质构造是不能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