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我叫张吉然,女,土族,今年57岁。2010年,我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我出生在互助县东沟乡洛少村的一个土族家庭,洛少村是一个纯土族的行政村。20岁,我嫁到本村另一个自然村庄的一个土族家庭。我的婆婆在村里是一个颇有声望的裁剪能手,来到婆家后,看到婆婆为邻里乡亲裁剪、缝制衣服,慢慢地,我也对土族服饰产生了兴趣。因为我从小到大在一个纯土族的环境和氛围中劳动、生活、成长,经过日积月累,加上自己  相似文献   

2.
方实 《炎黄春秋》2004,(5):49-52
我的哥哥叶笃义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因病于2004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我们是一个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的、非常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他行三,我行九,他长我五岁。1934年,叶笃义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曾在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先生是著名哲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188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家庭,1968年5月辞世。熊先生已走了37年,可是他那爽快的大笑声,怒目圆睁大骂“王八蛋”的吼叫,似乎仍回响在我耳边,我深深地怀念着这位慈祥的老人。我老伴李渊庭是1924年开始跟随梁漱溟先生和熊十力先生治学的。梁漱溟先生是年辞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席,与山东朋友相约,拟创办曲阜大学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他首先创办曹州高中作为预科,熊十力先生参与其事。是年暑假,曹州高中在北京招生,渊庭与同乡武绍文报名应考,渊庭名列榜首,而武绍文却没有考上。熊先生主持口试…  相似文献   

4.
唐韵超  刘影 《百年潮》2001,(6):40-44
我原名唐宏经,1901年3月1日出生于辽宁金县一户农民家庭。16岁时,因家庭生活贫困,经人介绍,到大连日本人开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沙河口工场(今大连机车厂)当学徒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大连的爱国知识分子于1920年成立了“大连中华青年会”。他们在教青少年学文化的同时,也组织社会青年学习新文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我报名参  相似文献   

5.
著名爱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先生,解放后一直背着个沉重的“反苏”包袱。1957年被打成大右派,惨死在“文化大革命”中,连他的姓名权也被剥夺,王造时在死亡报告单上是“1416”。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造时先生彻底平反,其罪名才被彻底否定。王造时是江西安福县人,1903年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14岁考取北京清华学校,1930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九·一八”事变爆发,王造时面对日寇侵华,热血沸腾,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他发起组织了上海各大学教授抗日救国会,倡导参加了宋庆龄、…  相似文献   

6.
(一)爱国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字焕章,1882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下级军官家庭。12岁母死,15岁正式入淮军营当兵。1902年看到淮军暮气沉沉,投入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当兵,1905年由哨长。排长升为后队队官(连长)。1908年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那年,我出生在北京东城一个贫穷的家庭。17岁那年,我拜在梅兰芳先生门下。我是通过齐如山先生认识了梅先生的。我和齐先生谈起希望拜梅先生为师的事,齐先生把我带到梅先生家去。那时,梅先生住在东四九条胡同。第一次见面,梅先生对我的印象很好,说我是个好孩子,聪明,扮相也好。我受到了梅先生的称赞,心里说不出的快活。但是,提到拜师的事,梅先生却拒绝了。他说:他是从不收女徒弟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肯收女徒弟,不过事实上他那时的确没有收过一个女门生。齐如山先生是个热心人,帮我再三向梅先生说项,说我是个孩子,不要当作女徒弟收…  相似文献   

8.
我原籍河北饶阳县,1938年生于天津。我的父亲17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北京大栅栏学做生意。他在家乡念过4年私塾,有些古文底子,又能写一笔好毛笔字,因此受到老板的赏识,当了账房先生。后来积攒了一些钱在天津买了房子安了家,做布匹生意,又开了一个小织布工厂,所以我上学、工作后每次填表"家庭成分"一项总是填"资产阶级"(实际现在看来顶多算得上是一个"个体户")。  相似文献   

9.
(一)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外国对我有益的文化,这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20世纪初年中国人学习爱国历史人物问题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为了启发和鼓舞人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爱国精神,当时的社会思想界不仅借签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而且还借鉴于外国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人物史鉴成为当时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我和陈癸尊相识是15年前他担任了民盟江西省主委之后,那时他已被选为江西省副省长,常来北京开会,见面时谈及他也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我的学长,以后来往就多一些了。而对他祖父的了解,还是最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原来他是出身于一个爱国民主人士的世家。  相似文献   

11.
温娇嗑着瓜子,听我讲一个14岁的男接来北京做馒头,七八年后成了小老板,把全家十几口人都带来北京发展,给附近十来个工地供应馒头大饼的故事。“看!不管做什么,坚持下去才有积累,不能老换行,做馒头也是这样。”温娇从闲聊里总结出这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颗灿烂的棋星,他就是谢侠逊。他创造性地通过“字形排局”等形式,宣传抗击列强的爱国之心,为棋文化的内涵作了有益的开拓;又通过表演棋艺作为劝募的形式,为当时的爱国抗日运动筹集资金,并在海外华侨中扩大了影响。一 启蒙与起步谢侠逊,名宣(小名卿源),侠逊是他的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于平阳一个务农兼小商贩之家。谢幼年时家境贫困,曾为人当过牧童。后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19岁时,考入温州师范学校读书,后因其父经营烟丝业破产并忧郁而死,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谢不得…  相似文献   

13.
正2003年8月,我去拜望六朝史专家罗宗真研究员,1950年他从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我们谈到了曾昭燏。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我还小,母亲有次跟来人悄悄谈到灵谷寺塔上跳下一个人,二十年后我才知道她们说的是曾昭燏。我母亲的舅公胡翔冬与胡小石同为李瑞清门生,交情深厚,而曾昭燏是胡小石的女弟子。  相似文献   

14.
40年前,不满1岁的星海来到北京,在这里读书,学工学农,学毛主席语录,上大学,结婚……她两次离开中国又返回,都是因为——“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和别人长得不一样的中国孩子。”  相似文献   

15.
我演京剧中的杨白劳[节录]李少春遗篇演现代戏在我来讲,这还是头一次。……(一)在创造杨白劳这样一个农民的形象动作上,我一方面是从生活中找素材,一方面也吸收运用了传统戏里的表演技术和表现方法。……我的家庭是农民出身,父亲在15岁上才进戏班学戏,到成了名...  相似文献   

16.
与许多中国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一双充满着爱和责任心的父母。父亲李楚兴是湖北襄阳人。因为学校少,离家远,因此从中学起父亲就开始住校读书。高中毕业后,父亲就读了国立湖北师范大学。在大学,父亲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参加过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爱国学生民主运动。1949  相似文献   

17.
正1946年,我出生在昌都地区洛宗(今洛隆县城关),属狗,今年71岁了。现在想起来我家可能是城针上的平民家庭,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大家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上学的概念。那时候(1960年)西藏自治区还没有成立,我们那个地方之前叫洛宗解放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是他们安排我到内地去学习的。找我妈妈动员我去上学的人是"筹委会"的一个女翻译,叫杨桂珍,她是四川阿坝那边的藏族,会说我们这边的藏话,她丈夫是个汉族人,叫贺显龙。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后来在西藏师范学院上学时我就经常邀请他到  相似文献   

18.
在对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巷——芙蓉街的调查过程中,我偶然遇到一个曾经在济南茶行八大家之一的福祥茶庄当过数年伙计的李昌世,老人今年74岁,家住芙蓉街69号,出生于章丘县一个经商世家。爷爷曾任北京瑞蚨祥布行的总经理,父亲也在瑞蚨祥任过职,兄弟也都经营布行。受家庭的影响,刚上了一两年学的李昌世为了逃避给日本人当劳工的命运,经本家爷爷的介绍进入福祥茶庄.那年他才十三岁。  相似文献   

19.
1948年,我在南京汉口路小学毕业后,家庭不幸,流落街头。13岁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招学街”的信息,进了一家线店学生意,小小年纪被过早地抛向了社会。我自幼爱看报。看报的第一个去处是中山  相似文献   

20.
父亲白寿彝在 1 6岁到 2 3岁时 ,也就是 1 92 5年至 1 93 2年之间就读大学。在这近八年之中 ,三年攻读研究生。他勤学苦读 ,力争上进 ,同时又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火热运动之中 ,把学习、研究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青年的爱国品质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就读上海文治大学1 92 5年 ,父亲在上海文治大学函授科上学 ,后又考入上海文治大学。上海文治大学为私立大学 ,虽然大学规模不大 ,但是有很好的教师任教 ,如陈去病先生教词言 ,胡朴安先生教文字学 ,顾实先生教《汉书·艺文志》。他们过去多是“南社”成员 ,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