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方方同志是“文革”前中侨委领导下基层最多、最深入的一位,比许多司长都多。且不会拿上头的大政策居高临下训人,而愿意和下面的干部探讨问题。“文革”后他不在了,那几年我每到国务院侨办开会就会蓦然想到他,因而有一份无所归依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2.
从电影演员到红都主妇,从“文革”旗手到政治局委员,江青在权力的河流里浮沉不定,她的精神动荡不安、她的个性反复无常。这一切,江青的身边人已经记忆了数十年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2013,(1):69-69
1957年至1978年20年来,中共走了一条漫长的“左”的错误道路:反胡风,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四清”社教,直至十年“文革”灾难。建国之后,肃反发展到以言治罪,以思想划分阶级;1957年前后反胡风,反右派,反地方主义,尤其反右,整了当时十分之一的知识分子,内中多为高级知识分子与精英人物;庐山会议后反右倾,伤及380万人;十年“文革”更是遍地敌情,如山冤案,国家主席、三军元帅都难幸免。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40年代,哈尔滨松花江北岸的荒滩上来了两拨移民。一拨来自河北,另一拨来自山东,他们发展成了现在的集乐村。即使在“文革”时期,大队干部的配备也要照顾河北帮、山东帮这一基本村情,改革开放后更是如此。由于干部有代表性,也受到监督和约束,几十年间,集乐村虽不富裕,但村民算得是和睦相处,太平无事。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以“聚宝盆”为代表的朱元璋皇帝的故事,还是与西王母相会的汉武帝各种神话传说,都凝聚着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他们的希冀和梦想,更体现着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多故事的皇帝如果从秦始皇算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共有408位。但在民间,多故事的皇帝不是很多。因为皇帝高高在上,离普通百姓很远,再说皇帝岂是百姓能够随便说的?弄不好就会获一个“指斥乘  相似文献   

6.
“万岁”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颐 《炎黄春秋》2008,(10):68-72
在乍暖还寒的上世纪70年代末,那在全同上下早已响彻云霄,终在“文革”十年达到狂热顶点的“万岁万岁万万岁”虽正缓息,但余音未尽,“声”犹在耳,此时历史学家王春瑜先生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9期发表了《“万岁”考》一文,对“万岁”一词追根溯源。此文虽引经据典,却毫无所渭“方巾气”,所指紧扣现实,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这篇文章不长,却是功力、学识与才情皆具的佳作,而作者的胆识和勇气则更令人钦佩。当然,不是“过来人”恐怕很难想像当年发表这篇短文所冒风险之巨,大概也很难理解为何如此一篇短文彼时竟能引起那样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柏钦水  柏坤 《纵横》2012,(5):24-28
凡经历过“文革”的人们,无不对《毛主席语录》记忆犹新。由于《毛主席语录》发行量大、印制精美、种类繁多、读者也最多,而且封面大都采用在其他书籍中不常见的红塑套装,因此,《毛主席语录》又被称为“红宝书”。“文革”时期,《毛主席语录》不仅风靡全国,还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有史以来中国图书出版发行数量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8.
1957年5月初,我当时所在的中央高教部机关同北京各单位一样,经过领导层层动员,支部纷纷保证,吸收党外人士参加,开展了颇有声势的整风运动,并很快由学习文件进入了展开批评和辩论的阶段。那时我是高教部办公厅整风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并担任秘书室、参事室、图书馆整风小组组长。提意见一开始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向中央举荐邓小平同志复出的同时,竭力举荐比他小18岁的胡耀邦同志出任中央领导工作,为世人所注目。有人称誉他们是当世的伯乐和千里马。笔者谨以拙笔追溯叶、胡两人忘年之交的革命友谊,记述他们为党和国家共建功勋的若干片段。从左倾围剿中解救出来1941年延安整风时,叶剑英从重庆回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胡耀邦在军委总政治部任组织部长。在整风运动中,耀邦同志参加总参谋部的审干工作,在康生一片“特务如毛”的嘈声中,他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没有冤枉一个好人。叶帅对这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10.
谁被偷了?     
在佛山采访,拿到一份材料,说是某区委书记的家被小偷光顾了,损失在好几百万元。结果.这个“传言”被区委书记的竞争对手利用.找人将“传言”发到了网上,轰动一时,都知道书记被偷了。  相似文献   

11.
夏页文同志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历了“四清”“文革”的磨难,年逾六十的夏页文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作为中共贵阳市委书记,他把发现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视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用自己的优良思想作风教育和影响了许多相对年轻的同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夏页文同志无愧是言传身教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彭如 《湖南文史》2011,(7):70-70
刘文彩的风车 “文革”期间,在湖南隆回县出现了不少荒唐轶事。隆回县岩口公社温里大队一队去送公粮,因为秕谷多,岩口粮站的检验员要求过风车。可过完风车后,一担谷就少了十多斤,其中有一个未经风雨的少年罗某,信口开了一句玩笑:“这怕是四川刘文彩的风车,这么厉害!”  相似文献   

13.
跟风整人的懊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遐秋 《炎黄春秋》2009,(8):22-25,85
“文革”中,林彪及其死党跟“四人帮”,相互勾结,猖狂肆虐十年,都可算是鲁迅笔下那种“吃人的人”,我,和我一样受苦受难的同胞,其实都是被他们“吃了”的人。  相似文献   

14.
少华 《文史博览》2005,(12):34-34
“文革”期间,陈毅与其他老帅一起大闹怀仁堂被视为“二月逆流”的黑帮骨干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15.
王泓 《炎黄春秋》2006,(1):24-31
读了季羡林的《沧桑十年·序》,他说:“‘文革’浩劫才过去二十年,人们已经淡化了,给年轻人再谈,已被看作是‘天方夜谭’、‘海客谈瀛洲’;我们许多人的血白流了,应得的教训白白放过了。”对此,我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想到“大跃进”,它对“三农”的破坏、摧残,决不次于“文革”,真使农村到了古人所说的“人亡政息”的境地。对历史负责,就应把它的教训很好的传给后代,不使他们重犯。怎么办呢,李锐的意见我  相似文献   

16.
“文革”高潮,大家都在学习“老三篇”。在这个喧嚣的时刻,张思德的养母刘光友老人才知道自己儿子的结局。“那个张思德莫非就是我的谷娃子?”一个人的死讯走了20多年,才来到生养他的土地,才撞进母亲的心田。  相似文献   

17.
晚清“省”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各省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地方性新政事业的开展,一种立足于一定地域经济文化认同和自身利益的“省”意识开始形成,“本省”成为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封疆大吏乃至部分群众的流行语。“省”意识变化的直接后果,造就了20世纪初的收回路矿利权运动,它兴起的基础就是“本省”这种群体心理和省的利权观念。“省”意识的变化,推动了各省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使地方主义抬头和地方利益的扩大。晚清地方主义既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中出现的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思潮。清政府只注意在政治层面上收仔抚之权,加强中央集权,却在“铁路国有”政策的雉行过程中侵犯了各省利益和群众的个人利益,从而造成矛盾激化,加快了自身灭亡。  相似文献   

18.
"文革"对于整个民族来说,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多少妻离子散,多少家破人亡,成为那个时代最血腥的注脚。在本文中,作家余秋雨回忆了余家在十年浩劫中受到的冲击,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心酸与悲情。  相似文献   

19.
1968年,《中学文革报》从1月18日至4月14日,共出7期,总共发行了几十万份。  相似文献   

20.
康老藏书不少,但在我认识的前辈中,算不上大藏书家。不过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家中能存下几架线装书,已经是个异数了,这也是吸引我经常去她家的原因。记得天朗气清之际,罗仪凤会请来一位品貌端庄的中年妇女(据说是位修补图书的专家),系着讲究的绣花围裙,同她一起在庭院中晒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