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宋代钱监也铸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宁 《中国钱币》2009,(3):53-57
近年来对宋代钱监研究已颇有深度,涉及置废时间、铸钱数额、铸造工艺和原料来源等方面。笔者依据目前所见的实物资料,对未被人们注意的宋代钱监铸造铜镜情况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货 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北宋朝廷在全国曾先 后设置过43钱监,其中铁钱监9个,其他 监8个,大部分为铜钱监。而其中尤以饶州 永平、池州永丰、江州广宁、建州丰国、韶 州永通、惠州阜民等钱监产量较高,时间较 长。据《惠州府志》,《元丰九域志》记载: 惠州归善有一阜民钱监。但现存资料极少, 因此对惠州阜民监进行考证,对于研究中国 古代金融史及惠州的经济发展史具有重要意 义。 一、惠州阜民钱监的设置及罢铸时间 关于惠州阜民监的设置时间,《宋会要 辑稿》职官二七之九及《玉海》卷一八 《开宝钱…  相似文献   

3.
一、利州铸钱监始设年代应在北宋元丰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来记》(以下简称《杂记》)甲集卷十六有一行文字:“绍兴十年,郑亨仲为四川宣抚使,始即利州铸钱。”很多人认为利州铸钱监始没啥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查《宋史·食货志》:“前宋时,川陕皆行铁钱,益、利、资皆即山冶铸。”《杂记》亦载:“川陕旧皆行铁钱,祖宗时,益、利、三州,皆有铁冶,故即山铸钱。”由此可知,利州铸钱监在北宋(前来测,曾经设置,即山铸钱。查《文献通考》、《玉海》,元丰三年(1080年)毕仲衍《中书备对》列举铸钱监中,尚无利州监。利州监…  相似文献   

4.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宋灭南汉,统一岭南。宋朝统一岭南之初,广东、广西同属于广南道。元丰年间.宋朝将它统治的地方划分为23路,广南道分为广南东道.广南西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从此开始.广西开始固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将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以融州为帅府,宜州为望郡。  相似文献   

5.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灭南汉,统一岭南。其初,广东、广西同属广南道。元丰年间,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西两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自此始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大观三年(1109年),广西路和黔南路复并,称广西黔南路。四年,恢复广南西路旧称。广西路属行政区有州、军、监,几经并、置后,大观四年(1110年)时,辖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南渡后,改辖府二、州二十、军三。  相似文献   

6.
宋代钱币在广西各地出土的数量悬殊,这是由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所致。当时作为这些钱币主要来源的广西梧州钱监和贺州钱监,其停产主要是由铸钱所需的铜、铅、锡等原料的严重缺乏及夹锡铁钱的危害造成。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高峰期,以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例:当时每年铸币32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80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达600余万贯。铸量是唐玄宗时的20倍。宋代币政管理机构大致采取三级管理模式:中央一级,开始归三司管理,元丰改制后,号称“计省”的三  相似文献   

8.
《安徽钱币》2000,(2):47-47
2000年4月7日,安庆市钱币学会在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会议室召开了“宋代同安监铸钱研讨会”,省、市钱币专家,文物专家和钱币爱好者2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一、铸钱监和冶场考中国古代冶金铸钱之职官,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当数《周礼·地官》中的(通“矿”)人,其职责是“掌金玉锡石之地”。赋中也提到“人申其厉禁,九牧修其贡篚”。秦汉时设铁官,专营冶金铸钱。秦在产铁之地设铁官。西汉武帝时,全国设铁官五十一处,东...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鼎定中原,遂于顺治元年设立京城宝泉、泉源局铸钱。其后各省陆续大规模铸饯。从当时京局和地方各铸饯局给中央的报告来看,铸钱的主要目是为了获取铸钱利涧“以佐军资”,“开炉鼓铸,生息助饷”,以适应战争的需要。随着满清王朝统一全国事业的完成,清政府铸钱获取利润的目的越来越小,而越来越向有利于国计民生和商品经济发展方面转移。特别是在康熙朝,  相似文献   

11.
铜是宋代最重要的币材,铜的供应,对于钱币的铸造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铜的生产是不均衡的,宋代有几个大铜场在当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这一点对研究宋代铸钱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5,(2)
2007年,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墓葬5座,其中M196、M197两墓大小相近,皆为长方形砖砌单室券顶墓。M196墓室内以砖砌出假门、斗拱等。四壁画有庖厨、备饮、妇人启门,斗拱之间绘四神及牡丹。M197仅在四壁绘六个朱色线框。因早年被盗掘,两墓仅出少量钱币和陶瓶、瓷瓶各1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两座墓应是南宋早、中期的夫妻异穴合葬墓。  相似文献   

13.
湖北阳新县出土宋代银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4月21日,湖北省阳新县大德乡水源村柯于银和柯善财二同志,在屋前挖电缆沟时,下挖地表深约1米处,挖出了一陶罐(罐已砸破),罐内装有二块银铤,一块丢失,一块交给县政府,后转交我馆收藏保存。  相似文献   

14.
<正>皇祐(1049-1054)是宋仁宗朝的年号,自清中晚期,陆续发现皇祐年号钱。1993年,唐石父先生在《中国钱币》笫一期发表了《皇祐年号钱》,刊出有清以来所发现的十四枚皇祐钱,其中十三枚"皇祐元宝",一枚"皇祐通宝"。唐先生例举咸丰以来历代泉学家对皇祐钱收藏的肯定和否定,揭示所发现十四枚皇祐钱"全部皆伪"。最后根据科学发掘品分析研究,"断定皇祐年不曾铸行皇祐年号钱"。近年来又有新的皇祐钱陆续出现,有的为专家鉴定为真品。《中国钱币》2015年第三期刊出董良义  相似文献   

15.
1976年,襄樊羊祜山半山腰基建施工中发现银铤二笏。 1号银铤长14.7、腰宽5.4、两端宽8.6、厚2.4厘米,重2000克。束腰状,两端呈弧形,表面微凹。錾刻铭文"潮州发绍兴三十年分纱价银"、"赴广州"、"提举衙交纳"、"右从政郎司理参军郑公弼"、"专知林规"、"银匠罗端"三十九字(图一)。 2号银铤长15.2、腰宽6、两端宽8.8、  相似文献   

16.
陕西铸钱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铸钱监考汪圣铎关于陕西的铸钱监,宋人毕仲衍《中书备对》记载了九监(铜钱三监、铁钱六监),(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十二监(铜钱三监、铁钱九监),《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十一监(铜钱三监,铁钱四监,其余未说明是铜钱还是铁钱监)。前二者时间局限性较明显,而后...  相似文献   

17.
私铸钱币多是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产生的。历代如此,但莫过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因铜村缺乏,出现毁钱现象。毁钱10枚,制成扭扣,可卖钱20文,毁钱30枚,得铜3两,制成烟袋,可卖90~100文。政府下令严禁毁钱及剪凿钱边取铜,违者处以死刑。另一方面,政府将钱制日减轻薄,使毁钱者无利可图。因前朝康熙钱未减,为民间私铸者所趁。其中私铸顺治、康熙小钱重仅1g左右(图1-2)。此时,不仅毁大铸小,甚至出现铅锡钱。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子明、清两朝的皇家建筑中使用一种规格很高的铺地材料——金砖,它产自长江下游地区,因为工艺考究,制作时间长,成品率低,质地坚硬等特点,成为御用的建筑材料。20世纪末,已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多是考究制作方法,以期复原传统工艺,代表的有杨物华[1]、缪松兰[2]等。进入21世纪,金砖引起历史学界关注,有《清宫金砖档案》出版[3],  相似文献   

19.
清朝统一新疆以前,流通于新疆地区的主要钱币,是准噶尔政权在叶尔羌(今莎车)铸造的一种铜币。此钱币用红铜打制,重二钱,钱面用托忒蒙古文打压出准噶尔台吉之名,钱幕(背)用波斯文打压出叶尔羌地名及回历纪年。据清人椿园七十一记载,这种铜钱“径五分,厚一分,无孔无文,如桃形。”这就是如今人们俗称的“桃仁钱”。据《西域图  相似文献   

20.
1977年文物普查发现了贺县莲塘镇上寺村北宋钱监遗址。1997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钱币学会赞助,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与贺州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联合试掘,发现了一些新材料,现就遗址的范围、功能与布局谈一些新认识。遗址位于新村河东部一级台地上,根据1977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