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东秦岭山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大批重要的古人类或旧石器遗址相继被发现,它们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和南北旧石器工业的发展与演化、黄土堆积地层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杜庄遗址是目前已知位于泥河湾盆地最西端埋藏在阳原群河湖相沉积层的一个旧石器遗址。遗址分布在阳原群顶部,含大量石制品和哺乳动物骨牙化石。文章记述了采集的52件石制品。依据地层结构和哺乳动物化石判断,杜庄遗址应该形成于晚更新世较晚期"大同湖"大面积萎缩阶段,其时代与泥河湾盆地东北端后沟遗址上覆黄土堆积时期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3.
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从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转变的动因和机制。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包含细石器、李家沟、裴李岗三文化叠压关系的地层剖面,是我国北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代表性遗址。通过对李家沟遗址的地貌结构考察和沉积物分析,我们对李家沟古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李家沟古人类居住在全新世初期河流下切形成的黄土冲洪积平原河谷中,周围是以菊科—蒿属—禾本科组合为特征的典型草原环境。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古人类主要生活在河床堆积面上,在附近的草原上从事采集和狩猎。李家沟时期气候稳定和湿润,河流水域面积扩大,河漫滩发育,古人类生活在河床的边滩和河漫滩的滨河床沙坝上。裴李岗时期气候环境暖湿,河流的强烈下切导致沟谷较为发育。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区域间歇性的断层活动引发了多次古地震,给李家沟古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卫奇 《文物春秋》2010,(6):3-11,15
许家窑—侯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古人类化石20件,旧石器制品3万多件,还有包括20多个种类的大量动物化石。依据地层古生物学判断,遗址的时代为晚更新世较早时期。遗址的考古遗物被确定为"许家窑文化",被置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的化石人类称之为"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中,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哺乳动物学信息含量无与伦比,在地层学的意义上,与"泥河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文物世界》2013,(1):1+81
丁村旧石器遗址(1953年发现)沿襄汾县城至柴庄婉转流长的汾河两岸,这里第四纪地层出露良好。随着那些埋藏在晚更新世黄土底砾层的"丁村人"牙齿化石、文化遗物和伴生的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于是就有了闻名中外的丁村文化。她为探索汾河流域旧石器文化以及华北古文化的来龙去脉和建立文化序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奇和洞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平市东北42千米处,2009—2011年历经3次考古发掘.奇和洞遗址出土遗物丰富,种类多样,在福建省境内乃至我国华南地区均属少见,也是至今福建境内唯一存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连续地层堆积和保存完好的遗址,为探讨福建境内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过渡期间人类体质特征、文化更替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漳平奇和洞遗址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一个十分罕见的遗址,洞口的文化堆积时代从旧石器晚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早期,出土遗物之丰富、沉积类型之特殊,在福建省境内乃至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当前漳平奇和洞遗址正在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保护瓶颈,如何实现对这一珍贵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常会遇到次生堆积,这是一种经自然力(如流水、风力等)搬运而形成的含文化遗物的堆积。如果不能分辨原生堆积和次生堆积,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地层的文化时代和文化遗物的年代。自然力还能造成遗址的地层缺失和遗址上部地层被侵蚀。  相似文献   

9.
正吉县考古缘起2003年8月,由国家文物局课题组提出,陕西、山西、内蒙三省合作,以"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生业、文化与环境"为研究课题的西部考古工作正式启动。山西吉县州川河流域的柿子滩旧石器遗址群是我国目前距今2万至1万年间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对探索华北旧石器时代晚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是我国旧石器的最早发现地,也是我国旧石器文化最主要的分布区域之一。1920年,法国学者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发现了3件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①。这是有可靠记录的中国旧石器的首次发现,标志着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开端。不久,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大量的石制品,为中国的古人类和旧石器研究奠定了基础。从50年代开始,华北地区的旧石器考古有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时代、不同遗址或地点之间石器制作技术方面的差异。70年代,在发掘了山西朔县峙峪遗址之后,贾兰坡先生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