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熙祥 《江淮文史》2007,(2):146-159
早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张謇、周学熙就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众多的近代民族工业,成为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南张北周”,他们倡导的实业救国理念也一直激励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实业救国的大潮中,陈范有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近代实业家荣氏兄弟经营之道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无锡荣巷人,白手起家,立身创业。从20世纪初开始创办面粉工业,到20世纪20年代即奠定了“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地位。到40年代末形成庞大的荣氏企业集团,拥有20多家工厂,企业分布在上海、无锡、汉口、济南、宝鸡、重庆、成都、天水、广州、香港、台湾,以致扩展到海外,在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荣氏兄弟,成了近代实业巨子。本文探讨一下荣氏经营企业、积累资本、升聚财富之道,其中有些成功的经验或许给世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清末明初崛起的“通孚阜”实业集团,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初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其兴衰与特点作粗浅剖析,以揭示发族资本企业在旧中国的坎坷命运。“通孚阜”实业集团的形式“通孚阜”实业集团,系由通惠实业公司、中孚银行和阜丰面粉厂组成。在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第一次发展高潮中,安徽寿州的孙多鑫、孙多森兄弟于1898年投资30万两银子,在上海创设阜丰面粉厂。孙多森任总经理,孙多鑫任协理。1900年阜丰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中国民族资本自办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工厂。阜丰厂建成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时,由于资本原始积累不充分,为了吸引民间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清政府给予某些洋务民用企业及部分商办企业以垄断性质的“专利”特权,又规定官私资本自入股之日起,企业无论盈亏都必须支付股东类似贷款利息的“官利”。专利制度和官利制度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的确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又阻碍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过渡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史中,无锡因其悠久的文化传承、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孕育出一批杰出的民族实业家和民族工商企业。据统计,1936年无锡就拥有315家工厂,资本总额1407万元,在全国工业城市中居第五位;总产值7726万元,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有着"小上海"的美誉。今天,无锡留下的众多工业建筑遗存中,由荣氏兄弟在一百多年前开办的茂新面粉厂旧址,已被成功地改造为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与传统商业关系密切。除商人资本是近代工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之外,商业活动中积累的大量经验,较多地转用于工业企业管理活动中;在同一工业企业中,商业成为企业活动的延伸机构,为近代工业企业的经营节约了交易成本。商业利润还是工业企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经济从开国之初的贫弱小农经济状态,一跃而进入世界近代工业强国行列,建立了强大的近代工业体系。实现这一伟大社会经济变革的基本力量,是日本的伟大民族。日本民族所表现出的这种可贵的“民族活力”是值得发扬和学习的。自然,日本民族是由各个阶级所组成的,而在日本民族中,最进步、最革命的则是日本无产阶级。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日本全部近代历史雄辨证明,日本无产阶级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的,同日本的大工业生产直接相联系的。因此,它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者。换句话说,日本无产阶级不仅是实现上述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主力军,而且也是  相似文献   

8.
近代江南地区工业资本与土地积累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江南地区,工业资本与土地积累联系极为紧密,这种联系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般现象,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一;土地积累补充了工业资本的不足,尤其在企业处于资金困境时,以土地积累投资工业企业,可以获得意外的好效果;工业资本对农村的投资,引进了新生产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康晶婧 《沧桑》2012,(4):109-111
在近代外来工业产品大量倾销内地的情况下,山西本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山西有识之士也提出抵制外货,发展民族工业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1932年,山西地方政商学绅各界联合组织了山西“造产救国社”,以提倡国货、扶植民族工业为宗旨,推进山西的近代工业经济建设。“造产救国社”在山西近代工业化和早期现代化历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照强(玉阶)兄弟创办的。翻开1926~1927年的《汉口民国日报》,几乎每天都有“飞马牌”香烟广告,这种“飞马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首创产品,记载着它的创业史及当时与英美烟草公司垄断旧中国卷烟工业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11.
喜读《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孙健最近读了《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一书,感到十分高兴。本书为李占才、张凝所著,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主要叙述了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这两位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实业家一生从事实业活动及其企业发展情况。荣家企业活动面广、...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牌”意识吕亮,张文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并逐渐发展,除客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历史条件给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外,其重要原因,就在于...  相似文献   

13.
无锡紧邻上海,素有“小上海”之称,也是江南最早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到了近代,沪宁铁路通车,上海、无锡连为一体,形成了“大十字”物流框架,现代企业得势发展,诞生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家族“荣氏家族”。毛泽东主席曾评述道:“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相似文献   

14.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7,(1):116-125
张謇,近代著名实业家,他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曾说过:“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吴长庆则是出身行伍的淮军将领,平定朝鲜“壬午兵变”的功臣。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却有着深切的宾主之谊——张謇曾入吴长庆幕下长达10年,宾主相知相携,情义笃深。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经济史上,企业家进行联号经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产生了别具一格的企业形式——香港和广州的华商联号,这是跨不同性质区域的企业横向联合体,其发展反映了海内外华人资本血脉与共、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中国近代企业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江  陈庆发 《南方文物》2013,(4):163-167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阶段第一个炼铁联合企业。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杜漏卮、挽利权,在湖北汉阳以官款创办汉阳铁厂,此后,经过招商承办、技术改良、厂矿扩充等艰难发展历程,于1908年正式注册为商办企业。全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本文简称汉冶萍)。自其前身汉阳铁厂于1890年创办,至1948年正式由国民政府接收止,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涵盖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企业形态: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股份制企业,对应的企业体制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存在"负债经营"现象,且形成固定资产通过筹集资本解决、流通资本通过借贷资金解决的经营模式。企业负债常常接近或超过自有资本。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近代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社会对于经办新式企业认识不足致资本难筹、传统企业分配制度"官利"的影响,以及新式企业与外国在华企业进行商战力求尽快形成规模等因素有关。但是这种"负债经营"模式也使得企业基础脆弱,难以承受金融风险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周学熙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大企业家,由他创办或参加投资的近代企业有十几个,资金总额约有4000多万元,形成“周学熙资本财团”。近几年来,发表了不少研究周学熙的论著,但对其经营之道,还鲜有涉及,本文仅从其创办企事业的“集资”方面,来研究他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19.
民族工业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工矿企业而言,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曾经有过三度繁荣:一是戊戌变法前,即1895——1898年;叶是辛亥革命前,即1905——1908年;一是五四运动前,即1915——1918年。每次繁荣为时都很短暂,而且紧接着衰退,表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的,迂迴曲折的。1895——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开始阶段,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结束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高涨的基础。甲午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研究》2020,(3):18-18
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机器面粉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该书利用陕西、贵州、甘肃、重庆等省市档案馆所藏的相关档案及民国文献,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战时期西南、西北地区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认为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及工厂内迁、人口内迁、“抗战建国”、技术设备引进、资金转移等因素,后方机制面粉工业无论是工厂数量、产销量,还是机器设备、从业人员等方面,在短时间内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即“危机下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