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成 《文史月刊》2008,(11):61-62
我们的世界是不尽相同,也不尽完美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尽相同,又不尽完美的。比如,有的人拥有明亮的眼睛,有的人却终日生活在黑暗中。生活在光明中的人,是用眼睛看世界,失去光明的人,则是用心去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追求光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有两个我 一个在黑暗中醒着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相似文献   

4.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星星做我明亮的眼睛 在灿烂的银河眨动 探索未知的世界,报告黎明的曙光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贝壳做我心灵的耳朵 去聆听大海的歌唱 想象天空、沙滩和浪花的色彩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风儿做我长长的臂膀 去抚摸葱翠的森林 田野的稻花飘香,感受大地丰收的气浪 假如我失去光明 就让白云做我飞翔的翅膀 让我在无垠的蓝天上,呼吸天地间空气的芬芳 太阳就在我的前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去寻找光明”假如我失去光明@蔡禾$南京市四中  相似文献   

5.
过独木桥(汉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天中午,李二赶集归来,刚跨上家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时,突然看见家中失火了。迎面来了一位叫葛老大的人,手指对岸大声喊道:“我家孩子掉到水里了,快让我过去!”李说:“你没瞧见我家失火吗?快让我先过去!”葛说:“我救孩子要紧!”李说:“我救火更要紧!”二人争吵不休,互不让相,结果订了两不吃亏的条约:李让葛三步,葛进三步;葛让李三步,李进三步。  相似文献   

6.
施雪钧 《世界》2007,(3):4-7
“我是舶来品,而且还是很正宗的。”“海归书记”郑利平坐在临窗的沙发前,调侃地对我说。冬日的上午,阳光透过窗户,暖暧地洒满一地。办公室里显得明亮,他心中是一片明净。作为中国最年轻一代的政府高级官员,他拥有令人羡慕的学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学士、中山大学经济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梅森班(MPA/Mason)硕  相似文献   

7.
知甜莫若苦     
我们常说“知女莫若母”、“知子莫若父”,这都是为了表明母女父子感情融洽,双方相知甚深。而“知甜莫若苦”却又作何解呢? “苦”与“甜”大相径庭,但此类词语并非都似“水、火”一般不容。例如“失败”与“成功”相悖,但几经失败必将拥有更多经验,练出一副良好心态,这就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又似“光明”与“黑暗”相违,可再黑暗的夜晚,看似遥遥无期,却终将有重现光  相似文献   

8.
赵倩 《沧桑》2009,(3):232-232,253
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早年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五四新女性——莎菲,但是又同当时其他作家笔下的新女性有所区别,可以这么说,莎菲是代表了“五四”退潮期的新女性——一批在随时都有可能被黑暗势力吞噬的陷阱遍布的时代,努力寻求光明的伟大女性。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无疑,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复杂难辨的时代,市场经济的颠覆性力量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关注地方     
《山茶》2009,(8):41-41
当20岁的埃米·滕辛游历了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和印度后,她意识到,相机为她提供了一个拥有世界的途径。“我一直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她说:“摄影就像是许可证,使我能融入他人生活,对所到之处有更多发现。它让我在世上有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接连下了很多天暴雨,除了高高的瑶山,大地全被洪水淹没了,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也全被洪水淹死了。住在天空的太阳和月亮,是两个心肠好的光明之神。眼看着大地上的人类遭到毁灭,他们心里十分难过。太阳紧锁双眉说:“唉,难道一个人也不剩了吗?”月亮流着眼泪道:“谁知道呢?反正我看不到一个人影了。”太阳说;“我俩天天住在高空,离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我看,倒也不尽如此。肖伯纳就认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毛泽东主席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20,(1):I0001-I0001
有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那次在马尔内战役中,当时我的胸部负了伤。”另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是在横滨遇上大海啸,当时幸亏我躲到一家油漆店的屋檐下才奇迹般地得以生还。”又一个人说:“我生命中的坎儿曾经在我极为孤独的时候出现。”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李孤帆将自己对招商局的审计结果写成了一本书.张静江为其书题名:《招商局三大案》.蔡元培题词:“招商局有数十年之积弊,非彻底明嘹,决难着手整理,是编举其最大者详言之,足供当局参证.”胡适题词:“公开检举是打倒黑暗政治的唯一武器,光明所到,黑暗自消.”  相似文献   

15.
光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渴望“明”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长江边,生产队有三条渔船,父亲是一名船员。在我的记忆里,家中几乎天天有鱼吃。母系总是鼓励我吃鱼头,她说:“从小吃鱼头,长大有人求。”而且无论大鱼小鱼,母亲从不帮我剔刺。有时被鱼刺卡住,母亲把鱼碗顺着旋转三圈,一边旋一边说:“鱼刺下,鱼刺下。”如果还不行,又把鱼碗逆旋三圈,说:“鱼刺上,鱼刺上。”再不行,就夹一个大饭团让我吞咽下去。等我的儿子开始吃鱼时,妻总是为他剔去所有的刺,小心翼翼地喂他,看着他吃下,而且只让他吃鱼肚子那一块。我说:“让他自个儿吃吧,锻炼锻炼他。”妻说:“卡了怎么办?”我说:“卡了就卡了,让他从小吃点苦不是好事吗?”后来儿子第一次单独吃鱼便被卡住了,痛得直哭。妻直埋怨,说什么也不让儿  相似文献   

18.
北欧童心     
一个给儿童写字的人曾经这样设问:“为什么我不给孩子写忧伤的东西,哪怕忧伤了,我也会留一个柠檬黄一样明亮的结尾?”我立时着迷于那个“柠檬黄一样明亮的结尾”,被这个充满色彩感的形容引向那些熟悉的故事和童话上去:冰心的那盏泛着温暖的橙色、坚定地照亮前路的小橘灯,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最后大把划燃并带给她温暖幻象的火柴,当然也少不了林格伦的皮皮时东时西那一头有着火一样桔红色的头发,让你哭笑不得,也被那乐观感染……想想,所有这些,故事有时忧伤,情感上却依旧温暖,有着积极而明亮的结尾。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追求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0.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