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河沿岸地名史话研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运河沿岸地名三个层次的文化,揭示运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立足运河讲好运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运河沿岸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同时为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提供文化素材。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讲好运河文化故事。保护传承地名文化遗产,提供运河旅游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11)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是自生态破坏以来,黄河含沙量巨大,河床的抬高给中下游的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面对黄河的泛滥问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黄河沿岸堤坝的加固与加高,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黄河决堤出现生灵涂炭的局面。根石加固是黄河堤坝工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根石加固,可以有效地加强黄河堤坝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自古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因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方是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古代河南大部分属于豫州,居九州之中,所以又称“中州”和“中原”。在历史上河南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地名,我们已无法稽考,不过至少可以断定在商代就已开始了,因为在甲骨文中发现商代在河南有一些地名资料。所以,我们说当人类最初从事社会生产劳动之时,有了文字,人们为了“度地居民,本有定居”,于是就产生  相似文献   

4.
沈方 《风景名胜》2021,(1):0301-0301
本文基于徐州地区黄河故道两岸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从土壤、水体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农林、交通、政策配套设施完善,借助黄河故道两岸天然优势,提出以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水产养殖、田园生活体验、垂钓休闲等多个方面实现黄河故道地区经济和生态的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故道沿岸居民生活改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明的产生与扩散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反映,不同的文明与不同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又反映了不同类别的地理要素的组合及其共同作用。产生古文明的区域,在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优势的变化,又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本文分析了黄河文明的起源、扩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黄河特殊的"曲流"形式以及中国特殊的地形阶梯及气候带与晋商的形成,黄河沿岸东西、南北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现代发展滞后的地理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黄河沿岸的现代发展应该考虑:由河流治理为主转变为发展为主,重新认识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优势,充分利用黄河沿岸的上下互动、两岸腹地的左右互动,系统地考虑和反思黄河对国家和沿岸地区发展的综合作用,综合谋划黄河沿岸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英杰  邹芙都 《历史研究》2022,(1):30-52+219-220
“卜辞地名系联法”与“文献对照法”是研究田猎地理的重要方法,定点地的选择对于构建田猎地分布体系至关重要。先秦时期黄河流路相对稳定,可作为研究商代地名的参考坐标。据卜辞内证可知,柚、■靠近商王都“大邑商”,柚、粪、黎、鲧、襄、协、就、向在黄河左近。以它们为定点,卜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敦、疐、梌、宫、盂、丧等地可系联在一起,构拟出一个以黄河为中心的田猎地分布网络。该网络基本位于晚商王畿地区,即今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及周边区域,可称之为“畿内田猎区”。  相似文献   

7.
黄河古筏风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清民 《民俗研究》2003,(3):111-119
皮筏子作为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历史悠久。以皮筏子渡水、运载是许多少数民族民间水上交通运输风俗,沿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河羊皮筏子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山东境内黄河沿岸,以兰州一带为最多。羊皮筏子也叫黄河羊皮筏子,因为它仅流传于黄河两岸。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一个地方或地区的代号。每一地名的形成和演化与人们生息的自然和社会状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襟山带河,素有表里河山之称,更兼历史悠久,人积淀深厚,地名内涵尤其丰富。研究和探讨山西地名的成因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以皮筏渡水、运载是许多少数民族民间水上交通运输风俗,本文就流行于黄河沿岸的黄河古筏的起源与制作,羊皮筏子的漂流运输及筏子客的生活与禁忌进行了必要的梳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中涉及到的一些地名,如"水西"、"永宁"、"水东"、"乌撒"等,都是明代的地名。不少观众对于这些古代的地名都比较陌生,"水西"、"乌撒"、"永宁"等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些古代地名的历史沿革,笔者查阅了相关史志资料。  相似文献   

14.
齐洋 《风景名胜》2020,(2):0165-0165
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水利工程,这与传统的农耕文化息息相关。黄河水车做为黄河沿岸劳动人民主要的提灌工具,在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水车为纯木结构建筑,造型简单,结构合理,雄浑粗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给黄河两岸增添了独特风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车由于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其经济功能逐渐衰落。现在的水车已失去的灌溉的功能,更多的成为黄河沿岸景观的一部分。但其设计特点、构思都体现了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5.
毕生笃志驯黄龙─—访黄河水情专家陈赞庭程占功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给沿岸特别是下游人民造成过深重灾难。新中国诞生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治理黄河取得了45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看到黄河的巨大变化,人们不会忘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广...  相似文献   

16.
正东莞作为岭南古邑,经历了5000多年的文明史,1600多年的建置沿革史。历史上的东莞行政建置经过多次变迁,区域位置变化较大,造成了对东莞历史分期研究的困境。然而不管区域范围扩大还是缩小,东莞是独立的行政建置还是隶属于广州或者惠州等地,而其地名的演变是有史可考、明辨清晰的。通过对东莞地名沿革、演变的梳理,分清新旧地名出现的顺序,可以从中了解东莞地名得名的缘由,对于了解东莞本地自然与社会的变迁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清光绪年间黄河变迁与山东人口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黄河变迁十分频繁,流域内自然、人文都深受其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光绪年间山东境内黄河灾害与人口迁移的关系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黄灾已经遍及整个山东黄河沿岸,人口迁移也自西徂东普遍展开,主要有后撤型、移民黄河三角州、南迁、走西北、闯关东等。但相比之下,运河东部灾情重于西部,与此相应的人口迁移活动以东部为主。又因黄灾由河道而外渐轻,所以人口迁移也自河而外递减。迁移形式为自发性、组织性并存,且具时空差异等特点。移民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较为明显地表现在了迁入地和迁出地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奔腾不息,横亘在中国中部大地上。沿着黄河线旅游,您不但可以观赏黄河的磅礴气势、峡谷平湖等胜景和两岸独特的风光,更能饱览沿途众多的名胜古迹,体察独异的乡风民情,深究中华民族之源,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今文明一路歌”。 黄河从陕西潼关流入河南,在台前县张庄进入山东,河南境内长约711公里,沿岸旅游景点众多。现把东起开封西止三门峡近400公里长,黄河中游最佳处的主要景点向您介绍如下: 中原旅游名城开封,北濒黄河,南通江淮,战略地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经甘肃省白银市258公里,黄河沿岸文化是白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黄河红山峡的野麻村,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两岸村民依靠渡船、羊皮筏子实现耕作。自2000年开始,野麻远古岩画、长城遗址、海原大地震遗址及石林景观、丹霞地貌等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逐渐被发现,越来越引起人们地重视。特别2018年以来,随着白银市沿黄河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推动,众多专家学者不断涉足野麻,为野麻的发展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开发,献计献策,野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考古学上。齐家文化通常是指黄河上游以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宁夏南部、陕西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齐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至公元前1700年之间。距今已有3500到4200年的历史。1924年,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