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是什么     
正对于熟悉的语词,思想往往偷懒,比如青春。青春是什么?是春天里的青色,像青花瓷那样简洁。春天在哪里?在东方。古人云:春位东方,其色青。青春,是受谢,冬谢去,而青春受之也。一谢一受,如友人揖别,就这样,时间,被伦理化了。冬位西方,青春,也是东方受谢于西方。春色青,冬色白,以"青春"对"白日",乃唐人之诗意。三月,叫做青春受谢,或青春告谢,可人的心情往往提前。时令,从青春开始,阳和之气远  相似文献   

2.
早在秦汉以前,"富贵寿考"已是中国人生活中朴素的愿望和汲汲追求的人生目标。《尚书·洪范》阐释人生之福的内涵包括:"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基本内涵就是"富贵寿考"。《论语》说,"人有命有禄,命者富贵贫贱也,禄者盛衰兴废也。"《诗·大雅·棫朴》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郑玄笺:"文王是时九十余矣,故云寿考。"  相似文献   

3.
《扬州五代谢俯军墓发掘简报》公布1件编号为M4:4漆盘的朱书铭文信息,简报误将其中的三字铭文释作"谢俯军",并据此推断墓主为祖居陈留郡的谢俯军。经仔细辨识图版,笔者认为该铭文当释作"谢瑫牢",实系漆器款识。"谢瑫"是生产该漆器的工匠姓名,"牢"为强调漆器质量牢固的常见套语。至于M4的墓主问题,当以该墓出土的买地券文书信息为准,将墓主认定为"谢府君"为妥。  相似文献   

4.
杨丹 《神州》2014,(3):13-13
<正>人生如行路,前行中的道路犹如生命中的各种体验,有一路的风景,一路的艰辛,我们前行的态度,就是人生境界。"草木荣枯自有时,万物从容皆自得",也许我们30岁的时候还在犹豫不决,40岁还一事无成,50岁仍是一文不名,但只要我们怀抱梦想,奋起拼搏,追逐自己的理想,无愧自己的生命。毕淑敏曾说过,"优等的心,是不必华丽,但是必须坚固",只要有决心改变,不以任何借口苟安于现状,什么时候都不晚,这才是人生本真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诗人泰戈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广为流传,他为人生描绘了纯美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探求、歌唱生命的真谛;其作品凝结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慰藉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是爱。语文作为与生命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也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爱的养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生命的成长与精神世界的建构;我们不能只培养标准的"知识人",却忽视"人"的培养。老师温和  相似文献   

6.
正在影视作品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少帅"就是专指张学良。许多人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敬称,这是误解。称张学良为"少帅",自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之称。其实,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无元帅。如张学良1926年6月2日给张作霖的电报称"盛京上将军钧鉴"。为尊敬对方,军阀之间以  相似文献   

7.
<正>一百零五年前,一个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和铭记的人诞生了,他就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夏鼐先生。一百年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这本日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带着朝气蓬勃的鲜明主张和拥抱世界先进文化的文明立场,逐步成长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萱 《丝绸之路》2013,(6):38-4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艺术和人生是没有隔阂的,人生就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个艺术作品,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塑造出上乘之作。本文从人格和艺术的完整性、修辞立其诚、人生的严肃主义、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四个方面对《这些字,那些事》的艺术价值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此寻找文学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黄少群 《百年潮》2004,(7):11-16
历史上的第一次"落马" 邓小平历史上的第一次"落马"是在中央苏区,时间是从1933年的3月到6月.当时,"左"的中共临时中央把他作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即"邓、毛、谢、古"而加以批判斗争并关押劳动,整整三个月.因为他不仅是"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又是所谓"毛派的头子"(毛泽东语),对他的批判斗争就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郭海姣 《区域治理》2022,(9):113-116
如将平和有序之社会视作一弯平滑如镜之湖水,则商标侵权行为宛若一枚石子,侵权人将其掷入湖中,不仅会击中商标专用权,亦会激起层层涟漪,损及各种公私法益,并造成了一个致害法益的"差序格局",其"圆心"乃为商标专用权,"内层涟漪"系利害关系人之私益,"中层涟漪"系相关公众之公益,而"外层涟漪"则为行政管理秩序以至国家法益.商标...  相似文献   

11.
饰品,即对某个部位的点缀,使之得到美化以展示独特的魅力和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戒指,就是对手指的点缀。还有项链,也是对脖子的美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就是人之常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确实生活中有了点缀才使人生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2.
文武全才的战地女兵作家谢冰莹,1926年冬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后被编入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战中,担任"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带领服务团参加淞沪战役,谢冰莹不仅要指挥做好战地伤员救护、后勤运输等工作,还担任了《大公报》《救亡日报》等多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及时撰写战地消息,历尽坎坷的谢冰莹在抗日烽火中演绎自己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13.
山遥路远,"瘴气"弥漫,一串串老而弥坚的足音,敲响在大明西南边疆"化外之地"——这是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次出游,虽老迈力衰,却坚韧顽强,为那"西南万里遐征"宏大梦想,竟将双脚走废……380年前,徐霞客的博大情怀、冲举高蹈之迹,与秀美奇特的左江流域山水民俗交融激荡,给后世留下一则荡气回肠的旅行文化诗篇。  相似文献   

14.
正必须看到,人文精神、德行主义的弘扬,是克服现代社会弊端的有效途径,而孔子提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内在价值观念,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倡导的价值观念。"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的观点,"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则象征着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的社会现实,也就是被称为"礼崩乐坏"的社会。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称自我实现,是自我的一种内在价值显现,指学习是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作为目的的,而与之相对,"为人"则是指学习是以得到他人、社会主流观点的欣赏和赞美作为目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木子 《旅游纵览》2008,(11):74-74
<正>题记:无论岁月如何流逝,"米老鼠"的形象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一直贯穿着我们的人生。而有着"米基"的迪斯尼乐园,更是世界游人都为之向往的旅游地。"米基",是人们对小小的"米老鼠"的昵称。"超级明星"米老鼠是如何"孕育"、诞生的呢?这就得提到他的制作人、美国动画艺术片的先驱沃尔特·迪斯尼。20  相似文献   

16.
田静 《神州》2014,(2):137-13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它本来就是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需要"渗透",只要不在"烹调"中丢失,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它就会受到欢迎并被吸收。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归结起来,"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梁启超在《教育与政治》、《为学与做人》两文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当今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更  相似文献   

17.
正曲阜孔墓前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八个古朴苍劲的篆书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是集天下学问之大成,"至圣"是人生修养和历史功绩至高无上,所以中国民间无论读书不读书,都尊称孔子为孔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称王称圣的人,然而孔子何时称圣?其间经历了什么?意味着什么?过去却很少有人关注。一在古人观念中,天与地相对,天神乎其神,故曰"天神";地无所不能,故曰"地圣"。在甲骨文中,"圣"写作"共"+"土",  相似文献   

18.
乔彦 《神州》2011,(29):224
10月13日,"2011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众多中国企业家不仅分享了"日本经营之圣"关于企业经营和人生的精彩演讲,而且聆听到了南柏先生关于中国式经营哲学的阐述,领略到了"南柏经营哲学"的独特魅力。在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家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南柏经营哲学"的强势登场必将为中国企业家们提供及时、高效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山海经·南山经>中旋龟"可以为底"之底不应读为"疧"训病或读为"胝"训足茧,而应读为砥训磨刀石.而柢山之鱼"鯥",其音如留牛,不当训"留牛"为犁牛,"留牛"当是"鯥"之缓读,此鱼其鸣自呼."竹箭"一词在<山海经>中出现9次,袁珂先生除一处连读外,其馀均读断.其实"竹箭"就是"箭竹",虽可单称"箭",但8例"竹箭"不应读断.  相似文献   

20.
高榕 《贵阳文史》2013,(5):79-79
"凤冠霞帔"是汉家女子的盛装。在昔日,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读过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对"凤冠霞帔"一词不会陌生,在作品中,它往往是古代富家千金出嫁时的盛装。而在不少传统戏曲里,"凤冠霞帔"也被作为出嫁新娘所穿的礼服出现。其实在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中,"凤冠霞帔"并非只用婚嫁,而"凤冠"与"霞帔"亦是两种可以分开独立穿戴的服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