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地铺满了白霜,冷风将树枝摇芜。猫头鹰颤抖的声首,.凄惨地在森林中回荡。“明晨定要织一条毯子,热呼呼地披在身上……”它自言自语下定决心,忍耐着寒风撕裂心房。第二天清晨,温暖的大阳将森林照亮,猫头鹰闭起眼晴,织毯子的事早已遗忘。温暖的白天过去了,·衣冷的夜晚又临降:,’啊哟,一定要织毯子!”猫头鹰又一次誓言铿锵。可是它的决心仍象泡沫一 样,天一亮便被晨曦扫光,只会讲空话没有行动的猫头 鹰,落得个永远受冷挨冻的下 场。猫头鹰织毯子(寓言诗)@晨宏~~  相似文献   

2.
泥土恋歌     
曾几何时,我深深爱上了这平凡而伟大的泥土,我要为它谱曲恋歌。 (一) 春季幻想曲万物复苏的春天,泥土抖了抖身体,换上肥沃的外衣,唤醒了小草和花朵。小草问:“我现在真矮,以后会长大吗?”泥土笑着说:“我会帮你穿上绿衣,抬起头来。”小草听了笑得扭起了腰,它幻想和伙伴们构筑绿色的海洋。花儿托着脸盘不语。泥土安慰道:“你在我身上可以换上彩色的  相似文献   

3.
赵晔 《南京史志》2023,(Z1):100-105
<正>【教材原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从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4.
玄奘发愿"十俱胝像"考--关于"善业泥"造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为止 ,在西安出土了各种各样的唐代泥佛像。这些泥佛像是研究唐代长安造像非常重要的作品。其中有一种依背面的题记而被称为“善业泥”的泥佛像 1。这种“善业泥”多半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周围出土 ,被认为是创建大雁塔的永徽年间 ( 65 0— 65 5 )的作品 2 ,与三藏法师玄奘有密切的关系3。日本古代寺院遗址出土的泥佛像中 ,也有与此很相似的作品。“善业泥”由于被认为是这种作品的原型而受到重视 4。然而 ,以前对这种泥佛像本身几乎没有进行研究 ,所以很有必要对它展开研究5。笔者在本文中围绕这种“善业泥”,通过对作品的整理…  相似文献   

5.
禁忌之俗 ,古已有之。民间禁忌往往折射出一地民众心理态势、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甘肃乡间村里的鸟禁忌便是其中一例。猫头鹰禁忌猫头鹰 ,我国古时称做、鸱 ,俗称“恶声之鸟”或“不孝鸟” ,名声不好。传世文献多有记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 :“鸱 ,似黄雀而小 ,其喙尖如锥 ,取茅莠为巢 ,以麻之 ,如刺然 ,县 (悬 )著树枝。”猫头鹰两眼不似他鸟生在头部两侧 ,而是位于正前方 ,眼的四围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盆” ,周身羽毛多为褐色 ,疏密而松软 ,散缀细斑。猫头鹰多见于陇东、陇南。在陇东的平凉、庆阳一带 ,当地方言…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4,(39):66-68
聊了两个多小时,易小星没笑过一声,也不带一句抖机灵的话。问他喜不喜欢身上那件明艳的桃红色T恤,他一本正经回,“我就这一件亮色衣服,合伙人非让我买这个颜色。整个夏天我只有4件T恤,黑、粉红,还有两件灰的。”  相似文献   

7.
天刚蒙蒙亮,小蜜蜂便飞出它那精制华丽的蜂房,要去那鲜花盛开的地方采花。小蜜蜂飞呀,飞呀,飞过了一座座高山、一道道深谷,忽然听到山鸡的叫声:“谷噹、谷噹,我一天生一个蛋,蛋又大又好看。”接着,又听到狐狸不服气地说:“哼!山鸡,你狂什么?等几天我把你和你的蛋都一起吃掉。”第二天,小蜜蜂又起了个大早。它飞着飞着,又听到山鸡骄傲的叫声:“谷噹,谷噹,我一天生一个蛋,蛋又大又好看。”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前,野火烧山,烧了几天几夜,在山上的动物都逃走了,只有老虎还在酣睡,直到火燃着它身上的毛,它才惊醒过来,急忙奔跑。在一片草地上,老虎遇着了一只小兔,它问小兔:“小兔呀,请告诉我,怎么才能使我身上的火灭掉?”小兔自己本是上坡的好手,以往它遇着急事就往坡上跑,所以,他对老虎就这么顺口回答:“往最陡的坡跑吧!”老虎听了小兔的话就往山上跑。老虎身上的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越跑越旺。急得老虎又吼又跳。这时,有一匹马朝老虎奔来,不等老虎开口求救,马就开口说:“只有向斜坡跑,你身上的火才会熄灭。”老虎又听了马的话,拼命往斜  相似文献   

9.
刺猬理发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小刺猬是其中的一员。有一天,小刺猬路过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小刺猬见了小松鼠以后,总觉得自己身上的刺不如小松鼠身上的毛柔软光滑,也没有它那种黄而美的颜色。于是,它便决定去找森林理发专家小猴子商量个办法。小刺猬来到了“大森林理发店”,向小猴子表明了来意。自作聪明的小猴子想了一会儿,对小刺猬说;“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猴兄弟,别顾虑了,我相信你,动手吧!”小刺猬急切地回答道。于是,小猴子便开始一本正经地给小刺猬理发。它先把小刺猬身上的刺通  相似文献   

10.
苏红 《神州民俗》2007,(7):102-103
河南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艺术宝藏的地方。文章对河南淮阳泥玩具“泥泥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对“泥泥狗”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打开了一扇人们了解淮阳“泥泥狗”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乾安泥林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镇境内,是近几年才有的名字,当地人只知道它原来的称呼叫“狼牙坝”,顾名思义,是一片形似锯齿、状如狼牙、参差不齐的土林地貌.我们在乡间公路上拐来拐去赶到泥林景区的时候,天已近黄昏,望着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景象顿生一种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12.
朱明 《东南文化》2003,(8):90-91
“农民画”始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从理论上讲,它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演化。在“家民画”中你可看到,诸多民间刺乡、勇纸、皮影、泥玩具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整形人生     
工作、家庭、婚姻……所有对外在境遇的不满意,最终都落在镜子里的自己身上。“她们对它不满意,其实是一种投射。”  相似文献   

14.
换马蛋窝朗给儿子小窝朗买了一匹大马。小窝朗天天骑着马在寨子里兜来兜去。乡亲们都很讨厌。岩坎决意要惩治一下小窝朗。一天,小窝朗又骑马出来兜风了。见岩坎在路上骑着个冬瓜,使劲地用鞭子抽打着冬瓜。小窝朗便问:“喂!岩坎,那不是个冬瓜吗?你打它干什么呢?”“不!尊敬的小窝朗,你弄错了。这不是冬瓜,是我从外地买来的马蛋。”  相似文献   

15.
一与其说“长安画派”是一个地域性画派,毋宁说,它是一面旗帜,标识着一个时代的高度。如果不是毛泽东有关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以及“文革”等非艺术因素的腰斩,那么,后来画坛上,“激烈地抖着风,美丽地飘扬”的那面旗帜,一定属于“长安画派”。“长安画派”一说,源于西安美协国画研究室196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画习作展”。该展结束后,又紧接着去上海、  相似文献   

16.
人与狗     
暴雨刚过,昏暗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浑浊的雨水积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偶尔驶来一辆车,雨水便不安分地溅起,滴落在冰冷的人行道上。路旁躺着一条狗,无力地趴在污浊的泥水里,嘴一张一翕缓慢地呼吸着,头上被污水染黑的毛发遮住了它的双眼。这是一条病狗。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不动弹也不呻吟,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一位流浪汉从马路的那一头走来,停在了这条狗的身边。流浪汉看上去五十来岁,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黑色雨衣,憔悴的脸上露出关心与怜悯的神情。流浪汉脱下自己的雨衣,俯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狗儿用雨农包裹好,抱在怀里回到了他所谓的家里——一个破旧的桥洞。  相似文献   

17.
一 收藏“擦擦”,或沉潜在寺庙的废墟,或跋涉在神山圣湖,使我们每次出差,考察又增添了一种着意追求,细心收集的乐趣和奔忙。 “擦擦”,俗称小泥佛。其音是梵语的译用,大意是小型佛像之意。它是用凹型模具脱出来的模制泥造像,大者盈尺,小不足方寸,题材大多为佛,菩萨,度母,天王,金刚,高僧,佛塔等,其形象刻划入微,毫发必爽,是模制泥造的神佛形象系列。 将“擦擦”作为收藏,也许是西藏的一批文化人慧眼独具的发现,也许是对西藏的文化艺术耳熏目染、日积月  相似文献   

18.
南诏时期“善业泥”可分为泥佛像、泥塔和梵文咒语泥牌三类,其中泥佛像包括单尊造像和组合造像,从出土位置、造像风格及历史背景来看,其年代应在南诏晚期。根据造像特征、伴出物和文献记载情况,南诏时期的“善业泥”主要受唐代中原地区的影响。同时,南诏出土的部分“善业泥”可能受吐蕃的影响,这或许为探索两者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线索。而南诏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在实物和文献方面都有发现,南诏出土的梵文咒语泥牌可能源于这一区域。在咒语泥牌放置、出土位置、造像题材方面,南诏“善业泥”也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这些地方特色的形成应与南诏晚期佛教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南诏国力强盛后自身意识不断提高,进而追求与唐朝同等政治地位的历史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农民画”始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从理论上讲,它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演化。在“农民画”中你可看到,诸多民间刺绣、剪纸、皮影、泥玩具的影子。“农民画”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如徐州的邳州,淮安的博里,盐城的射阳,南京的六合。这些“农民画”博得了行家们和广大美术爱好者的青睐,为此我们试图就“农民画”谈一下它的特征和规律。一.画面简洁、明快、生动纵观历年来我省出现的“农民画”不难发现,它具备  相似文献   

20.
痛并痛快着     
今年5月份:我去采访桑兰,她依然坐在轮椅上,我看到了认识她十几年来她最发自内心的笑容,并且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她的身上。她当母亲了,过去拿着笔会有些抖的双手,如今稳稳抱着8斤重的儿子,她成为中国高位瘫痪女性中,第一个怀孕生子的人。一个前体操运动员,用十几年的前行,创下了一个纪录,在生命的赛场上,她又赢了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