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国共两党的合作最直接的表现是军事上的合作,军事上的合作又是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抗日战争战略战术上一系列建议开始的.这些建议不仅推动了正面战场军事发展,也有助于国民党军政建设;不仅有利于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战局,也影响了整个抗战中的国民党战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全为了民族利益,大公无私,襟怀坦白的精神.本文试以已公布的档案史料,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消极抗战起始于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消极抗战起始于何时?张设华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经历了一个由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的变化过程。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战究竟起于何时,却有不同的说法。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同行学者。一两种难以成立的说法国民党消极抗战到底从何时...  相似文献   

3.
汪朝光 《民国档案》2005,(1):97-105
国民党在战后国共内战中的失利.有诸多政治、经济、外交与社会层面之因素,但直接的原因仍应为其军事失利。本文以全面内战初期国民党之军事战略战术为中心,从战争爆发时的国共力量对比、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军事战略和战术等方面,对国民党军事失利之原因作初步之考查与辨析,期使我们对国民党在内战中失利之缘由有更进一步之体认。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谁胜谁负并不在于谁不犯错误,而往往在于谁的错误犯得更少,谁改正自己的错误更迅捷。当我们论及国民党军从战略到战术,从指挥到作战,从前方到后方,屡屡犯着同样的错误而不知或不能改正时,我们实际上已经可以判断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究属何方。  相似文献   

4.
刘善庆 《安徽史学》2001,2(4):75-80
浙赣会战是抗战中期正面战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历时四个半月,最后以国民党军失败告终。其失败原因主要是: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政略与战略的关系,在战争指导上实行消极避战的方针;在战术运用上频频出错。二、国民党军队自身腐败严重,平时不注重训练,思想政治工作未能跟上。致使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加之其派系众多,指挥失灵。协同不好。综观整个战役,可以看出这是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典型的消极避战之役。尽管如此,在客观上,浙赣会战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直接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军对苏联东部和华北敌后战场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1937年11月,当上海抗战进入后期阶段时,位于长江下游江面狭窄处的江阴要塞,就成为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阻止日军溯江西上的最后屏障。要塞配备了德国先进火炮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国民党军政部就已在江阴要塞作了一些战略上的准备。因江阴一向以长江的门户而著称,江面仅宽一千多米,是长江下游最狭窄的一段,又称为长江的瓶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蒋介石指令军政部兵工署,专门购置了一批德国先进的火炮。因德国与中国关系当时还是不错的,所以对中国急需购置的军火一般来说是有求必应的。 在“八一三”湘沪战争之前,德造…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两宋治国重内轻外,重文轻武,对外消极防御,尽管经济文化辉煌一时,但长期被动挨打,先后亡于边患,最终以"积弱"而闻名于史。一、消极防御战略影响总论关于两宋消极防御战略对内政、外交的影响。首先看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周宝砚在《北宋军事衰弱的原因探析》中指出:北宋兵多将广,但在对辽、西夏、金的战斗中败多胜少。这表明,北宋军事实力衰弱。究其原因:从宏观层面看,北宋推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和消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外学者开始对雅典的国土防御问题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雅典进行国土防御作战可选择的战略和战术上。具体体现在为以下三方面,探索雅典城邦战争期间的整体战略和国土防御作战战略;从军事地形学角度分析雅典乡村军用工事的作用和意义;探索古典时期雅典国土防御作战战略战术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赵俊峰  王海波  陈金俊 《神州》2013,(20):285-285
近十年来,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多年的“专守防卫”战略转变为“积极防御”战略,加快了航空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加大。目前,日本已经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将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  相似文献   

9.
汪朝光 《史学月刊》2005,1(3):61-71
抗战结束前夕,中日双方的军事较量与日本在大局不利时“和平”解决中国问题之企图以及中国内部国共双方着眼于战后之角力相交织,展现出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之错综复杂的图景。日军已无法改变其所处之总体被动状况;国民党在局部战场的作战表现有了改观,同时力图遏制中共的扩张;中共向南方敌后发展的军事战略和推动民主联合政府运动的政治战略取得了相当成效。就国共日三方互动关系而言,国共合作对日,国方重正规军事,但因实力所限未有重大进展,中共重敌后蚕食,因广大空间而如鱼得水;日本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与政治诱惑并举,同时亦不放弃利用国共矛盾以渔利。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虽在战后接收中得到了投降日军的合作与支持,但并未能实现其遏制中共扩张之企图;中共有了较之以往更为有利的态势与国民党争夺中国的主导权,并以其正确的战略战术而成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最先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则成了最大的输家,以其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多年侵华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忙于应付对德战争无暇东顾,停止了对华援助,国民党遂冷却了抗战爆发以来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将其寻求外援的对象转向美英两国,美英为加强中国抗战也对国民党进行了巨额援助,国民党与美英关系迅速升温,借此国民党积极开展了谋求大国地位和修约外交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前国民党抗战问题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史学界仍较普遍地认为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以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国民党由抗战初期比较积极的联共抗日转向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笔者认为,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党确实由比较积极的联共转向了积极反共,但在抗战问题上国民党却没有转向消极抗日。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攻打卢沟桥,全面侵华,中国的全国性抗战由此开始。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期间,中日之间除了军事斗争以外,围绕货币也开展了惊心动魄的斗争。交战三方的共产党、国民党、日伪政权各有不同的货币在战争中流通。共产党领导在抗日根据地流通的抗日民主政权及组织发行的货币简称"抗币",国民党统治区流通的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日伪统治区流通的日伪政权发行的伪满币、朝鲜币、日  相似文献   

13.
从1937年抗13战争全面爆发,到建国初期1955年的近20年时间里,周恩来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有过多次重要交往。这些交往,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极为有益的教诲.受到深刻启发、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名抗日名将,又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消极内战,并最终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中国,竭诚回到祖国怀抱,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党的统战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经济上的竞争,而且也是政治上,特别是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的竞争。全国抗战爆发,由于大敌当前,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胁,国民党当局对其在十年内战时期施行的镇压人民、禁锢人民抗日要求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 一、民众动员 全国抗战之始,本省为适应战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一直对陕北采取军事和新闻封锁,诋毁共产党的抗战功绩,中伤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这反而引起了一些新闻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对共产党的浓厚兴趣。这些新闻记者多半既非共产党,也不是共产党的同情者。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基本上执行了持久抗战的军事战方针,这一方针对指导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国民党的持久战有一个从战役持久到战略持久的发展过程,其转变是被迫的。而且,国民党的持久战略,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夏,以国民党军“底定京津”为标志,国民党新军阀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从这时起至三十年代初,蒋介石一方面以“裁兵”相标榜,先后召开了国民党军编遣会议和编遣实施会议;另一方面,又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其他新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战争。编遣会议与新军阀混乱交织进行,成了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本文试图对编造会议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尤其是对编遣会议在蒋介石初期军事独裁统治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前,中共极其重视在浙江地区的武装暴动,考虑到浙江地处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认为这可以极大地动摇国民党的统治.事实上,由于国民党在该地区统治的强化,中共的武装暴动和割据所遇到的困难远大于其他地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非常艰难.抗战初期,中共一方面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同时也出于与国民党争夺政治真空地带的政治需要,重视经略浙东;战争后期,出于配合美军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作战、进而控制东南沿海大城市的考虑,中共在浙江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但由于美军最终未在中国东南沿海实施登陆作战,中共在浙江的地缘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最后决定主动撤出在浙江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不过从全国的战略来看,达到了此处之消彼处之长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至1954年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海峡两岸军事、政治对峙格局形成。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与“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和平与团结,而国民党将内战强加在中国共产党头上,因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肃清国民党残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采取了种种措施,这在客观上也成为海峡两岸军事、政治对峙格局形成的被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之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不仅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国民党军也进行过敌后游击战争,其游击武力最高时达100万人。但由于国民党既抗战又反共,因此,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于整个抗日战局,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经历了一个由兴起、发展到衰落的过程。特别是后期,出现了大批游击武力投降日伪的活动,给抗日战争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