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卫所",《明史·兵志》说:"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率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所设总旗2,小旗10,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据民国《安平县志》卷五:"屯堡(人),即明洪武时之屯军。"故"屯堡"之名似为"屯军"与"堡兵"各取一字的简  相似文献   

2.
《明史·地理志》总序和各省小序中分别记录了明代总里数和除云南、贵州之外的其他十一省里数,这组数据存在各省编里数据之和多于总序所述总里数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史籍抄录和《明史·地理志》编纂过程中删节失当造成的,这组数据直接来源于王鸿绪《明史稿·地理志》,而王鸿绪《明史稿·地理志》之数据是删改万斯同《明史·地理志》而来。同时,进一步追溯这组数据的来源,发现它们来自明代史籍《广舆图》、《皇舆考》、《图书编》这一编里数据系统,这组数据产生的年代则是嘉靖十一年。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卫所制度,以为有明一朝的军事定制,与卫所制度相依附有密切内在联系的是军丁及其家口必须实行屯田。关于军屯,载在《明史》中的篇幅不多,且是概括全国军屯概貌的文字,故本文拟将设在鄂西山地的施州卫所的军屯作较为具体翔实的展开,俾便人们阅读《明史》参考。  相似文献   

4.
崇王系明代藩王之。《明史》卷104《诸王世表五》、卷119《崇王见泽传》,对崇藩世系记之甚悉,是研究明崇藩的重要资料,但其中确有误处。兹将其误,勘正于下。1.庄王载境袭封非于嘉靖十八年,而是嘉靖十七年。《明史·诸王世表五》载: 庄王载境,恭嫡一子,墩靖十八年袭封,三十六年薨。按:庄王载境是继恭王厚耀受封的。《明史·诸王世表五》及《崇王见泽传》均记;厚燿于“嘉靖十六年薨。”《明世宗实录》卷201嘉靖十六年六月条所记尤悉,谓:“壬子,崇王厚燿薨,遣武安侯郑纲致祭,命有司茔葬如例。”此证厚耀死于是年六月壬子。其嫡一子载境袭封的时间,据《明世  相似文献   

5.
彭勇 《史学集刊》2020,(6):4-11
卫所制度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和行政管理组织形式,在卫所制度的运行中,卫所军户以军籍的身份存在,在相应的卫所里承担军差,而州县军户作为卫所军户的替补,以民户的身份存在,承平之时在州县承担民差,当卫所军户故绝时会被勾出补役,身份也转变为卫所军户。这样的卫所制度设计,影响了明代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一直到明代灭亡并延续到清代。湖南新田骆氏家族的历史记载,在卫所军户和州县原籍军户体系中各有清楚的呈现,通过《明史》《明实录》等传统文献和地方志等史志文献,以及家谱和碑刻等民间文献中不同的历史书写,来探寻两类军户关联的可能性、实现途径,以及隐约可见的军户家族的历史记忆和家风传承,以此揭示卫所制度影响之下军户族群关系及其身份变迁。  相似文献   

6.
明代疆土分属卫所军事与府州县行政两套系统管理,作为明王朝的龙兴之地,洪武、永乐年间,凤阳地区先后设置十五卫二所,这些卫所均需承担屯田任务。明初,尤其是洪、永之时,国家大兴屯田,凤阳地区军屯亦兴盛。永乐末年,随着京操、漕运等军役名目的不断增多,加上军官科害等原因,一直到嘉靖中期,凤阳地区军屯不断衰落。嘉靖中后期采取了相关整顿屯田的措施,军屯废弛的状况有所好转,该局面一直维持至万历初年。明末,由于战乱等原因,各卫所屯政彻底败坏。通过对明代凤阳地区卫所屯田、屯军、子粒、科则等进行阶段性的定量考察,有助于更好、更全面地把握该地区在明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对研究明代农业史、军事史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军屯是一种通过军事编制把劳动力与土地相配置从而进行生产的组织形式。历来的研究者大多从明初军制、卫所与军屯、军户制三方面来立论下笔。本文以明代贵州地方军屯问题为视角,主要从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明代贵州军屯生产两大方面来探讨明代贵州军屯的历史状况,通过对明代贵州军屯研究一丁点肤浅的探析,以期对明代贵州教军屯能有个一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周忠 《史学史研究》2012,(3):113-116
明代功臣封爵为公、侯、伯三等,子孙世袭,岁禄自七百石至五千石不等。德才兼备者,出任京营总督,五军都督府掌印佥书,南京守备,各地镇守总兵官等。能力低下者,食禄奉朝请而已。《明史.功臣世表》记载明代功臣世袭,包括始封,袭爵,任职,卒谥等。此表记载非常简要,存在遗漏误载。明代历朝官修《实录》,记载功臣袭爵任职等事。万历四年时任吏部验封司郎中的郑汝璧据《功臣底簿》等所撰《皇明功臣封爵考》,记载功臣袭爵卒谥等更为详细。嘉靖万历间王世贞编撰《弇山堂别集》,所载功臣史料亦颇丰。据上述数书与《明史.功臣世表》相校,发现《明史.功臣  相似文献   

9.
《嘉靖以来首辅传》是王世贞有关明后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史书,详细记录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首辅事迹,因史实详备,材料丰富,人物褒贬客观公正,为清人修《明史》广为借鉴。关于《首辅传》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从该书的编撰情况、为《明史》纂修提供蓝本和补充、较《明史》更为公允的史论、以及优于传记的专题史体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发挥《首辅传》的文献资料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校补《明史·食货志》的过程中,我先后接触到五种明代《食货志》。它们是: 王原《明食货志》; 万斯同《明史稿·食货志》; 傅维麟《明书·食货志》; 王鸿绪《明史稿·食货志》; 张廷玉《明史·食货志》。  相似文献   

11.
"例"是明代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存嘉靖朝多部孤本"例",涉及对河西走廊边防治理的条文,其中清理军伍、填充卫所、操练军人等,以增强边防实力,又有改折色为本色、开中招商、奖励屯田并建墩堡护卫,以保障边储无患;又以闭关、安抚等禁弛手段,维持朝贡有序开展。嘉靖朝对河西走廊因时出台的"例",旨在维护边境稳定与安全,"例"因时而变的特点,与明代法律体系变化轨迹一致。  相似文献   

12.
明朝嘉靖七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发生概率为2%的特别极端干旱事件。严重的旱灾在北方及南方九省肆虐,导致占缴纳全国赋税额度七成有余的地区遭受大面积的粮食减产。这一事件造成当年明廷不得不在大幅减免内地税粮的同时大规模提高财政支出,以用于内地赈济和边防供给,酿成中央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此次干旱暴露了明廷盐政败坏、宗室占田、军屯荒废等方面的弊端,边防供给体系失效。明廷不得不通过改革盐政、核查六部乃至清查勋戚庄田等一系列革新措施来筹备用于赈济和供边的粮饷,以应对危局。这促成了“嘉靖革新”的开启。  相似文献   

13.
军屯处所,是指屯田军余居住单元。明史学界相关研究专文似未见到。明代屯军起初虽按卫所总小旗编伍成军,特别强调以百户所为屯所,或若干百户所为一屯。但是在很多地方,屯军居住单元的规模小于百户所,形成若干军屯处所。从目前所经见的资料看,明代管屯百户等下屯常年督耕和定期赴屯所征收籽粒两种情况,在部分地区分别存在。已发现的卫所管屯公署即屯署的零星资料,虽难以展现明清卫所屯署的方方面面,但却凸显了明清卫所并入州县、屯所融入里甲村社、卫所军事职能渐归明省镇营兵乃至清绿营兵的趋势。从种地纳粮角度看,卫所屯军与百姓类似,加之其他因素,也就决定了卫所归并州县是大势使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明代内阁,早在明朝时就有所涉及,专门论述明代内阁的着作当时也已出现,如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吴伯与《国朝内阁名臣事略》、曹溶《崇祯五十宰相传》等。此后,以内阁研究为中心的明代中央政治史研究一直是明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世宗被缢杀于"嘉靖二十年"的错误记载、《明史》卷二十八《五行一·疾疫》的大量错漏,说明万斯同的《明史稿》中的正确记载部分,常被后来的王鸿緖《明史稿》、张廷玉《明史》错误漏写或删改。因此,有时应当更加重视万斯同《明史稿》的史料价值,万斯同《明史稿》与张廷玉《明史》二书应当是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史·职官志》关于湖广承天府守备的介绍仅有22字,但其可商榷之处甚多。除了中华书局点校本的标点错误外,其文字上也有明显的讹误。从名称上看,“湖广承天府守备”这一名称还有以后出之地名冠以先有之官职的缺憾。从内容上看,《明史·职官志》更有以偏概全之嫌疑。由此可见,《明史·职官志》的编纂者们对明代宦官史料的收集与考证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7.
傅玉璋 《古籍研究》2002,(1):87-90,123
《弁山堂别集》是明朝晚期的一部重要史学著作,作者王世贞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有贡献的史学家,也是明廷的廉洁官员。《明史》只记其政绩和文学才能,而不书史学成就,是不全面的、不公平的。其实他有“良史才”,对研究明代史,作出突出的贡献。《弁山堂别集》是史学代表作,反映了他的政治见解和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明代以前,广东与华南其他省份一样,大多无城,筑城率仅38.6%。经明初军民努力,筑城率提高到66%,明中期"凡县无城者悉令筑之"政策出台,筑城率达到95.7%,至明代后期,更高达100%。明初,广东筑城,主要由卫所军士负责,卫所指挥和千户主导。尤其许多府州县城与卫所同在一座城内,卫所更在城池营建方面占主导地位。不久,城池修筑,渐为军民合作,尤其卫所与府州县治同城的城池,更是军民合作、府卫或县所分修。最初,卫所官军负担的比重较高,军民分担比例为"军七民三";明代中期以后,地方开发,经济发展,地方社会对公共事务,尤其公共工程如城池修筑,在经费、工料和劳力方面,负担比例加大,遂有"军三民七"惯行事例,甚至出现"官三民七"比例分摊的官民合作模式。乡绅在其中扮演了主导角色。  相似文献   

19.
章潢图是嘉靖四十一年左右章潢绘制的《万里海防图》。章潢系包括此图及受其影响所绘的崇祯元年《全边略记·海防图》、崇祯六年《地图综要·万里海防全图》、崇祯九年《皇明职方地图·万里海防图》、康熙年间《万里海防图》。该图系具有三个突出特征:图上绘制了简要的七条图注;沿海区域间有明确的分界点;海上有防御倭寇的防线。地图绘制者的绘图特征表明其绘图的目的,就是要完善明代的卫所体系;卫所体系的首要防御对象是沿海不法之民,同时还要灵活处理来华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刘媛 《文史月刊》2023,(1):34-38
<正>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遗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所谓“九边”是指由九大军镇构成的边防体系,《明史·兵志》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宣府镇是最早一批设置的军镇,其地位在明万历年间成书的《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有记载:“本镇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