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宇鹏 《沧桑》2014,(1):138-141
清代山西溺婴风习盛行,由于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比例大,数量多,从而引发人口比例失衡、恶劣婚俗蔓延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为此,山西地方官吏和乡绅通力配合,采取法律严禁和社会救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溺婴风习的蔓延,但溺婴之风在清代山西社会由于多重矛盾交织,难以彻底根除。本文试图以清代山西地区为例,结合地方志等史料,对清代山西溺婴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以完善学界关于清代山西溺婴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郭春梅 《文物世界》2010,(6):38-40,24
<正>乡规民约是清代山西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民间法,其中,它的核心规则是"约"与"罚"。在对乡村村民规定了种种的"约定、规则"外,还在民约中明确了处罚的规则。而这种"罚"又有详细  相似文献   

3.
张舒  张正明 《沧桑》2009,(5):255-255
王守恩的《诸神与众生:清代、民国山西太谷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是笔者近年来所见山西民间信仰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对清代、民国太谷县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做了具有开拓性的初步探讨,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学术界民间信仰研究的相关成果,而且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见解。该书扩展了我们对山西社会史的认识,并为当今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可以说是山西民间信仰研究中一部多有创新的力作和一项很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李宇 《沧桑》2014,(4):101-102
契约文书作为我国民间社会的法律文件和私家档案,它是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在基层社会运作的直接反映,可补政书、典章、史志和其他公私文献的缺憾。近几年,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搜集到了清代山西5067件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主要囊括了卖契、典契、委托书、遗嘱、赡养文书、纠纷合同、分产文书、布告、归并地约、公议文约等类型。它们从时间跨度上来说,贯穿整个清代直至民国;就地区分布来说,遍布晋南、晋北、晋中、晋西、晋东南各个地区。这些契约文书细致地反映了清代山西民间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被誉为山西的"民间正史"。由此可见,清代山西契约文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代直隶山西棉花种植和蚕桑业的变化及分布李辅斌清代是直隶、山西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对直隶、山西经济作物的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日渐衰退,而另一些晚近传人作...  相似文献   

6.
从明清山西碑刻资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山西乡村社会存在的乡约形态。明代山西乡约主要出现在万历时太原、平阳二府与泽州,主要属于官方倡导的乡约制度,不过乡约也承担了宣讲以外的事务。清代山西的乡约更加深入基层,普及民间。本来作为宣讲制度、教化制度的乡约,在基层社会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成为一级乡村行政组织。乡约与地方连用,简化为"乡地",共同维护村社秩序是其核心。乡约与保正也连用,出现了"乡保"一词,地方与保也连用,于是出现"地保"一词。这些用法表明,乡约与地方、保在清代山西乡村是最基本的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7.
早在旧石器时期,山西地区就有了人类生存的足迹,当时人们的居住形态多以茅屋与洞穴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山西居民的居住形态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形成了以四合院为主要特色的居住环境。本文以晋北地区传统民居现状与建筑空间特征为题,以大同地区清代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就该地区现存的清代民居作数据整理分析,其次对其民居的空间形态、装饰特色作适当研究,从而为该地区民居的保护以及利用方面提出合理性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西票号(又称票庄)是清代后期民国初期的旧式金融机构,曾协助清代财政,一度起过代理清政府国库的作用,山西票庄遍全国。历史上山西票号因信用好,对发出的银票、钱票负责收回,并对汇票严格管理,一经兑现即行销毁,所以今天山西票庄的票据、纸币能遗留下来的较少。...  相似文献   

9.
清代山西会馆及山西会馆碑李中最近,河北省辛集市图书馆基建施工中,在原山西会馆旧址发现了一通立于民国七年的会馆记事碑。青石碑高203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团云碑额,无碑座出土。碑阳为楷书字体,共17行,满行50字,计约641字。山西文水县清代太...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地方志史》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刘益龄所著。该书是一部较早、较为系统的省级区域地方志史,填补了山西的空白。这部专著共分八章,以时代脉络理清了山西地方志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归纳各时期山西地方志编纂的总貌与特点,对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山西地方志编纂的研究,尤为详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山西的粮食贩运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坚雅、帕金斯等人倡导的明清时期城市化历史中“经济──地理”的人类学理论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微观个案研究。清代山西贩粮路线的演变历史对此提出反例。对山西粮食运销的考察结果表明,区域性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刺激粮食长途贩运的重要原因,粮食的运销也支持了相关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清代晋中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同口外蒙古的垦殖活动有一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清代,隶属于山西的蒙古地区大致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察哈尔右翼、乌兰察布盟东南部、伊克昭盟东部和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土默特旗全境。光绪末年,清政府在内蒙古推行“移民实边”的政策,山西北部的蒙古地区因土地开垦而迅速发展起来,人口激增,逐渐形成既有别于中原内地的市镇村落,又不同于完全游牧为生的蒙古社会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独特区域——蒙垦区。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山西北部蒙垦区人口变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沛倩 《沧桑》2014,(4):109-111
义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为贫寒子弟设立的免费初等教育机构。在清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山西义学发展迅速,分布较为广泛,各府州均建有义学。义学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其经费来源直接相关,本文主要从官府出资和民间捐资两方面对清代山西义学的经费来源渠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曹振武 《沧桑》2008,(5):248-248
清代山西修志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编修的志书,内容空前丰富,体例日臻完善,特色显著,多有创新。民国以后,山西修志降温。但已编志书多呈现时代特点,观念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多用语体文取代文言,图表绘制也采用新法,榆次、灵石县志首先选用了照片。这一时期的志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推翻帝制后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直隶山西的土地复垦李辅斌一清初的残破和缓慢恢复明末清初之际,长达数十年的战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直隶和山西同全国一样残破不堪,到处是一片凋零破败的景象。作为畿辅重地的直隶,在清初人丁逃亡、田地荒芜的现象十分严重。顺治元年,御史卫周作...  相似文献   

16.
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山西节孝妇女众多,这与重商风尚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大批男子出外经商谋生,造成异常的婚姻家庭状况。在忍受离散痛苦的同时,许多妇女独力撑持家计,为维护家庭婚姻的稳定以及解决整个社会的生存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6,8(1):36-43
山西洪洞韩氏由河南安阳移居,系宋代丞相韩琦的后裔.至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韩文时该族兴盛,产生了一批士大夫.韩氏家谱始修于韩文,此后不断续修.今存清代洪洞韩氏家谱记载表明,洪洞韩氏是典型的因科举成功而强盛的宗族,这个士大夫类型的宗族承载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也有必要的经济保障.洪洞韩氏因为科举与仕宦的成就盛于明代,清代有所衰落.但是就家族制度而言,洪洞韩氏在明清时期逐渐强化,清代比较明显.洪洞韩氏对当地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南昌市青岚村邓家山西周遗址 为配合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乐化--生米)的基本建设,2005年4月至5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对南昌市效邓家山西周遗存和清代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12月。笔者集得一张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祁邑西街"义隆号"商号钱票,拍自国外。该票图案精美,印刷精湛,是清代较早出现的一种民间石印钱票,系首次发现。在我国,可称作"祁邑"的城市较多,因此,"祁邑"在何处?该票属于何省、何地商号发行?应当分析考证。研究表明,该票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山西早期民间石印钱票。就山西而言,我国最早的清代民间钱票实物,就出现在山西,然而,它是传统的木刻版钱票。山西清代民间钱票中,大多为木刻版印刷。其中,石版印刷的民间钱票,尤其少见,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正>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乔家大院古建筑作为晋商文化的一种载体,向人们展现了清末民初山西祁县一带的建筑、商业、金融、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清代北方民居建筑提供了经典蓝本。一、乔家大院古建筑结构充分体现礼制等级特征乔家大院为砖石木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清代抬梁式构架。按照中国民居传统方式,南北纵轴对称布局,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流线分明。在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