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以苏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游为士人在朝堂之外的重要活动。东京在北宋士人的交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住宅与庭园为载体,士人之间多有走访与雅集。苏轼、范镇、王巩、王诜、王棫以及苏门六君子等人的住所,分布于东京城的不同方位。经由日常的走访与雅集,这些同在东京而籍贯、家世、世宦背景各异的士人,实现着身份的相互认同,彼此的关系得以维系和巩固,生成结构松散而相对稳定的交游圈,共同营造出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元代社会存在着医士交游的风气。士人对医者的尊重及医者向儒学的靠拢构成了医士交游的思想基础;医者希望通过与士人的交游提高自己的业医名声,而士人则希冀获得医疗上的保障,二者各取所需,这是医士交游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3.
唐朝社会历史近三百年(618—907),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文教事业繁荣,对当时亚州各国及宋、元以后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引人瞩目的唐代文化,在继承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唐代文化,内容丰富,绚丽多采,故而享名于中外,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唐代的文献典籍只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数量之浩繁,体裁之齐备,内容之广博,却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文献典籍的门类极为广泛,主要包括有文学、历史、哲学、财经、政法、文教、科技、宗教以及知识密集型的字书、韵书和类书等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学者闵光弼所著《诗经大义》,因晚清古文名家、同乡友人朱琦所撰《后序》而为人所熟知,但闵氏生平因文献记载稀少、分散而不为人所知。目前通过汇考相关方志、笔记、文集、书信等,可略知其家世、仕履、政绩和交游。其交游对象包括广西巡抚梁章钜及其子梁恭辰、同乡士人龙启瑞、周必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及其子左孝威。而闵氏的著作除了《诗经大义》,还有任职桑植时撰写的《移建奎星楼记》一文。  相似文献   

5.
《文博》2016,(2)
新发现的张子渐墓志出土于西安地区,具体信息不详。张子渐墓志由唐代著名史学家韦述撰文,记载了志主与韦述以及周边诸多文人间的交游情况,对于深入了解文学史与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张子渐的仕宦历程具有典型性,为我们研究唐代进士出身官员的迁转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苏瑜为北朝鲜卑族之后,其先祖在文献中有记载。苏瑜在武周时期担任有一定的官职。其墓志研究对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苏氏家世以及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及唐代关中地区乡里建置均具有一定作用。本文结合史料,就苏瑜先世及本人的相关史事做一考述。  相似文献   

7.
1983年春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在河南偃师县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早商城址。[1]它与自两汉以降的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出土的唐代墓志的记载,认为堰师为商都毫、西毫、景毫、尸乡和毫邑的情况是完全相符合的。[2]这一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记载完全相符合,具有突破性的考古新发现,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一扫自70年代末期以来学术界曾一度刮起的一股怀疑、否定自两汉以来历代学者所广泛承认的,有关偃师为商都毫(或西毫)的文献记载的思潮。[3]偃师商城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文献…  相似文献   

8.
韦绚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文人,唐顺宗朝宰相韦执谊之子,文学家元稹之婿,其笔记小说《刘宾客嘉话》《戎幕闲谈》流传至今。因文献记载不足,故与其有关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韦绚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其家世生平、交游仕宦、文学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宦官擅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的政治面貌,对研究中晚唐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璘 《丝绸之路》2012,(24):58-60
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青海省境内乐都、湟源两县唐代烽火台的形制、规格等进行了初步考察,分析了这些烽火台的性质、修筑时间及隶属关系,并结合文献记载,对烽火台的废弃时间及原因略作考述,为了解青海境内唐代烽火台的修筑、形制以及废弃时间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徐红 《史学月刊》2008,(12):105-111
北宋士人在进士及第之后,交游圈逐渐扩大,先有进士同年,后又有意气相投的同僚及文化旨趣相近的文友、诗友等,由此形成多个相互关联又彼此不同的交游圈。交游圈的扩大促进了他们人际交往范围的拓展,使他们及其家族成员在通婚对象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其通婚地域自然也就脱离了本乡本土,发展到全国各地。不过,由于各地区之间存在着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然注重由近及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唐代北方金银器的制造及发现唐代金银器的制造地可以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方主要指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方则主要指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本文旨在探讨后者的发现及特征。据《新唐书·百官志》中尚署条记载,其下设有“金银作坊院”。除此而外,唐代宫廷之中还没有“文思院”①,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了许多錾刻“文思院造”字样的金银器②,从而证明“文思院”也是唐代宫廷中的一个主要的金银器制造机构,其设立年代在大中八年(854年)③。通过考古发掘并结合文献记载可以看出,“金银作坊院”、“文思院”是设在都城…  相似文献   

12.
《唐实录》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玉带在唐代才正式出现于职官的冠服制度中,成为朝廷礼仪用带,文献中多有关于当时朝廷对玉带使用制度规定及其具体使用的记载。本文将从玉带使用方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玉带本身艺术等方面,对唐代玉带的社会地位作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是唐宋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类类书,其中含有大量反映唐代社会风貌的资料.本文以《太平广记》中有关犯罪与判罚的文献记载为基础,采取文史互证的方式,探讨了唐代法律的实践情况,并总结了《太平广记》中犯罪记载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地区历史地理沿革述略格桑达吉,喜饶尼玛西藏这个名称,是清代以后才开始通用的。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的政治组织,对西藏有不同的称谓。唐代典籍中所称吐(土)蕃(番),既指其族,又指其政权所及的地域;五代、两宋以迄元明的部分文献记载里,仍习惯沿...  相似文献   

15.
武则天造字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出土的唐代碑石、墓志以及文书等资料对比来看,笔者认为则  相似文献   

16.
唐代《李承宗墓志》,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志文楷书,详述志主世系、生平、职官履历及卒葬之地。该墓志对李承宗医官升迁变化历程的记载具体翔实,在碑志文献中实属罕见,对深入研究唐代历史及其医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李承宗本人史籍无传,志文亦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阙漏。  相似文献   

17.
略论唐代仿金银器的玉石器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玉器的种类及社会功能也不断演变。隋唐以后 ,玉的实用性、现实性明显增强 ,逐步走向世俗化、生活化 ,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用玉在玉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玉器中出现的仿金银器的玉石制品 ,给唐代玉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作者就唐代金银器的玉石器皿的种类、年代以及产地等问题 ,结合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立 《黑龙江史志》2009,(9):9-9,15
《桂海虞衡志》是记载范成大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至淳熙二年(1175年)任静江府(今桂林市)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期间所见、所感、所闻的纪游书籍,是详细记载广西风土民情的著作,当属广西地方史中最有系统之作。而就地方和民族史志而言,更具有专著的性质,特别是“志蛮”篇,对研究壮、瑶、苗、黎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及生活习俗尤具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桂海虞衡志》版本、内容等若干问题的介绍着重突出了其文献的民俗参考价值.为民俗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孙星衍与法式善皆为乾嘉名人,二人交往密切,这五通草书书札,内容涉及到二者的交游、学术活动及其他的人与事,对其进行释读考证,从而还原历史细节,有助于对相关文献加以补充或纠正。  相似文献   

20.
宋代漏泽园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官办公墓制度,有关遗迹的发现研究过去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还是空白(特别是南宋阶段)。本文根据作者掌握的几批南方地区出土两宋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发现的唐代遗迹,就有关制度的渊源与火葬的关系,以及两宋漏泽园制度在南方地区实施的年代、特点和发展演变情况等进行论述,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