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学术是必然的,至于什么人能在这一定的时间段内有所作为则是偶然的。一时代之学术固然要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部分学者可能由于他们的学术资历或特殊地位,而对中国史诗学术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乃至对中国史诗学术的构建和走向有着直接的指向作用。19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中国史诗研究在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便与不同时期的研究者所持有的不同的文化层次、知识素养、思维特点和艺术趣味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半年多世纪前 ,侯外庐先生在评价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时曾指出 :“船山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的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 ,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 ,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下翻案估定 ,所以他的思想蕴涵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这在研究他的哲学上是最棘手沉重的难题”(侯外庐《船山学案》)。那么 ,什么是“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为什么又是“最棘手的沉重的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 ,须从学术史与文化史的关系来加以阐述。文化的发展与人类对自身现状的反思与创新息息相关 ,这构成了历代学术的基本内容。而学术史则是研…  相似文献   

3.
张睿锜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2):87-99+133-134
16世纪以来,中国的外销瓷成为了欧洲贵族和富商所追捧的器物,并形成了“中国风”的热潮。到19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科学主义精神的兴起和中国本土瓷器的大量外流,以英法两国为主的欧美学界开始了对中国瓷器的系统化研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学者们集中关注于瓷器的定义和分类等问题,并提出了“元青花”“过渡期”和“空白期”等沿用至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学术史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瓷器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西方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4.
藏北草原是《格萨尔》史诗广为传唱的地方。千百年来,没有《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没有格萨尔故事的流传。当人们开始将英雄史诗《格萨尔》当成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瑰宝时,那些说唱艺人也被惊叹为“奇人”。这里,我们就来介绍几位当今活跃在藏北的说唱“奇人”。  相似文献   

5.
本章通过对章太炎的“反满说”、梁启超与胡适的“理学反动说”、钱穆的“每转益进说”、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等五个重要理论观点的形成及其基本涵义的历史考察,探讨了清代学术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的变迁。文章认为,基于国粹意识的“反满说”,开拓了研究的新方向。“理学反动说”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继往开来,并注入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西方科学的方法论思想,成为20世纪研究的重要范式。“每转益进说”与“内在理路说”,试图以继承与发展的观点重新解释,从而对“理学反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早期启蒙说”则勾划出由17世纪早期思想启蒙到19世纪近代思想启蒙的一条主线,首创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清代学术的新范式。文章指出,上述研究范式之间的起伏消长,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而这种社会思潮的起伏消长反过来也影响甚至决定了研究范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学人自述一类的作品在我国开始出现,到今天已呈现几与正统学术著作并驾齐驱的态势。人文学科领域内的情况尤其如此。其中,出自史家的自述似具代表性。史家自述一般可分为“自述学术次第”和“自述人生历程”两种形式。前者可称为珍贵的学术史、文化史资料,后者则为价值无上的社会史资料。而在保证“真切”这一点上。两者是共同的。这些都有待学界作更深的开掘和更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7,(2):F0002-F0002
口头程式理论在现阶段的民间文学研究中.远未发挥它的阐释效力.更遑论在作家文学研究上的应用了。也许在20年后进行学术史回顾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口传史诗诗学》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松巍 《史学月刊》2000,4(2):12-18
19世纪中国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亦同时标志着近代史学的开端,是中国史学新陈代谢的交会点和转折点,并为20世纪初新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社会思想领域,19世纪中国史学还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仍对其巨大变革感到惊异。80年代初,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受“四人帮”干扰较大的史学立即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对旧历史写作理论和方法的全面检讨开始了。与此同时,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问题再次展开了热烈讨论。到80年代后期,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问题成为历史学界,乃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并由此导致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兴起。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回顾和总结80年代史学思潮的更迭,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原因及其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不仅对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缪凤林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衡派”的重要史家 ,缪凤林把阐发民族主义 ,提高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视为史学研究和著述的主要目的。抗战时期 ,他对中国民族西来说的批判、对中国民族关系史的论述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剖析 ,都是其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表现。从学术渊源看 ,它和世纪初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脉相承 ;从社会作用看 ,它在抗击文化侵略、激扬民族精神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到抗战后期 ,其复古主义倾向的政治影响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1.
降落民间——21世纪中国历史学走向管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惠眼独具,提出改革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主张,100年过去了,中国历史学已经基本实现梁启超的理想,完成了由古代学术向近代学术的转变。1998年,在中国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戴逸先生以会长身份作主题发言,概括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六条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文献、理论及研究者─—关于中国宗教史研究葛兆光一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宗教史研究如果从本世纪初算起的话,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历程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过去百年的学术史,我们可以知道,能够称为“学术”的宗教史研究,其兴盛除了需要有一个时代环...  相似文献   

13.
4月23—26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历史化学院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是为了庆祝《史学月刊》创刊50周年而举办的。与会专家学对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及发展趋势基本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蕴含了近代中国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的学术奋斗,也蕴含了近代国人构筑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艰辛实践。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是晚清民国时人“边疆研究”所涉相关机构、制度、人物、刊物、学科及其应用等事实、思想、影响的总和。需要从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中获取前人对边疆建设、边政改良和中华民族整体性建设的卓越见解。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应抓住学人和学术两个重要环节,把握近代边疆学术服务边政之主旨,以对近代中国的边疆研究及其应用做出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5.
吴怀祺 《安徽史学》2006,10(4):5-13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进入到近代化时期.西方学术话语处在强势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史学理论、思想的争论,基本是按照西方的史学理论的热点而展开,也随着西方史学理论的热点的变动而变动.这对扩大研究视野、深化相关的史学认识有一定的意义,但另一面是,民族史学的重要思想失去应有的地位.传统民族史学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西方史学理论不能完全替代的;民族史学话语权的失落,对于中国史学发展是不利的.进入到21世纪,史学理论发展不能忽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研究".认真总结民族史学思想遗产,对于当代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振兴民族史学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史学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刚刚成为“过去完成时”的 2 0世纪中国的匆匆百年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却是遭遇前所未有变故、挑战和机遇的漫长而又艰辛的百年 ,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中曲折而又奋进的百年。对这百年历史给以科学、理性、宏观、深邃的历史透视 ,总结其智慧、经验、教训和启示 ,是当代学人的职责和使命。为此 ,我们拟专设几期 (不定期 )“2 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栏目。此次约请和组织刊发的耿云志先生、李良玉先生和徐思彦先生对 2 0世纪思想文化史解读的精彩高论 ,为本栏目第三期。通过几期这一笔谈形式的探讨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百年历史 ,有助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和活跃 ,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在此 ,我们竭诚欢迎和邀请精治此百年历史的学术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这个园地以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 ,并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藏地区《格萨尔》史诗千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格萨尔》史诗千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于8月13日在西藏社科院召开:  相似文献   

18.
李爱慧 《史学月刊》2004,(2):116-121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问题涉及中美关系、美国外交、美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美国媒体和文化、美国移民和种族等领域。中美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文化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美国外交也是与会代表们关注的一个主题,学者们在讨论中注重文化因素和思想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深化了对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及美国外交思想的认识。对美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美国媒体和文化、美国移民和种族等领域有关问题的探讨,也反映了学者们在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顾工 《收藏家》2004,(11):23-26
清代中期以前,大致在18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唐宋绘画的气势雄健,元代绘画的淡雅荒疏,明代绘画的文人逸致,到明末清初“四僧”、“四王”的变古与复古,古典中国画至此基本终结。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起点是19世纪后期的海派,这从时间上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合拍的。但作为海派先导的活动于18世纪的“扬州八怪”,从作品风貌来看也完全可以纳入近代中国画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德吉 《中国西藏》2002,(6):7-10
《格萨乐》是一部英雄史诗,据学者研究,约产生于古代藏族的部落社会时代,距今有2000年历史,作为一部口传史诗,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吐蕃王朝(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奴隶制过渡的历史时期(10世纪至12世纪)、《格萨尔》得到广泛传播,并日臻完善,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一些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的搜集和整理,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19世纪,由传说是格萨尔大王后代的德格岭仓土司主持,刻印了几部《格萨尔》木刻本,由于条件所限,木刻本的篇幅较小,淬范围也不广。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了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源头,到美丽的贝加尔湖畔,从昆仑山到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区域,《格萨尔》通过民间艺术“促肯”在到处传唱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