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从军 《民俗研究》2011,(2):F0003-F0003
明清时期,段实人家往往要在大门两侧安置一对石狮子,这种习俗流传至今,一些单位依然在门口放两尊石狮,左右对称,渲染气派。  相似文献   

2.
钟馗小考     
钟馗打鬼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久.钟馗既能打鬼,遂被神化为辟邪的神:绘成图像,贴在门上,便是护门守院的门神;挂在室内,便是镇宅的“魁星”;端午节给孩子带在身上,不仅能“辟邪”,而且能“祛灾”.于是,钟馗在我国民间,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研究我国古籍中由物到人的钟馗,不能不说是研究我国民俗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读《围城》,太好看了 哈佛大学东亚系所在的两层暗红色楼房并不显眼,是门口的两座石狮子让它与周围建筑区别开来。从王德威的办公室出门向右走几步就是燕京图书馆,“这里查资料很方便。”1986年他刚到哈佛任助理教授时,办公室就在图书馆里面。  相似文献   

4.
绛县石狮     
郭哲 《文史月刊》2003,(11):45-45
在山西绛县,到处都能见到石狮子,仅博物馆内就竖立了三十多对。这些石狮子,最早有汉唐雕刻的,以后各个时代雕刻的都保留了不少。这都为研究我国雕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石狮是威严、尊贵的象征,放在门口的用来守门壮威。一般在宫殿、庙宇、府第、衙门、祠堂、门前大都有陈列。用意是烘托气氛,以示威严。它既能表示王权的神圣,又可显示主人的身份,起护法、慑魔等作用。山西绛县原县衙门、步康将军府、横水探花府、西牛坞花大门、大吕裴氏祠堂、南柳泰山庙、董封戏台张上太阴寺、范村将军庙、东灌底景云宫等地,都陈列过不少石狮。放在茔…  相似文献   

5.
河北石家庄肖家营汉墓M2出土一件纪年为五凤元年的铭文铜带钩,殊为珍贵。文章将该铜带钩的制作年代判定为西汉宣帝(前57)时期,使用年代判定为西汉宣帝至东汉明帝时期;随后对铜带钩的铭文进行补释,并在此基础上对铭文中的“辟邪”“辟兵”“除殃”等思想观念进行深入解读;最后,通过对铜带钩羽人、兽面纹饰的解读,对铜带钩性质做进一步判断,认为墓主人佩戴此带钩,具有强烈的长生不死、辟邪除殃的意愿。  相似文献   

6.
王建芙 《收藏家》2012,(2):52-54
挂门神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过大年习俗。传说唐太宗经常在睡梦中受到鬼魂的惊扰,就派手下两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把守大门,非常有效,于是便将二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后世仿效沿袭,广为流行,称为门神。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相似文献   

7.
事件 卢沟桥两成以上石狮子受损严重 卢沟桥历史上首次全面“体检”结果揭晓,两成以上的石狮子受到较严重的风化破坏。2月24日,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委员会介绍了历时两年完成的《卢沟桥病害调查及评估研究报告》,提出对严重受损部分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
探访东华池     
正来到甘肃省华池县,我被位于林镇东华池村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七分校旧址门口的一对宋代石雕所吸引。这对石狮各背着两只天真活泼的幼狮,项上绶带缨穗饱满飘逸,单脚踩玩绣球,神态与背上幼仔呼应而喜悦自然,将福寿多育的天伦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大型狮子石雕,伴随佛教东传的脚步而来,被人们视为祥瑞兽王,常置于佛窟庙观或官衙府第门首,以辟邪镇宅、纳福招禄。特别是唐代以降,家庭伦理观念渗透到门狮造型艺术之中,门两侧的对  相似文献   

9.
“做事第一静默为主”这是一耽学堂门上贴的标语,两间半小平房,破旧、简陋,门口有个小水管,一只小鸭子悠闲地在散步。推开房门,房间里供奉着孔子像, 房间墙上贴着多幅题字,其中包括季羡林先生题词“天道酬勤”、张岱年题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西门附近的“一耽学堂”,在人大积极创办国学院的同时,30多名北大、清华、师大、社科院等研究生,4年来一直坚守着国学理想的民间公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六朝石刻辟邪是六朝时期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六朝石刻辟邪的艺术图像的构型要素以狮形头、张口露舌、体侧刻划羽翼等为主要特色。通过对这些艺术要素源头的追溯,笔者认为:六朝石刻辟邪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中国传统丧葬礼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五台山70余座寺院中保存有从古至今的200余尊石雕狮子,每座寺院门前均置有形象威武、神态激昂的石狮子,还有作为建筑物件装饰品的石狮子,这些形象生动、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五台山佛教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子是佛教的一种代表性的象征物,其精神内涵对中华石狮有着深远的影响。石狮作为五台山佛教寺院必不可少的传统建筑小品,与寺内其他建筑构成造型和谐的建筑组群,为庄严宏伟的建筑增添了气势,丰富了空间,活跃了建筑序列和建筑环境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旅游》1997,(10)
北普陀影视城梅园梅园是北普陀的中心。背靠“晾鹰台”,西临南浪湖,与北普陀岛遥遥相对。梅园是集宾馆、餐饮、娱乐、会议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由十三幢仿古楼群组成,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是一座具有王府气派的园子。门口的石狮昂首挺立,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滦平县发现金代石狮子一九七六年滦平县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力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小营乡二道湾子村和瓦房村的两个"狮子地"分别发现石狮子各一个。(已运回县文管所收藏)。这两个石狮子均为花岗岩石质,狮身及底坐系一块整石雕凿而成。其中一个较完整。通高145、...  相似文献   

14.
门神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做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做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相似文献   

15.
辟邪物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在乡村,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或多或少都脱离不了辟邪文化的范畴,同时表现出强烈的驱邪纳福的意识。“家”所依托的民宅,是每个人最直接的生活空间,应该负有保全庇护的能力。为了增强这种能力,人们使用了一系列的门楣辟邪物来强化住宅的防护力量,营造平安和谐的心理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晚唐五代的“地子”进行了讨论。论者多认为 ,归义军时期敦煌文书中的“地子”就是“地税” ,按田亩征收 ;而敦煌文书中的“地税” ,当为依据田地面积划定户等之产物 ;因此 ,归义军时期的地税为户税之代称。笔者认为 ,“地税”的范围广 ,“地子”的范围小 ,“地税”中除了“地子”外还有官布、税草和税柴。作为“地税”中交纳粮食的部分———“地子”是据地交纳的。农民常常租种土地 ,“地子”原则上是由土地拥有者交纳 ,并非由租佃人 ,即土地耕种者交纳。“地子”的税率约为亩税 8升。  相似文献   

1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在四川省雅安市东郊的成雅公路侧,距雅安市八公里的姚桥。 高颐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一对扶壁式的双阙。右阙已残,主阙斗拱层以上和子阙均为早年散失。仅左阙(包括子阙)完整。阙的方向是面东南而背西北,它是我国现存的石阙中,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质建筑。阙前左右有圆雕石兽一对,称“天禄、辟邪”,即“天赐其禄,辟除邪恶”之意,兽全长170厘米。  相似文献   

18.
紫禁城内有一群能呼风唤雨、驾驭吉凶的动物。辟邪招财、寓意吉祥,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中国瑞兽的定义,在故宫内还适用吗?祈求江山永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以及昭示皇家威仪……小小动物怎能承担起如此沉重的使命?作者从历史史料、神话学、生物学中遍寻证据,展现出故宫神兽不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沈俏静 《风景名胜》2017,(11):152-154
花驿的主人陈敏说,这里的摆设和物件很多都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旧物,因为,这座民宿就是根据她奶奶的记忆,为奶奶打造的“小时候的家”. 今年已98岁的陈敏奶奶出生于福建一个殷实家庭,家里开着当地最大的客栈.在奶奶身边长大的陈敏从小就听着奶奶描述她小时候的那个家有多大多气派,当时一楼是作为饭店,楼上是住宿的客房,有设计巧妙的天井茶室,门口摆着迎宾的石狮子. 听得更多的,是奶奶在16岁那年遇见了心上人,一位25岁的年轻军官,也就是后来的爷爷.从此,奶奶就离开了那个家,随着爱人天涯海角,辗转大半个中国,后来到了杭州定居.奶奶和爷爷一世牵手,恩爱幸福,无论是怎样艰难困苦的岁月,孩子们看到的都是他们乐观豁达的笑容.只是福建的那个大客栈,早已在战火中湮灭,奶奶也再也没能回到小时候的那个家.望着奶奶沉浸在回忆中的怅惘眼神,陈敏突然有了个想法:帮奶奶寻回那个小时候的“家”.  相似文献   

20.
东汉“天禄、辟邪”刻字分别见于宗资和州辅墓前石兽。依据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汝帖》“天禄、辟邪”刻字是以宗资墓前石兽膊间拓本为底本,又摭拾了州辅墓碑间残剩十字摹刻入帖,因此《汝帖》辑存了古碑书法善之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