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欧与苏联东欧的经济关系是战后东西方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对世界政治有着广泛的影响。战后,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变幻,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先是持续近三十年的“冷战”时期,这一时期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十分冷落;然后到了七十年代,随着东西方政治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西欧与苏东的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代”。西欧与苏东,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由六十年代起,苏联在军事和经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几十年的经济建没中,始终把调整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视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结构是影响国民经济和杜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国民经济区域结构又是整个经济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区域结构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经济建没,特别是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苏联重视国民经济区域结构问题,还有其本国的特殊原因。苏联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况且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复杂,因此更有必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在全国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区域结构体系。然而,由于苏联原来的经济基础较差。自然条件复杂、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各种政治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即:1993-1996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高通胀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1998-2002年财政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有限度扩张,扩大内需,降低高失业率,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二次“软着陆”;2003年下半年至今政府采取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减缓物价上涨压力,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避免大起大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以来世界和德国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防务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在防务观念和防务实践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联邦国防军的性质和任务、对付安全威胁的手段、反恐政策、安全政策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苏联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不久就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紧接着在同年10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又提出了政治性纲领——新党纲草案和经济纲领——下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以及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就是民族矛盾曾有个时期,苏联国内外盛传苏联没有民族问题,说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彻底、无保留地、一劳永逸地解决了。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提倡改革、民主化、公开性以来,苏联接连发生了数起大规模民族纠纷,不少人感到突然,实际上,这可能是对“民族问题”一词考虑不够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多年来,世界科学和技朮的进步推动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苏联除了继续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经互会成员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外,  相似文献   

8.
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把农业企业的多部门经营的组织形式改造为专业化经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所有农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当前,苏联也把发展农业专业化作为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苏联实行农业专业化的途径有:  相似文献   

9.
10.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看,苏联1926年曾拥有190多个民族,1939年缩减为109个,1959年又增为126个,1970年减为119个。据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79年),苏联有民族92个(不包括列入“其他民族”统计栏目的民族),常住居民总数为26208.47万人。人口多的、超过1000万人的民族有3个,俄罗斯人最多(13739.7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52.4%),乌克兰人次之(4234.74万人,占16.2%),乌兹别克人第三(1245.6万人,占4.8%)。人口少而在统计栏中单独列名的阿留申人和涅吉达尔人各只有500人。人口超过50万的民族只有26个,但其人口总和却占全国人口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的改造是苏联目前经济改革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结构包含的范畴很广,它既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又涉及生产力方面的结构。只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使国民经济持久地、稳定地保持一定速度发展;反之,经济结构不合理,必然引起各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沙皇俄国变为苏维埃俄国的转型期,就社会变革的规模而言,可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转轨时期相提并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苏联农民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宗教生活相对稳定,但在悄无声息地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3.
马卫宁 《风景名胜》2020,(2):0192-0192,0194
从当前国内的角度来分析,法律化论者与政策化论者无法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宏观调控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国内业界认为宏观调控是政府协调市场关系的重要职能,理所应当适应于行政部门根据法定程序进行政策调整,而宏观调控的确立、实施、决策等法律化并没有形成共识,针对当前这一问题的出现还需要我国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好综合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的政治思维”一词最早是由戈尔巴乔夫在1986年1月15日关于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中提出来的。并在27大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地阐述。尔后,戈尔巴乔夫在一系列的讲话中又接连不断地提到新思维。1987年11月,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撰写了轰动国际社会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新思维的内容也不断拓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但最初,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对外政策领域。  相似文献   

15.
苏联援华抗日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九如 《民国档案》2001,8(4):95-98
中国的抗日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八一五”结束,长达14年之久,在中国人民旷日持久的抗战中,北方的近邻苏联是中国抗战的有力盟友,苏联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实际需要,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在道义、人力、物力上给予中国大力援助。纵观苏联援华抗日政策的始终,苏联的援华是以服从于苏联本国利益作为基点的,无不蒙上一层“民族利己主义”的阴影,在援华的同时,又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给中国革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林晓光 《百年潮》2003,(11):72-77
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一直是严格保密的。苏联党、政、军、警各自在其中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维持何种关系,尤其是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更加鲜为人知。有的学者认为:苏共中央国际部掌握着苏联对外政策的决定权,外交部只是执行决定的行政机构。也有的学者认为:苏联外交部在对外事务中具有特殊地位,直接向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还有的学者在访问了前苏联外交官以后认为:苏共中央国际部与政府系统的外交部既有权力竞争,也有互相合作,是一种“竞合关系”。随着俄罗斯政府逐步公开前苏联的秘密档案,研究者才逐  相似文献   

17.
一 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生的概况   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派出留学生的情况197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WNSCO)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益的决议。从19 72年 9月开始 ,中国大陆恢复了因 196 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而中断的向外派遣留学生的工作 ,主要是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此前 ,由于“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和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主要被派往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从 195 0年至 196 5年 ,经高教部 (现教育部 )选派 ,中国共向前苏联、东欧各国、朝鲜和古巴等 2 9个国家派遣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中化和社会化程度在日益扩大和加深,农业部门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苏联传统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从管理系统来看,主要包括苏联农业部所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及由他们通过合作建立的跨单位企业和组织等。据统计,苏联现在有25,900个集体农庄,21,600个国营农场,9,600个跨单位企业和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张帆 《福建史志》2012,(6):29-31
台湾的地方文化产业政策对地方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整合地方文化资源、重塑地方环境、建立地方共识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光复以来,台湾整体文化政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牛亚菲 《人文地理》1987,2(2):43-49
苏联是一个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国家。从1917年到1982年,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8%增长到64%,绝对增长1.426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农村转化为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强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