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丰润曹邦入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邦是丰润曹氏最早入旗者之一,《漫阳曹氏族谱》记其“於崇祯二年,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随本朝大兵出口……”。先前学界有称该族人是曹雪芹的高祖振彦,但亦有对此说质疑者。经爬梳柑关史料後,发现曹邦或是在正白旗旗鼓牛隶章京曹士蛟的协助下於“己巳之变”中降金,而两人或有速房堂兄弟之关系。又,文中亦析探此一研究结果对曹雪芹祖籍丰润说所产生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9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死后,他继承了后金汗位,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二代统治者。一六三六年,为避历史上宋、金交恶之嫌,在盛京宫殿即沈阳故宫内,颁布了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元崇德的上谕,于是,皇太极也就从后金汗国的汗王一变而为大清的皇帝了。  相似文献   

3.
黄景昉,字可远,又字太穉,号东崖,福建晋江人。其自言“十九载翰苑隆恩,十五月纶扉殊遇”,于天启五年(1625)登第踏上仕途,直至崇祯十五年(1642)六月,以第二名点用入阁,崇祯十六年九月致仕,仕宦生涯贯穿了崇祯一朝,是“崇祯五十相”中少有的得以“克保令名”者。他几乎亲历或参与了崇祯朝几乎所有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枚卜阁臣、己巳之变、温体仁秉政、推知改选、召回监视内臣、庚辰特科、黄道周之狱、壬午枚卜、议处白广恩、刘宗周削籍、薛周勒缢等等,都在他的视野和载录之下。  相似文献   

4.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三月初的萨尔浒之役,是明廷与后金一次关键性的重大战役,是关于明清兴亡的大战。因此,明廷决定倾其国力,拚死一战。命杨镐集合了明军九万人,连同朝鲜支援军一万人,分四路向兴京进攻。萨尔浒大战,《中国通史纲要》说后金参战兵力为6万人。《努尔哈赤传》说后金“仅有八个旗,约六万人”。筑城夫役计入“也不过八万人左右”。《清太宗全传》中亦写作“共六万人”。《明清战争史略》则说,或5万或6万。《清朝开国史研究》认为或6万至8万,等等。笔者认为,后金参战兵力也是1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满族在入关之前已经开始了对文化的重视,后金时期便初步开展了教育,并推行满文和汉文,在满人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文人,在此基础上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清崇德元年(1638年)、崇德六年(1641年)三次举行八旗科举考试,一共考取八旗秀才、举人数十名,这说明满洲人在当时的文化素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满人在开始学习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汉族文化,他们除了通过翻译的汉文典籍了解汉族文化之外,有些人还直接学习汉文和汉文典籍,在天聪八年四月举行的第一次科举中考取的举人中就有“满洲习汉书者变不害、恩国泰二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间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纟呈]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相似文献   

7.
书家     
丁杰 《文史月刊》2009,(5):48-5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论书》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按照苏东坡的说法,只有君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书家,才能将字写得好。而小人是写不好字的,那些小人写出来的字,不仅没有君子风范,反而会有小人习气。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战争史的诸多战役中,发生在天聪三年十月至天聪四年五月的一场战役(史称己巳之役),以往的研究均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从军事角度观察,其重要性可能并不突出,但从文化角度予以审视,此役却有极其深刻之内涵。笔者认为,己巳之役重要性,并不在于满、明之间军事冲突的胜败得失,而是此役诸多事件,反映出满洲贵族内部,以皇太极为首的新贵族与传统和保守的旧贵族之间,在战争理念上的碰撞和冲突,终使己巳之役成为满洲社会新、旧战争理念之分水岭和转折点,并对入关前后的满洲贵族整体之文化嬗变,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末,盘踞在辽东皮岛的汉人势力刘氏兄弟先后经历了"叛明归(后)金"与"叛金归明"。然归明后的困局让刘氏兄弟逐渐成为游走于明廷与后金政权之间的第三股军事势力,并成为明廷与后金之间争取的对象。明廷欲通过刘氏兄弟联络海上汉人抗金势力,建构以皮岛为中心的海上防御后金的军事力量,故积极笼络刘氏兄弟。为化解明朝的海上防御战略,皇太极运用离间计与恩威并施之策,积极"争取"刘氏兄弟势力。在皇太极不断加大政治砝码诱惑之下,刘氏兄弟终于走向后金一边。天聪四年七八月间,刘氏兄弟与后金在盛京、皮岛先后举行秘密盟誓。然随着刘兴治被岛内反对盟誓者所杀,盟誓之目的亦化为泡影。但自此后,明廷海上防御线逐步被后金瓦解,加重了明廷的危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金国汗黄台吉与海岛刘兴治等告天盟书》,它是天聪四年后金政权与皮岛刘氏兄弟之间盟誓的历史证物。经对勘,其所载内容与满文文献完全契合,具有独特的历史与学术价值。本文将该盟书与满、汉文材料相互佐证,试图复原天聪四年七月十一日金国汗黄台吉与皮岛刘兴治等盟誓的前因后果等历史面貌,以示该件文书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老爷,挺尸之后获得“炀”之谥号者,共有三人,一是陈后主陈叔宝,二是隋炀帝杨广,三是金海陵王完颜亮。“炀”是恶谥,为那些“好内远礼、去礼远众”,也即荒淫无耻、亲小人远贤臣的死皇帝所专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  相似文献   

12.
《大学》最后一段文字如下: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苗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相似文献   

13.
启心郎考     
启心郎,满文作mujilenbahabukuu,直译为“使获心者”,为后金与清前期所设官职。从天聪五年(1631)至康熙十二年(1673),启心郎群体曾活跃于清廷近半个世纪之久。但随着其被裁省,该群体销声匿迹,以至今人知晓者寥寥,且未引起清史满族史研究者的重视。事实上,该官职之设独具特色,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闻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逞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相似文献   

15.
喀左蒙古族的来源及喀喇沁左翼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蒙古族人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明初从北方南下的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末从鄂尔多斯东迁过来的喀喇沁部的蒙古人。他们主要通过联姻的形式融合到一起,沿用喀喇沁之名,后金天聪三年,喀喇沁部归附后金。天聪九年后金将喀喇沁分为左翼和右翼旗,色棱为喀喇沁左翼旗第一任札萨克。从此这里的蒙古人结束了狩猎、游牧和战争、抢掠的生活,开始在喀左地区定居农耕至今。  相似文献   

16.
萨尔浒这个地名,因三百六十多年以前明与后金(清)大战于此而闻名。一六二○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于萨尔浒山之西北岗上修建萨尔浒山城,做为后金夺取辽沈、击败明王朝在东北统治势力的大本营。萨尔浒山城遂成为努尔哈赤建立的第四座临时都城。萨尔  相似文献   

17.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初八日申刻,清朝开国第一功臣、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费英东卒于赫图阿拉,享年五十七岁。史载他临终时,“天色明朗,忽起片云,声雷掣电,雨雹齐降,霎时而霁,遂卒。”甚者,还绘形绘色地描写他死前化作巨蟒,在大风阴霾之日,托人转告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勿以吾为念也。”努尔哈赤听到这一消息后,不顾忌讳,对众妃、诸贝勒说:“与吾创业大臣渐有一二凋丧者,吾亦不久矣!”于是,坚执亲往吊唁,既到,哭之恸,惆怅良久,漏下三更始回。是年九月十九日,努尔哈  相似文献   

18.
明清交替之际,出现了东部蒙古诸部蒙古人纷纷归附明或后金的现象。在明与后金两大势力对峙的形势下,双方为增强势力展开对蒙古降人的争夺,如何有效安置蒙古降人成为争夺成败的关键。明奉行"用夏变夷"的安置政策,后金实行"善待来者"的安置政策。由于明与后金对蒙古降人的认识不同,所采取的安置措施也不同,蒙古降人纷纷投向后金,使后金在与明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张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观瀑图》(见图),此图纵361、横140.5厘米,纸本浅设色,署款为“己巳冬日过长椿寺,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印正。蜀人张大千。”钤张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及阳刻肖形鹤印各一方,画幅右下端另钤“长椿寺藏”白文收藏印一方。己巳年即1929年,张大千时年31岁。这一年3月,张大千被聘为全国美展干事会  相似文献   

20.
正《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权臣奢俭"条有如下一番议论:"世之论人者,莫不以奢为骄汰,以俭为美德者。然大臣臧否,自当论其大节,初不在奢与俭也。汾阳王(唐郭子仪)姬妾数十人,寇莱公(宋寇准)蜡泪成堆,卒为名臣。秦桧之不着黄衫,卢杞之恶食,非不俭朴,然终不免为小人,此史策之尤著者。"考察史册与历朝文献,的确有一些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