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8年11月26~28日。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增城市召开“广州市志稿评议(增城)现场会”,安排我评议《增城市志(1994~2005)》书稿[分(一)与(二)2部,下称“增志”(一)或(二)]的卷六“农业”、卷七“林业”、卷八“水利·电力”、卷九“工业”和卷十七“财税·金融”共5卷。我抱着学习态度阅读与思考,给我总体印象是:志稿符合体例,分类正确,归类得当,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面广,地方特色与行业特色明显,表述较为准确,文字精炼,没有多余的套话:写得不错的有农业、林业、工业、金融,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政治部类记述的重中之重是政党,政党内容记述的重中之重是中共地方组织。在篇目设置上,有的设政党志,记述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等内容;有的设党政志,记述政党、政权等内容。立题时,有些志稿以“中国共产党”直接命题,但内容反映的只是  相似文献   

3.
回顾近几年自己在历次评志稿会上的发言,赞弹分志的概述、章的,1、序和节的导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自然是挑毛病的居多。类似情况,与会评稿人中还有多位。难怪执笔者们诉苦:这三级“开场白”是志稿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很偶然的机会,我曾自告奋勇,先后在承编单位协同下,直接执笔编写了两部共约10万字的分志稿。既尝到了啃硬骨头的艰辛,也增加了这方面的发言权。特撰此文,敬请方志界同仁评议。三级“开场白”的多发病据我翻阅自己的评稿(发言前记),记录属三级“开场白”毛病,较多的大体有3类:一是过于细微。不少志稿在概述和…  相似文献   

4.
一篇有特色、有突破的志文——简评《红旗渠志》“引漳入林的决策”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王广才林州市《红旗渠志》写得好,其中“引漳入林的决策”写得更好。这一章我读了数遍,给我的深刻印象是有特色、有突破。近几年完成的志书、志稿多注重对决策的记述,以提高资政价值...  相似文献   

5.
按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评续志稿的分工,我阅评花都区续志的“经济体制改革”篇。读后总体印象是好的:符合志体,框架设计和归属基本合理,文字较为简练,记述内容基本上反映了花都区经济体制改革全貌。但因受篇幅的影响或其它原因,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我对花都区的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不了解,同时,对经济体制改革业务不熟悉,只能从志稿记述内容中和自己肤浅认识水平上谈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事可互见,文无重出”,这是撰写志稿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我们在阅评志稿过程中,却时常碰到“重复现象”,即记述同一事物的某些文字材料反复出现。由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些地方重复记述不可避免,在个别情况下,适量重复也是允许的,但从志稿的撰写来说,还是尽量减少或避免重复为好。因为不必要的重复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劳动,而且造成志稿臃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参与了我省省志的审稿工作,阅看了近30部志稿。总的感觉:每部志稿的整体质量是好的,至少是及格的。但同时,也发现多方面的、引起我们注意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有轻重主次之分。在各种质量问题中,我以为,“硬伤”是常见病、多发病。这样说法的依据是:一、“硬伤”的普遍性。包括至今已出版的4部分志,无一幸免,几乎是没有不带“硬伤”的。二、“硬伤”的严重性。我对30部志稿作了统计,分类排队,较好的一部  相似文献   

8.
<正>参加《哈尔滨市志·商贸财政金融卷》的验收稿评议,很高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稿子,观点正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裁完备,行文规范。经上次评议之后的认真修改,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验收标准。我想起三年前参加方志出版社组织的一次志稿审读会,当时我提出一个观点:审读有如审计。我说,审计是从财务角度对经济活动及其效益进行监督检查,直接目的是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经济问题。当然,也要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建议。审读,则是要发现志稿的编写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志书的编写质量。评议志稿和评论志书是不同的,评议志稿主要是找问题;评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市、州、盟)、县(区)级军事志大多已进入编纂中后期,从审读和检查的志稿来看,都是以‘序言”开篇、带动全书,以“概述”接继、展观全程,以“大事记”为经、综记大事,以“各分志(篇、编)”为纬、分类详述,以“传”为翼、展示人文,以“图表”随文、穿插其中,以“附录”殿后、收录资料。体裁以“述”、“记”、“志”、“传”为主,以“图”、“表”、“录”为辅,各篇(编)横排门类,以事类篇(编),记述方法横排竖写、逐次深入,记述事物和事件的兴衰始末。志稿体例比较规范,而且资料十分翔实,这是目前比较成功而普遍的军事志著述,应当给予肯定。通过对12部地级、28部县级军事志志稿的审读、评审和质量抽查,在地、县级军事志编纂质量中普遍存在一些“通病”,在一部志书中可能出现一二种或多种毛病,笔者将其归纳为“八大通病”。现举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收到哈尔滨市志办同仁寄来的《哈尔滨市志》(1991-2005)“党政群团”卷(以下简称《哈志党政群团卷》),如获宝鉴,颇觉欣慰!恰逢中秋、国庆长假,双节联袂,喜庆有加,8天里除亲情团圆、挚友小酌外,全都泡在书房翻看《哈尔滨市志》。尤其在美欧债危深未见底、西方派斗式民主因患“抑郁症”和“痴呆症”而广受质疑、中国协商式民主主导中国闯过道道险关而迅速崛起、中共十八大召开在即、政治文明进程成为热门话题之际,悉心品读《哈志党派群团卷》,不仅独享到名城佳志所带给的情趣,而且对“中国道路”、“和平崛起”、“政党制度”、“民主政治”等也别生一番意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也更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建国后”这两个词语在地方志文件、报刊上经常读到,通常被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简称。于是有人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未尝不可以也称“建国”。可见,“建国”并不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用语,其含义是很不准确的。 地方志一般不宜用简称,更不能使用含糊不清的简称。因此,我们编纂地方志以不用“建国前”、“建国后”的提法为好,要用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我们的志稿、文献更具有科学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12.
<正>新方志编修以来,对地方民性的记述基本上是忽略的,如何记好民性反映出特定的意义价值,目前没有很多很好的样本。在笔者所见市县续修的志书中,唯江苏《高淳县志(1986—2005)》(以下简称《高淳县志》)对民性作了记载。《泰兴市志(1988-2005)》稿(以下简称《泰兴市志》稿),也曾在社会部类设二级标题,专门记述“民性”。但后来的评审称民性提法“生僻”、内容“敏感”、不少问题“难以说准确”,要求将其分解至“民风民俗”中记述,于是该志取消了原有的“民性”设置与记述。“民性”到底应不应该记、记什么、怎么记,引起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资料是志书的基础,核实资料是志书编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这一具体工作中体会到,要做好核实资料工作,必须注意做到“五防”。一要防止信口开河在审阅志稿中,经常发现某些记述只凭印象、不经认真思考核实便轻易地当作“史料”写上,以致以假为真,以误为正,影响志稿的质量。略举一些例子以说明。1、“秦代南宁府即设有邮驿。”秦代最后一年是公元前207年,南宁府设于公元1368年(明代洪武元年),两者相距1500多年。“秦代南宁府”写法明显不当。2“南宁历史上的晋城面积约为300平方米”。现在的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例一:“1949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江西教育改革方案》,全县对旧教育进行了改造,废除了反动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1954年3月,对全县小学进行了整顿,调整了小学网点。”“1979年,恢复了公社为单位的中心小学,调整了小学网点。”“1984年,县水泥厂、砖瓦厂等单位开办了职工业余学习班。1985年,县职工学校增办了1个高中班,配备了1名专职教师,聘请了8名兼职教师。”(某县志稿教育卷)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安排我在志稿评议会上评议《番禺市志》稿人物篇。我阅后对《番禺市志》的人物篇总体印象是:收集到的人物多,面广,资料也较为丰富,选择入志人物的尺度把握得比较好,什么人物以什么表述形式也处理得比较恰当;文字比较简练。57位立传人物写得不错。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我认为还有些不够完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这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出版的《洛阳市志》第17卷,内容包括人民生活志、民族宗教志、民俗志、方言志,虽然一般将这些内容归于“社会”类目,但因为四部分的记述对象不同,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各具特点。这部志书的编纂者在这方面是颇有造诣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修志中,遇到许多学术上的难题,其中之一是竖写志稿的“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问题。本文试就此题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修志实践中,遇到许多学术上的难题,其中之一是竖写志稿的“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问题。本文试就此题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19.
开展地方志稿评议活动是提高地方志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2008年开展“地方志书编纂质量年”活动的要求,我办认真组织力量对已完成总纂的县(区)志稿进行逐一评议,严把质量关。于5月28日及7月2日先后完成《鼎湖区志》、《德庆县志》两部志稿(全稿)的评议活动,收到提升全市志稿质量的初步效果。现就开展县(区)志稿评议活动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试谈“篇”与“编”的字义及志书第一层次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从1984年投入地方志编纂工作以来,几乎经常和“篇”、“编”二字相接触、打交道。从最初拟定志书的篇目、探讨志书的编章结构,到后来的编志、读志,特别是在读志过程中,不时发现一些新编志书在第一层次(亦称门类)的称谓上不尽相同,既有称“篇”的,也有称“编”的,还有称“卷”的。总起来看,称“篇”或“编”者居多,称“卷”者相对较少。在开始遇到这些情况时,对“篇”、“编”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