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诸葛亮虽然表现出诸多才智,但也有令人难以理解的决策和做法,导致了蜀汉应可避免的一些失误。辅政后,其过分"谨慎"性格在指导伐魏战争中不敢出奇制胜,造成诸多机遇的丧失,伐魏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诸葛亮虽然表现出诸多才智,但也有令人难以理解的决策和做法,导致了蜀汉应可避免的一些失误。辅政后,其过分"谨慎"性格在指导伐魏战争中不敢出奇制胜,造成诸多机遇的丧失,伐魏无果而终。没有很好培养大批人才也是一个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评价党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毛泽东说的"诸葛"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一生的谨慎行事在魏延贡献奇谋良计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因过于谨慎而失掉的很可能完成北伐大业的唯一良机。  相似文献   

4.
从政前的诸葛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诸葛亮的家世与荆州学派的师承关系、从政前的狂傲性格和名士习尚以及广泛的名士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诸葛亮从名士转变为一个优秀政治家过程中的艰苦努力,对诸葛亮精神的内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齐稷下道家的视角看,刘禅与诸葛亮君臣政治是“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君臣政治运作模式的又一典范。刘禅的贤明与任人信人,诸葛亮的忠诚与谨慎,是这一君臣政治模式产生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性格决定命运,人的富贵或贫穷与能力有关,更与性格相连。自大的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自恋的人只能在镜子中找寻美好的自己,自私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我的人始终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力突出的人往往会傲慢,无法与同僚和谐相处。遇见一个有容人之量的领导,还能安身立命,一旦缺乏领导的容忍,他的命运就像行进在汹涌波涛中的小舟,随时舟覆身亡。魏延就是这样的人,能力非凡,在刘备、诸葛亮帐下能身泰名遂。诸葛亮一死,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东汉末世为诸葛亮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诸葛亮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的"仁"为目的,以法家思想为其手段,而其目的与效果并未完全的一致,他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思想则服务于其政治。因此,深入分析诸葛亮的政治特点,有助于深刻理解诸葛亮的其他方面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一、诸葛亮的人才观概述诸葛亮一直是治理蜀汉的主要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的人臣。没有他的蜀汉是不可想象的。诸葛亮用人佳则蜀汉强,诸葛亮用人误则蜀汉衰。诸葛亮的识人、选人、用人,自成体系,他有自己独特的人才观。诸葛亮用人,其出发点是为维护大汉的统治。具体到当时就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定中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政治才能,可以说是第一流的。以此第一流的政治才能,辅佐刘备父子,建立蜀汉政权,奇功盖世、彪炳千秋;同样,以此第一流的政治才能,连年劳师动众、五出歧山,不能克敌制胜,而卒死军中,让后人扼腕常叹。对诸葛亮一生的成败得失,后人多从用人。处事、军事等方面进行褒贬评价,而少有人从他的政治思想中探求影响其成败的本质因素。本文试图从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特征等方面来探求其一生的成败得失,以就教于方家。一、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对于诸葛亮的政治思想的来源。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力士过于谨慎的性格源自于自卑感,而自卑感的产生则来自家破人亡后家庭关爱的缺失,来自因遭阉割所致的身心痛苦,来自社会心理的鄙视,来自充满猜疑、嫉妒、尔虞我诈的宫廷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12.
西南风情     
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这是一个自然和人文旅游点相当密集的区域,外地游客在定旅游路线的时候,可把它们综合予以考虑,而不应分次光顾它们。 提起四川,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茶馆和龙门阵。还有川菜,又麻又辣又烫,象川妹子的性格。被诸葛亮赞为“沃野干  相似文献   

13.
李小龙 《丝绸之路》2010,(16):22-24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道,其民族思想对后世统治者治理民族地区、处理民族问题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诸葛亮民族政策进行分析,认为其民族友好、平等、合作的思想,对今天的民族工作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梅 《巴蜀史志》2010,(5):44-46
诸葛亮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颠沛流离,后随叔父避乱荆州。在隆中躬、耕治学期间,广泛交游各界知名人士,为以后的从政入仕作了重要的准备。《隆中对》出,诸葛亮踏上了匡扶刘备集团的征途,在为刘氏创建荆益根据地、巩固蜀汉政权、北伐以图兴汉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综观其修身治国的成效,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梁珊珊 《神州》2011,(18):96-97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动人心魄的悲剧,其悲剧根源颇值得探究。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终因积劳成疾,在距长安只有百多里的五丈原,诸葛亮怀着"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无限哀叹病死在军中,未能实现北伐曹魏、统一全国的夙愿。这种深沉的悲剧情怀曾经激起后代多少人同声一哭。难怪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发出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千古感叹!  相似文献   

16.
破吕布,败袁绍,平定北方……其智谋堪与诸葛亮媲美三国争雄,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  相似文献   

17.
肖艳 《文史春秋》2006,(12):64-64
设想一下,如果让张飞去住怡红院,访蘅芜院,在大观园里享受风花雪月……那将使读者啼笑皆非,为什么?不和谐啊,人物与环境不和谐嘛。如果让诸葛亮去水泊梁山,充当“智多星”,当然完全可以胜任,但他以汉室为宗,以臣节为重,去当草寇,是不会愿意的,徐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设一谋吗?假如让诸葛亮上梁山,也是思想性格与行为相悖。而在《三国演义》里,却是异常“和谐”,作者罗贯中是深谙和谐之理的。《三国演义》讲述的是和谐的故事。东周列国,人物故事纷繁、紊乱;隋唐演义,故事单调,缺乏波澜。所以,《东周列国志》和《隋唐演义》都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的故事之一。它这样写道:街亭败后,马谡主动去见诸葛亮,且是与王平、魏延、高翔同至。孔明唤其入帐,马谡便“自缚跪于帐前”。听诸葛亮诉其罪,宣布要将其“明正军律”之后,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也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在这里,不仅见诸葛亮执法如山,“形象高大”;马谡也很令人赞叹:明知要砍头,却毫不畏怯,主动上门请罪,决不做贪生怕死之辈。  相似文献   

19.
袁培德 《旅游》2005,(3):68-72
诸葛村,古称"高隆",是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村中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诸葛亮第27代裔孙诸葛大狮。这座以九宫八卦构思布局的村庄是诸葛大狮亲自设计的。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其中近30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湖北襄阳隆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联吴抗魏,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亡,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统领益州(今四川),无论政事大小,都由他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