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科学教育空前繁荣,人民生活进入小康,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2.
中宣部科学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为领导全国科学工作而在中宣部设立的一个部门,在新中国科学事业,特别是科技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末中宣部科学处所开展的一些工作。将科学处作为一个观察的视角和平台,来分析"文革"前党领导科学工作的布局和机制,也对那一段历史有一些认识和反思。"文革"后重建的中宣部取消了科学处的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11~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科学出版社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120位代表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近60个单位,所属单位有科研院所、大学、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西藏60多年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首次提出"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是对西藏60多年革命和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有其内在根据和逻辑起点,是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09,(10):76-81
迎来新中国60周年华诞的同时也迎来了《风景名胜》25周年的生辰。60年来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来《风景名胜》—直致力于讴歌祖国美好山河,把繁荣我国风景名胜事业,宣传普及与风景名胜相慕的自然、文化、科学、历史、美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可、促进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6.
“《诗》亡然后《春秋》作”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序言——伟大民族的科学 最高峰:理论思维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巴特费尔德(H.Butterfield)在60年代初说:“虽然我们常常对自己说,西方文明是唯一在其发展中生产了自然科学的文明,我们总是忘掉了它同样以其‘历史的思维’(‘historical—mindedness’)而与众不同。古代中国在科学和工艺方面、同样在历史编纂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她并未取得任何可以媲  相似文献   

7.
试析中国史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一直为中国史学界所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到目前,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研究范式主要是带政治意义和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开始转向以民族主义为原则的多种学科理论方法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如运用社会心理学、国际法学、口述史学、法医学等等;当前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范式又有新的发展趋向,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开始从人类文明史和和平学的视角来反思这一暴行,并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式的转移将有助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文地理》2006,21(5):F0002-F0002,F0003
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围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由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地理学会、青海友好对外交流协会共同承办的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7月25日在青海省两宁市如期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杂志社,科学山版社等单位特派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0.
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世界》2004,(9):66-69
北京二十五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至40年代.已驰名全国。1952年由党和政府接管.转为公办。1958年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60年代初.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相似文献   

12.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的"2014年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60多家单位的近200位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社代表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  相似文献   

14.
言实 《炎黄春秋》2007,(11):33-37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相继研制成功,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美国斯坦福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悉尼·德雷尔为他同事斯坦福大学中国政治问题教授刘易斯和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研究中心薛理泰,在经过十多年研究后合作写成的《中国原子弹的制造》一书所作的前言说:“读者很想知道一个工业、科学资源有限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怎么能取得如此复杂的技术经济成就,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一成就是在‘大跃进’的严重政治动乱中和‘三年困难时期’实现的。”他回答读者是:书的作者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15.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民国初年,其  相似文献   

16.
张丁 《百年潮》2007,(3):51-54
回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发展史,就不能不提到任鸿隽。任鸿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也是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他毕生追求科学救国的梦想,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  相似文献   

17.
文史摘     
梁启超对科学的价值深信不疑。他认为,科学是现代文明的根底。西方之所以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而走向现代,端在科学的赐予。他将科学的发展视作关乎中国前途的头等大事,尤为中国所必须。他相信中国人不缺乏智慧,定可成为一等的“科学的国民”。他认为,要推动  相似文献   

18.
丁文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在1923年的"科玄论战"中,丁文江作为科学派的主将,热情地赞颂科学,维护科学的威信,捍卫和宣传的科学思想。但由于他过分强调科学的作用,陷入了唯科学主义的误区。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抹杀丁文江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宋毅 《文史精华》2009,(Z2):58-60
伟大的国际友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先生是新西兰人,自1927年4月来到中国,传奇般地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60年,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并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  相似文献   

20.
《纵横》2013,(10):40-43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乐声,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前冉冉升起。60多年来,在新中国成长崛起的每—个历史时刻,都可见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如今,打开尘封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五星红旗能够成为新中国的同旗,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可以算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次全国性公开民主科学的“海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