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明铺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遗址堆积从仰韶文化时期延续到战国中晚期。发掘过程中从不同时期的灰坑中浮选出了41份植物炭化遗存,分别来自龙山、西周、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共发现炭化果实、种子380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水稻(Oryza sativa)五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及1粒疑似大麦(Hordeum vulgare)的颖果。其他可鉴定的种属还包括野大豆(Glycine soja)、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芸苔属(Brassica sp.)、萝卜属(Raphanus sp.)、石荠苎属(Mosla sp.)、拉拉藤属(Galium sp.)、车前属(Plantago sp.)、狗尾草属(Setaria sp.)等。浮选结果表明,龙山及春秋时期,粟均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但小麦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至战国时期,小麦已与粟并列,成为主要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藏民族与青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藏民族主食的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之为稞大麦、米大麦。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之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60%,有些高寒地方种植面积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比较丰富,蛋白含量达15%左右。将它炒熟磨成糌粑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主要食品,携带和食用都很方便。用它酿制的青稞酒是藏族人民最喜爱和最为普及的饮  相似文献   

3.
西藏阿里曲踏墓地及加嘎子墓地可见残留物的科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阿里地区汉晋时期的曲踏墓地出土的苇草编织器中,多发现疑似"秸秆"的植物碎屑;同时期的加嘎子墓地也出土了一块保存较好的炭化食物遗存。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测试。分析表明,曲踏墓地的植物碎屑样品为大麦的秸秆、糠麸等,且青稞的可能性较大;加嘎子墓地的食物遗存是由稻米和麦类作物(主要来自青稞)碾磨成粉后制作而成,并夹杂了大麦、小麦、水稻、小米等种子。可见当时阿里地区的先民有着多元化的食物来源。上述结果为认识前吐蕃时期西藏阿里地区的社会生活及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期资讯     
海拔最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诞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于2021年11月26日成功入选2021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宋末元初时期,萨迦蓄水灌溉的技术主要覆盖了以萨迦寺为中心的萨迦县、拉孜县等区域,按照传统习惯,当地把萨迦蓄水灌溉技术惠及的地方统称为"萨迦灌区"。据不完全统计,萨迦灌区仍有400多个蓄水池在发挥作用,灌溉着河谷平原约10万亩的青稞产区,助力日喀则发展成为"世界青稞之乡"。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族》2003,(4):49-49
青海青稞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食品企业。 互助是青稞酒的发祥地,这里山峦环抱,地势平坦,风调雨顺,气候宜人,为青稞酒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早在明清时期,互助县民间就能土法酿造青稞白酒,称为“酩馏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和民族习俗,他们有很多适合自己地区和民族特点的饮食,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糌粑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主食。它源于青稞,青稞炒熟后经过水磨加工,即成糌粑面。青稞是适应藏族聚居区所特有的高寒、干燥和空气稀薄等自然条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江阴县大松墩土墩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江苏省江阴县社员在当地称为大松墩的墓葬封土中,发现有一条长10余米用黄石堆砌的石弄(现已倒塌),内有不少大石条,长达3米,厚0.5米。在石弄中部,出有几何印纹陶罐、原始青瓷器及玉器。现将收集到的器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山脚下的岗莎乡□杨年华岗莎乡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嘎巴区,在神山冈仁波钦的脚下。普兰县被阿里人称为“阿里的江南”,其海拔虽然在4000多米以上,但它却有一些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特点:一、口岸多;二、气候温和、宜人,能产青稞,而且产量可观;三、物产...  相似文献   

9.
收获下来的青稞经过晾筛、脱粒、炒熟等工序后,放入水磨磨成粉,就是藏族人的传统主食了。青稞作为藏族人的主要粮食,千百年来发展出非常多的制作加工方式。最有名的青稞制品或许就是糌粑了,但是还有耐突(青稞粥)、糌突(糌粑糊)等很多有名的藏式面点也是由青稞制成的。其中由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青稞饼,色泽金黄,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10.
正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代皇祐五年(1053),是肇庆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之一,享有"肇庆小万里长城"的美誉。肇庆古城墙又称为"宋城墙",呈"日"字形,全长2801.2米,其中东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面积约0.39平方公里。肇庆古城墙历经沧桑,成为肇庆历史的见证,它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价值一  相似文献   

11.
今天,敦煌学研究几乎涉及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量的敦煌人的饮食材料的发现和研究,使我们有机会回到一千多年以前,看看敦煌人当时究竟怎样吃、吃什么。敦煌地处西北,有着比较早的农业开发史。大量的资料表明,敦煌及附近地区很早就种植麦子、大麦、青稞等粮...  相似文献   

12.
说起野生动物,人们会自然想到炎热的非洲热带丛林、广袤的草原,那里狮豹、大象成群,各种野生动物随处可见。然而人们也许不知道,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西藏阿里,也是一个天然野生动物园,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野生动物园。浩瀚的阿里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五分之一是草原和戈壁,在这海拔将近5000米的雪域大地上,生长着各类适应性与抗争性极强的高原野生动物。我在阿里难忘的近60天的采访中,足迹踏遍了阿里所辖的措勒、改则、革吉、噶尔、札达、普兰和日土7个县。从高山草原到戈壁荒滩,从遍地郁郁葱葱长满青稞、小…  相似文献   

13.
姜岭 《旅游》2015,(5):82-84
距拉萨西南147公里,走机场高速,自嘎拉山隧道前下高速,沿雅鲁藏布江过曲水,就到达素有"藏文鼻祖之乡,水磨藏香之源"的尼木县。尼木,藏语音译,历史上又被称为"聂摩"、"聂母"、"尼莫"、"尼穆"、"尼冒"等,意为"麦穗、顶端",可见自古为盛产青稞的丰饶之地。尼木,东接曲水县,南与山南浪卡子县、日喀则仁布县相连,西邻日喀则南木林县,东北与当雄县、那曲班戈县接壤。平均海拔4000余米,地处前后藏结合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是连接拉萨、日喀则两大城市的中转站。2009年,尼木县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森林公  相似文献   

14.
正三月立夏种花勿算早(花:指棉花),四月立夏种花勿等草(草:指绿肥,即使绿肥并不茂密也不要再等了,赶快种棉)。立夏三朝裸麦香(立夏节三天内元麦扬花飘香。裸麦:元麦),小满三朝枷头响(小满可以收割脱粒了。枷:一种麦秸脱粒的工具)。立夏西北风,小麦要撞钟(指小麦籽粒粗壮,可敲钟)。立夏到,蚕豆炒(蚕豆可以吃了),梅子吃得光光叫(梅子也可以吃了)。小满在初(指月初),麦收勿富(勿富:喻没有好收成)。  相似文献   

15.
紫笛依扬 《旅游》2010,(4):66-69
一直想去郭亮,不仅仅是因为在电影《举起手来》里看到的那条壮观的崖壁公路,也是因为对那里的大岩壁情有独钟,对于喜欢攀岩的人来说,那里就是岩者的圣地。太行明珠郭亮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海拔1700米的绝壁悬崖之上。绝壁长廊郭亮洞,开凿于太行岩壁上,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相似文献   

16.
<正>壳丘头遗址是福建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距离海岸线较近,周围存在可供采集的野果类资源、可供渔猎的陆生类和海生类动物资源。基于丰富而多样的自然环境,壳丘头先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平潭主岛海坛岛位于福建东部,是福建第一大岛屿,中国第五大岛屿。岛上地貌以低山丘陵和沿海平原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壳丘头遗址位于海坛岛东北部,距现海岸线约2千米。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壳丘头遗址经历了2次科学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3,(1)
威宁县中河位于与云南交界的地方,距昭通20公里。中河的地形是个坝子,长约三公里,四周环山,坡度平缓,呈台地状态,坝子中间有河流通过。 1972年1月贵州省博物馆派人在威宁县中河一带进行调查时,在坝子北端河流转弯附近的山崖水沟里(当地称为大河湾)发现了大量的陶片、螺丝壳、木炭和红烧土等物。进而至崖顶台地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望祭长白山     
<正>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神山、圣山。长白山不但有秀美的风光,更有美丽的传说。在长白山头东侧,有一座海拔1321米的赤峰(即今红土山),古称库布里山,山峰西北,有一个风光旖旎的布尔瑚里湖。因其形圆,当地人称为圆池。圆池面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三部分东山碉堡(中)双塔寺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2公里处,因寺中高耸着宣文、文峰两座明代万历年建的古塔得名。该要塞由13个大碉堡和35个小碉堡组成,南北长400米,东西长1000多米,这是个被阎军号称为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驻扎有阎军第43军军部和49师、70师、72师一部和一支由日本人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颐阙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县城东七公里处,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阙(图一)。高颐阙分东西两阙,故也称为"双阙",两阙相距13.6米。高颐阙即西阙,阙上北面铭文曰:"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檐端每端一字,亦书上述铭文,如瓦当形状。铭文属隶书体。东阙现在仅存阙身,清代曾修复石刻顶盖,也仿瓦当形状。高颐阙的檐部下层雕刻角柱和方斗(图二),阙总高6米(包括台基),阙身分母阙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