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德清县乾元镇小马山窑址以烧制青釉瓷器为主,也生产少量黑釉瓷器,是德清窑的重要窑址之一。本文为自20世纪50年代德清窑概念提出以来的首篇较为科学的调查清理简报。 相似文献
2.
广元市瓷窑铺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窑捕窑址面积大,堆积尽,文化内涵丰富,是唐宋时期建窑系黑瓷在四川的典型窑址。报告对窑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窑址发现的遗迹现象有作坊和窑炉,窑的形制为马蹄形。遗物以瓷器和窑具为主,瓷器以黑色、黑褐色釉瓷为主,另有青灰色、米黄色、黄色、绿色褐釉等。胎以灰白色为主,另有灰黑色、黄白色。其黑釉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玳瑁等。器表采用刻花、粉绘、彩绘、印花等工艺。器物大部分采用匣钵装烧,烧造技术相当娴熟。是四川宋代黑釉瓷的典型烧造窑口。 相似文献
3.
2017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对淮北市烈山区烈山窑址进行发掘.清理窑炉1座,灰坑7个.出土大量遗物,以白釉、青黄釉、三彩器为主,有碗、盘、罐、枕、建筑构件等.烈山窑址Y1为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年代应不晚于五代时期.烈山窑址是宋元时期大运河通济渠沿线一处重要的瓷器产地,为南北窑业技术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烧造技艺高... 相似文献
4.
河南巩义市黄冶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巩义市黄冶窑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掘面积2429平方米,发现窑炉10座、作坊5处和淘洗池、澄泥池等遗迹。出土瓷器、三彩、白釉绿彩器皿和各类窑具等遗物3000多件,为了解黄冶窑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重庆涂山窑-酱园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园窑址是重庆涂山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文化遗存丰富,窑炉密集,时代为北宋末至元初。该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涂山窑窑炉的分布规律、种类及其演变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为研究重庆涂山窑提供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7.
8.
粗看该简报,感觉老虎岩窑好像并没有引起我们多大兴趣,该窑址窑业堆积不厚,生产品种单一,器物制作工艺简单,主要是罐、缸、盆和坛等粗大容器,器物的胎土虽属瓷质,但淘练不精,质地疏松。但细读之下,有几处笔者认为值得重视的地方,一是老虎岩窑址发现的两座龙窑,虽然窑顶已毁,但工作人员在窑室的两侧每隔5~6米发现有青色火烧堆积,证明了当时窑顶应有投柴孔。二是作者对老虎岩窑的烧造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各类垫具在如何使用上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在以往类似的简报和报告中往往会被疏忽。三是对窑具上的文字和符号进行了梳理,此类信息在多数窑址的发掘报告中均有描述,在性质上这些文字和符号包括了姓氏、地名、数码顺序、方位、花押款等类,从中可反映产品的性质、生产工艺的特征、生产和销售的方式等内容,是探讨瓷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长汀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江口区山头朱村西南约700米处的长汀山南面山坡上。长汀山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海拔35.3米,山势两端低中间高,地表植被以竹林为主,兼种桃树,西侧山脚下有奉化江(奉化境内称为县江)自北向南流过(图一)。2009年6至9月,为配合奉化热电厂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项目建设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勘探总面积约6 相似文献
10.
11.
辜家岭窑址群位于咸安区甘棠镇竹脑村四组,1999年考古工作对该窑址群中的一座“蚌壳形”窑进行了发掘,较完整揭示出窑址的结构特征,在窑内底部出土成品灰陶小板瓦,这为我们研究明代窑及建筑材料的烧制提供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兴乐坊村隶属于陕西省华阴市桃下镇,西南距华阴市约10公里(图一)。遗址位于兴乐坊村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该遗址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遗址南北宽约500、东西长约60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为配合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陕西 相似文献
13.
大家园遗址位于孝感市政府东23公里处,隶属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祝站村段家田湾。2004年 4-5月,为配合汉孝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孝感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获得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实物资料,对进一步认识孝感地区东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第六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汉考古》2002,(2):3-13
本次发掘发现了一批相当丁二薛家岗文化二、三期的墓葬、灰坑以及红烧十遗迹,确认薛家岗三期墓葬大都有墓坑。此外发现了大最的商周时期的遗物和遗迹,它们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而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有明显差异。在该遗址两面的永兴遗址,还发现了一处可能与建筑有关的大面积红烧十堆积,它与薛家岗遗址应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庐江大神墩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神墩遗址是在修建合安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属安徽江淮一带典型的台形遗址,总共发掘面积 330平方米。大神墩遗址文化层堆积薄,遗迹遗物相对简单。出土陶器以鬲为大宗,其次有豆、盆、三足盘和盉等,尤其是盉,特征明显,可能是江淮之间群舒文化因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襄樊市牌坊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汉水以北、南阳盆地的南部边缘。2004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面积175平方米,揭露了石家河文化晚期房址1处、灰坑2座,出土了陶鼎、碗、钵、杯、豆、盘、罐、瓮、缸、器盖、器座、纺轮、制陶拍、网坠、小鸟以及石斧、锛、镞等遗物。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具有以石家河文化为主体且受到龙山文化较强影响的边缘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陵属西安市辖县,因县南有奉正原,形体高隆,状若丘陵而得名,县内有渭、泾两大河流。杨官寨遗址行政区划属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地处泾渭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图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18.
商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3号墓于2001年下半年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虽然该墓遭到了严重破坏,但仍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板灰痕、松绿石饰,发现了头坑和足坑并各坑殉狗一只。它是目前盘龙城遗址发掘清理的大型墓葬之一,对研究盘龙城遗址商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形制与结构、等级制度等提供了重要佐证,对于研究长江流域的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