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薄荷 《旅游纵览》2011,(7):38-41
<正>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山东省女摄影家协会、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红嫂的故乡——临沂"采风活动,6月11~1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  相似文献   

2.
乐彤 《旅游纵览》2013,(7):104-107
<正>今年5月,中国百名女摄影家"走进青岛聚焦李沧展望世园"摄影采风活动在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驻地启动。活动由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山东省女摄影家协会、山东省妇女联合会、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妇联、李沧区委、李沧区政府联合举办,全国部分女摄影家协会的领导、媒体及女摄影家约160  相似文献   

3.
薄荷 《旅游纵览》2010,(6):48-51
今年4月16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奔赴渤海之滨——秦皇岛摄影采风,秦皇岛海滨旖旎的风光、有600年历史却从未经修葺的明代野长城、长城脚下村庄纯朴的民风,都深深地吸引了她们。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会员们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为此,特在本刊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专栏"女摄影家"中予以选登。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的4月,虽然由于气候异常春天来得较晚,但渤海之滨秦皇岛却处处洋溢着芬芳的气息,因为这里迎来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300名才情女子,她们的身份分别是女摄影家、女市长。她们用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着秦皇岛的人文风貌、自然景观、地域特色,与秦皇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5.
刘禄山 《收藏家》2009,(11):39-44
一、“百汉碑砚斋”摹刻百汉碑砚 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期,仕宦文人收藏、赏玩、研究古砚和自刻名贵砚台之习蔚然成风。当时有些文人还以砚名室,以表达自己拥有名砚的自豪。徐珂著《清稗类钞》载:黄莘田嗜好端砚成癖,居官高要时节衣缩食购得良砚百方,其中十方最佳者,视为至宝,  相似文献   

6.
高阿申 《收藏家》2014,(2):39-47
鹿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由此可联想到,聪明活泼的群鹿,不只讨人喜爱,还极具品位。因而有人认为“古代鹿纹只出现于皇家之中”。  相似文献   

7.
湖北荆州松柏汉墓出土的35号木牍中,记载有"南郡新傅簿"、"南郡免老簿"、"南郡罢癃簿",深化了我们对汉代徭役问题的认识.从松柏木牍三种簿籍来看,汉政府对于新傅籍的人员、因年老而免役的人员、残疾人员分类登记,反映了汉代统治者对于这些特殊人员徭役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高阿申 《收藏家》2012,(10):69-77
1989年,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曾将中国唐代一匹蓝釉三彩马(图1)拍卖至4950万港元(当时折合约600万美元),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引起国内收藏界不小轰动。笔者认为,一个国家艺术品价格的攀升,同这个国家的国力有相当大的关系。而这匹硕大的蓝釉三彩马,其"斑驳灿烂流淌自然的釉彩间,竟有西方油画所缺少的那种像来自上帝之手的瑰丽和缭绕多变的神奇"。因而,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9.
荆州文庙大成殿为清代中期一座建筑。本文通过对大成殿现场勘察测绘,并结合有关资料阐述了荆州文庙兴衰的历史过程,同时对大成殿建筑结构的测绘分析,挖掘出这座古老建筑独特风貌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工艺,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不遗余力地保护这座建筑,使之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10.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2008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三组和宗北村一组的西山岗上,南北长550、东西宽200米,由主冢、祔冢、殉葬墓、祭祀坑、车马坑等组成。2008年3~12月,荆州博物馆发掘了6座马坑、3座小车马坑和1座大车马坑的大部分。大车马坑车辆的类型多样,分两排放置,排列有序。根据出土铜器并结合整个墓地的年代判断,车马坑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期。熊家冢墓地车马坑的规模之大,目前在我国尚属首例,它的发掘对于研究战国车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宜昌路家河遗址夏商时期陶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宜昌路家河遗址最多最典型的炊器陶釜入手,主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分析陶釜在数量、器形、容量、纹饰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本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特点,进而探讨不同时期陶釜在发展、交流与演变,来源与去向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萧放 《民俗研究》2000,(2):172-178
《荆楚岁时记》是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民俗志著作,是中国第一部地方岁时民俗的专门记录。本文试图从多种角度对这部重要文献所蕴含的学术文化意义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对其目前研究状况予以评述,并提出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设想。  相似文献   

13.
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对文物安全和游客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博物馆均开展了馆内空气微生物的研究。为研究荆州博物馆文物展陈环境空气中真菌数量及种群分布,调查潜在的有害微生物,采用自然沉降法对3个展柜及其所在的展厅进行空气真菌采样。对分离到的真菌菌株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并分析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展厅中真菌数量范围为17~74 CFU/m~3,展柜中真菌数量在12~21 CFU/m~3之间,青铜器和木漆器的展柜中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展厅(P0.05);纺织品展柜和展厅中真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共发现19属真菌,展柜空气中分离出8属真菌,展厅空气中分离出17属真菌。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分别占真菌总数的24.76%、22.86%,为优势真菌。枝孢属普遍存在于展厅和展柜中,小球腔菌属主要存在于展厅中,卵形孢霉(O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展柜特有菌。总体而言,荆州博物馆展陈环境中展厅真菌数量和种类多于展柜,木漆器展厅真菌数量最高,种类最丰富。博物馆展厅和展柜在6月和7月温度、相对湿度有利于真菌类微生物滋长,枝孢属和小球腔菌属作为展陈环境中优势菌属,在适宜的环境下,容易大规模生长,对文物或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可采取空气消毒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了解馆内空气污染现状,保护游客健康和文物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