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桐 《风景名胜》2021,(4):0115-0115
本文以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为基础。在版画创作中,点、线、面的结合可以使画面和谐,使版画创作的画面和能动性达到极限。为了进一步发展版画,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视觉语言元素,让更多的人能够识别和接受。本文就是通过对丝网版画创作中独特而生动的点、线、面形式的分析来展现其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10,(6):87-87
<正>刘树枫1957年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要创作方向,创作出庄严与肃  相似文献   

3.
2022年5月1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工作委员会(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受疫情影响,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存在于南海的九条以国界线方法标绘的“断续线”,确认了中国对线内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周边海域的海洋权益。“断续线”与领海外部界限、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主张线、菲律宾“条约线”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使其在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他们较多从文体和创作技法上吸收;第二次是80年代贾平凹、莫言和余华等人的创作,巧妙汲取日本新感觉派的风韵,化入到作品肌髓。  相似文献   

6.
杜甫对以赋为诗的运用,从题材上来说,主要表现为战争诗、纪行诗和咏物诗的大量创作;在体裁上表现为以长篇古诗和排律的创作;在技巧上则体现为辞藻的丰富与典故的铺陈。以赋为诗,使杜诗的表现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刘晓丹 《收藏家》2006,(11):67-71
现、当代中国画和中国油画样式丰富、面貌纷繁,占据着整个中国绘画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购藏者广泛关注。那么,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基本格局与市场板块处在怎样的状态?促成其发展脉络的原因究竟何在?据笔者的观察,美术批评是影响绘画创作风格的基本动力。一方面,美术批评以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等为对象及立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揭示蕴含在其中的意义、主题和形式;另一方面,画家也在通过美术批评提供的价值判断,反省自身的创作活动、调整作品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某种绘画风格。所以,是美术批评引导了现、当代绘画总体格局的演进,并且在…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6,(1)
正(国画·1997年)美术点评1977年,黄胄创作了此画,表达了画家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敬仰。此纪念性长卷营造了欢乐的气氛,以总理独特的笑貌和手势为中心,再现了领袖为人民、国家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作品人物形象以线造型,通过流畅、轻松活泼的线条营造一种特别的韵味;色彩与墨色搭配使用,强烈而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扩张感,既有传统意味,也富有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9.
刘彦君 《风景名胜》2020,(2):0047-0047
在古今中外的园林景观中,成功的案例均是灵活运用设计构成的三大要素:点、线、面。而其中线是连接点、面的必要元素,也是景观设计平面图中最具美感的因素。反观现在的景观设计教育,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法,对专业没有自己的理解,创作无从下手,作品东拼西凑。研究线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引导人们以线为导向因素,思考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为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广大学子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的创作观     
<正>在绘画创作中,要处理好两个环节:一是形而上的思维,二是形而下的造型。艺术家的情感、欲望、意图、观念、激情、理念和艺术思想,就是创作前的“意”,这是抽象的,也是无形的,而“意”的创立过程,就是形而上的思维。“意”立好了,才依赖于点与线、黑与白、墨与彩、虚与实、刚与柔等可视的笔墨技巧和形式表现,创造出有形的图像来,这样的作品才有内涵。而且,立意的巧妙和深邃,决定作品的深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存”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黄玉梅 《沧桑》2009,(3):245-246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神话传说与古典园林是各领风骚、并驾齐驱,但却又是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神话传说当中所表现的浪漫主义、虚无主义、生态主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意境、建筑风格、营造法式等造园关键,从而催生了中国的神话式园林;而中国古典园林在深厚文化底蕴的热土上吐故纳新,进一步丰富和刺激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创作与繁荣,从而书写了一个辉煌而宏大的园林神话。  相似文献   

12.
殷红 《神州》2013,(18):15-15
著名词人徐灿,以词作的幽咽雅正,卓立于明末清初众多女性作家之上,著有《拙政园诗馀》。明清环境无疑成就了徐灿的文学创作: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为徐灿创作提供了可能;江南的生态、经济、人文环境为徐灿创作营造了优越的氛围;家学的启蒙熏陶为其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根基,与陈之遴的结合让徐灿获得更多的文学互动;唱和结社使徐灿的才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燕世超 《江淮文史》2000,(2):133-135
中国古代本没有侦探小说,只有与之相近的公案小说。晚清时期,西方的侦探小说陆续被翻译过来,但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侦探小说却很少。民国初期,侦探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在这些侦探小说作家中,以程小青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韩露 《神州》2013,(9):209-209,211
刘天华(1895.2.4.—1932.6.8.),江苏江阴人,中国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素材和创作技法规律,而又善于吸收西方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璟 《神州》2014,(8):209-209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应当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的审美需求相符合。为了能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精神、形式丰富多样的、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民族民间舞蹈,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家应当深入人心、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大量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素材和基础,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激发舞蹈创作的灵感,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本篇论文立足凌叔华与林海音的两部自传体小说(《古韵》与《城南旧事》),以二位女性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联系作为切入点,作者认为凌叔华与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创作联系和相互影响反映出了女性作家对于这一文体创作的独特优势,两部小说立足北京的风土人情,以女性主义色彩及儿童视野为现代文学开拓出新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丛野 《神州》2020,(4):58-58,60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与图像和数字技术密切相关,为油画创作提供素材是图像和数字技术的主要作用,但与此同,图像和数字技术还会制约油画的发展。故本文以图像和数字技术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为题,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站在不同的角度,探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金元鼎革之际,元人王恽通过传承与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散文创作理论。他认为,文章之道,首先要本诸经史;其次注重学习与创新,贵乎自得;写作时要熔裁结构,起首响亮,结尾警辟;在具体创作中要意先辞后,以意为主,为情造文,方能理顺辞足。王恽的散文创作论在蒙元时期,既具有时代文学代表性,也具有文学传承、文化传递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薄荷 《旅游纵览》2010,(1):26-26
<正>新年送新礼,自《旅游纵览》2010年1期开始,我们为摄影人朋友们开设了一个全新栏目——"女摄影家"。在本栏目中,我们将不断推出女性摄影家的创作经历和精彩作品,展示女性在摄影史上曾经有过和即将创造的辉煌。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动态讯息、创作基地信息,也会及时向大家公布并细致介绍,为摄影人提供实惠而方便的创作资讯。  相似文献   

20.
刘忠国 《神州》2013,(36):286-287
六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残酷的社会现实迫使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从事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玄、道、佛思想养育了山水画家的精神和气韵,加上山水诗的大量创作,使艺术创造者对于山水进行咏怀,以诗、文学、绘画的形式来抒情、畅意。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画的出现,人文士大夫参与绘画提高了绘画的地位,还有纸张的发明都为山水画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山水画的产生是六朝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