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治 《旅游纵览》2011,(4):32-35
<正>"面"的表现方法"面",在我们这里指的是视觉空间面积,它具有区域性、简洁性和环境感。视觉艺术定义上的"面",不仅仅是画纸、画布等承载形象的平面物质,而是承载各种物象的空间。就摄影艺术而言,只要能够将被  相似文献   

2.
曹宁 《神州》2012,(15):115
媒介的另一个名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媒体。媒介这个词属于外来语言,意思是"手段"、"工具"或者是"中间的"等等。可以运用信息传播的物质工具以来实现广告主和广告对象两者之间的表达关系。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广告界的技术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变化,广告主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比如说可以选择互动电视、数字信息亭、电话提示音等等都是列入考虑的对象之中的。但是广告视觉的媒介可以使人的眼睛子啊第一时间发现并在大脑中过滤,留有一定的残存印象。在广告视觉中起到作用的、并不停歇的挑战传统的视觉表达方向——数字化多媒体。数字化多媒体扩大并展开了当下视觉设计表达之外的延伸。广告视觉上的传达往常都是在形态方面上以静止状态、平面的状态。慢慢的转向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动态性质等方面在不断地转化。  相似文献   

3.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4.
德治 《旅游纵览》2014,(7):88-93
二、画面语言 摄影画面语言由"点""线""面"构成框架,以光影、形态、色彩为形容语言,以动静、虚实、疏密为状态语言。 构成画面的"点""线""面",都是带引号的。因为"点"在画面中不单指为一个点,主要是指画面的主体、视觉中心和能够诱发美感的着眼处;"线"也不单指实体的线条状物,还包括由物象排列组成的视觉结构线和由光影形成的非固体的虚拟线;"面"也不单指相同属性物质形成的面积,画面中的空间和空白也被视为画面结构中的“面”。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6.
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图时代已经来临,人们通过视听感知和理解世界,对"视"的依赖和强调前所未有。但在影像情境中人们眼见的未必为实,影像传播存在着对现实的错误再现。视觉文化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由视觉文化主宰的"奇观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但人们不能被图像所奴役,要对视觉文化对社会产生的正、负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丹萍 《旅游科学》2007,21(4):63-71
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 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问道武当山     
<正>题记: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太极阵带来视觉震撼,武当山这个道教圣地掀起了人们对道教这本土宗教的又一次探索。为何时至今日,它依旧被称为"亘古无双圣境,天下第一仙山"?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中,我们的世界被各种色彩包围着。色彩的世界充满无限神奇,尤其是光线色彩,它可见却不可触;它是自然物质,却被文明理化;它没有重量,却能撼动人的心灵。我们感知色彩,并在色彩中体验生命。色彩被称为城市的"第一视觉",也是构成城市文化个性的基本条件。城市色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过往和未来。在城市建设趋同的今天,城市色彩可以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名片。  相似文献   

10.
解玲洁  马淑珍 《神州》2013,(8):23-23
"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视听时代"、"视图时代",是指20世纪中后期,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以来,人类以大量图像符号获取信息的时代。我们注意到,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春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视觉文化时代,新兴的印刷春联正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春联市场,它的利弊如何,它将怎样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治 《旅游纵览》2010,(9):46-49
<正>摄影通常指用照相机拍摄记录某种物体的真实影像,我在这里所谈的摄"影"是指单纯的物态影子,即剪影、倒影和投影。这三种影像都是被摄物体的客观现象,也正是艺术摄影创作中极具表现力的素材,它们在艺术表现上不仅具有共性,亦有个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上下九的视觉表征分析——以互联网营销图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旧城改造中,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现象经常出现,广州西关上下九路就是其中之一。研究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上下九的旅游营销图片,对它们进行内容分析,解析图像中具体的构图元素和修辞手法,探究图像所隐喻的城市管理者(政府部门)、旅游开发商对上下九这一旅游地的认知,以及资源利用的主张,由此剖析该地存在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关于上下九的旅游营销图片存在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摄影范式,赋予各种视觉"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最终表达了上下九"繁华"、"热闹"、"大众化"的"平民"商业街形象。当那些被这种作品风格吸引的游客大量涌入时,很难期望他们能够自觉意识到上下九传统物质空间的价值和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就这样,旅游营销图像进入了上下九旧城改造和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并在西关文化的保护中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本案例也表明,地方是表征的结果,被如何表征则受控于人类社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曾桂林 《广西地方志》2007,(5):32-37,26
城市空间的演变与社会变革有着密切关系。清末以后,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了柳州城市空间重组,城墙被拆除,并修筑起许多新式道路,同时城市物质空间由城内向城外扩展,河南岸成为城市新的生长点。在经济空间上,因近代工业、交通的兴起,河南一带成为工商业的聚集地,旧城区则经历盛衰起伏,在抗战后期,柳州形成了柳江南北"双中心"的经济空间结构。在社会空间上,柳州以公园、影剧院、公共体育场等新式公共空间取代了庙宇、酒肆茶楼等传统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虚"字的含义很多,我们这里所谈的"虚"是相对物像清晰度和有无影像而言的,是指视觉艺术画面里追求的模糊、虚化和空白。"虚"是动感、速度、隐藏、神秘、意境、简约的视觉符号,是艺术摄影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法。记录、表现和制造虚化有3个途径,即镜虚、物虚和动虚。这"三虚"在摄影造型中,是去粗取精,凝练画面造型语言的手段;是营造虚实对比,突出主体的技巧;是化景物为情思,创造意境的方法。摄影人需要会使用镜虚、利用物虚和把握动虚。  相似文献   

15.
伴随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当代博物馆展陈在博物馆建筑、展厅以及装饰细部等陈列元素上体现出鲜明的隐喻特征。这些充满象征与暗示的元素综合生成了博物馆的个性空间,成为博物馆表达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构建视觉文化的重要端口。当代博物馆借助隐喻的视觉文化来塑造观众的"看"进而实现对观众的引导与塑造。因此,研究展陈中的隐喻对于探讨当代博物馆的展陈理念以及背后的文化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吉隆的偏爱.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腹地那种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它用满峡盎然的绿意与生机,宣告了一种远超一般人日常经验的西藏自然景观。它用雪峰,高山灌丛、森林、村落、田园等明显的垂直梯级层次和葱绿视觉,颠覆了我们对西藏和对高原一种固有化的广袤和平面的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如果仅限于西方遗产话语,往往导致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致使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以鲁故城"泮水"遗址作为例,借用"深度绘图"方法,梳理遗址承载的历代文本源流,则能更好地显露沉积在遗址空间里的意义层及其传承关系。因此,中国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只是关注"物质原真性",还可以用"历史空间"这一概念,把物质遗迹和历史文脉打通,实现贯通古今、德泽当下的遗址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8.
薄荷 《旅游纵览》2010,(9):52-53
<正>水也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看到的能产生倒影的物质。水面在光的照射下能和被摄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它对现实的镜像和反映能力衍生出了镜子和镀光金属,与此同时也给了相机捕捉到这些迷人的景象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倒影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玮莹 《风景名胜》2020,(2):0076-0077
摄影作为新媒体时代下较为直观的信息传达方式,在某些方面代替了传统绘画的作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摄影基础教学须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打破封闭性,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将摄影作为设计的基本工具观察和分析,在摄影中融入创意思维,在设计中融入摄影的视觉语言。摄影基础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应以行业为指导、就业为导向,确定适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求的教学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摄影拍摄技术和修图技巧等能力的创新应用型平面设计师。  相似文献   

20.
吴如艳  陈凤舞 《神州》2013,(9):13-13
空白,有时是一种悬念,使想象力得以伸展双翅,在畅通无阻的空间任意翱翔。空白,有时是一种祥和,使喧嚣纷乱得以沉淀缓和,在不疾不慢的节律中绽放静谧之美。空白,有时是一种纯粹,使诱惑浮夸得以屏蔽,在始终如一的心境里聆听心之真声。然而,更多时候,空白,是一种遗憾。有一种空白叫做未曾发生,是如白纸始终未能被色彩渲染;如孤独的弹奏着始终未能被知音倾听;如美丽的花朵始终未能被知心人采拮。无始,就连终也不肯到来。这样的空白依然保持着初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