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其发展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出版市场的逐步放开,国际知名品牌刊物千方百计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一些期刊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美国《读者文摘》与中国《读者》是两份风格相近并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他们通过订阅和零售的发行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5月,中国的《读者文摘》在甘肃兰州创刊。那是37年前的事,那一年我37岁。其实,这本杂志的筹办在此前半年就开始了。1980年夏,甘肃人民出版社调来一位总编辑,他叫曹克己,原来是甘肃日报社《甘肃农民报》的总编辑。社里的老同志都认识他,亲切地称他为"曹克",我们年轻人则称他为"老曹"。因为早在1953年,甘肃日报社与甘肃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西风社是民国时期上海一个有着相当影响的翻译出版机构。1935年后成为西风社主持人的黄嘉德兄弟为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翻译美国《读者文摘》上的文章,受到林语堂的鼓励,刊出后又受读者的欢迎。于是黄嘉德兄弟俩决定创办一个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的杂志。1936年9月,黄嘉德、黄嘉音和林语堂各出资旧法币200元创刊了《西风》月刊,由林语堂任顾问编辑,《西风》出版不久,林语堂携眷赴美定居。因此除了后来提供译稿,实际上并未过问西风社的事务。黄嘉德、黄嘉音任主编和发行人,每月1日在上海出…  相似文献   

4.
9个多小时的混沌飞行,忘路之远近。车窗外的世界,土地平旷,芳草鲜美,满目青翠;戴着红屋顶的小房子散落其间,如假包换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条桃源之路通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的首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美国《读者文摘》评出的全球最宜居城市之首。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它在内容与经营上改革迟缓如果在全世界选一本既浅显易懂,又影响力巨大,同时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杂志,恐怕非美国的《读者文摘》莫属。它被许多读者视为"心灵鸡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畅销60多个国家,直到今天也没有第二本文摘类杂志能与之比肩。然而,在不断的科技创新与强大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方志》2008,(2):41-41
连云港市《朝阳镇志》2005年出版后,镇志办几位老人笔耕不辍,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技持下,他们继续撰写地方史事掌故书籍。他们编写的《连云港朝阳景区旅游文化史丛》第一本《太白涧》在2006年问  相似文献   

7.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该文把历史学家吴晗于1960年写成的《海瑞罢官》与1961年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说《海瑞罢官》“美化地主阶级”,“宣传阶级调和论”;代表地富反坏右“同无产阶级专政对抗,为他们鸣不平,为他们‘翻案’,使他们再上台执政”;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一株大毒草。  相似文献   

8.
名家著史,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这首先是由于他们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坚韧不拔的治史精神。我们知道,《史记》是司马迁父子相承,积累起来的结晶,《汉书》是经过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相继完成的,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花费了十九年的工夫。象这样以长期的努力从事著史的事例,并不仅见。如杜佑著《通典》、胡三省注《通鉴》、黄宗羲等著《宋元学案》,都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岁末,我收到台湾大学黄慕萱和甘怀真两位教授的来信,说的是他们现在正共同主持一项计划,"为建置数据库汇整两岸出版之优秀期刊"。因此希望我就他们列举认定的大陆10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历史学刊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这10种历史学刊物的排列顺序分别是:《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农史》《清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  相似文献   

10.
1984年春,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编辑部委托郭煜中同志组织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郭煜中与须立同志合作写好《综述》初稿后分送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与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陈明义同志给郭煜中同志写信,对《综述》初稿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郭煜中同志给陈明义同志复信阐明了他写有关问题的原意。《综述》已在《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上发表。我们认为他们两位的来往信件,对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启发作用,现征得他们同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和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福斯特·斯诺都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他们写下的不朽著作《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原是一对志同道合、十分恩爱的夫妻,却在结婚17年后离异。斯诺早在1972年作古,海伦也于1997年1月与世长辞。他们那值得赞美的婚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1966年2月,一边是彭真他们在起草《汇报提纲》,通称《二月提纲》,一边是毛泽东导演江青主演炮制《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可谓针锋相对。4月10日,《纪要》以中央文件名义发出。中共中央的批语盛赞《纪要》说:林彪同志委托  相似文献   

13.
在《炎黄春秋》上读到关于胡乔木同志的长文,不由想起萧军与他的交往。他们虽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党内“大笔杆子”,经历和性格完全不同,但他们却相交很久,并且很有缘份。1936年在上海,1942年到1944年在延安,1981和1982年在北京,他们曾多次交往。 一、在上海 1934年11月初萧军到了上海,写出了反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八月的乡村》。鲁迅先生看了原稿非常赞赏,热情地写了序言予以评价。 由于这种“言抗日”的小说国民党当局严禁出版,所以萧军是以“奴隶丛书” 之二(之一是叶紫的《丰收》,之三是萧红的《生死场》),并自费,秘密找私人…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方志》2000,(4):17-19
《广陵区志》编纂,始于1988年底,1993年成书出版发行。其间,先后在区志办工作和参与编纂的人员有19人。他们1989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受到市政府表彰;1994年受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表彰,荣获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他们在方志战线上,克服重重困难,付出很大心血。当时的区委书记崔如松说,他们为编纂《广陵区志》留下了“笔迹、汗迹和血迹”。  相似文献   

15.
《旅游》2004,(11)
一本杂志和她25年的成长最宝贵的莫过于陪伴她的读者,因为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热爱旅游,也喜爱《旅游》。 他们中有从1979年的创刊号起就买了第一本《旅游》至今一期不缺的老读者,有随着杂志的成长慢慢加入的新读者,他们对《旅游》的每一次进步都肯定,对《旅游》的每一次失误都提醒,我们为25年里拥有了这些读者而深感骄傲,当然,也心存惶恐。 为了感谢读者对《旅游》杂志的关爱和支持,并能够进一步与读者保持更积极的互动,值此改版一周年之际,杂志社重新完善原有读者俱乐部细则,诚挚欢迎新老读者的加入,并希望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我们改进!  相似文献   

16.
《非诚勿扰》的甲方乙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几年的节目改革中,江苏卫视仿佛是冯小刚的铁杆粉丝,他们曾经有一档新闻栏目叫《有一说一》,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红透半边天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17.
满族诗人毓俊和宗韶,都生活在清代末年。他们以自己的丰富创作表明,是当之无愧的诗歌大家。物换星移,逝者如斯。近百年来,他们的诗集却尘封已久;他们的名字更是鲜为人知。笔者曾先后写过三篇文章对这两位诗人及其诗歌作过介绍。即:《宗韶诗歌思想性初论》(载《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第1期)、《宗韶诗歌思想性再论》(载《满族论丛》第一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和《毓俊诗歌思想性初论》(载于《辽宁大学学报》1986年第5期)。关于诗人颜扎氏毓俊,因受篇幅限制,只在上一篇文章中谈了他的生平和其诗歌思想性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哀叹天时不正,关心人民疲苦;二、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痛斥妥协投降;三、不满时政,抒发感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地方志》2010,(1):21-22
2009年,六合区志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加强业务培训,树立先进典型,全面完成二轮区志的资料收集,形成了初稿合订本;为扩大社会影响,他们在编纂出版《古今六合》、《雨花石志》后,又推出了《天南地北六合人》的编纂;他们拓宽工作领域,在钱仓村创办了南京市第一个村史馆……可谓成果多多,美誉多多。2010年,他们登高望远,自我加压,架构了“四四”工作思路,编后颇受启发和教益,相信对全省的地方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55年秋,我毕业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汽车发动机制造专业,由高教部统一分配到山西大同国营616厂(即山西柴油机厂),搞发动机制造。不久到长春636厂实习,写了些诗歌在当时的《吉林文艺》上发表。1957年1月号的《火花》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两个年轻人》,以后陆续在《新港》、《延河》、《长春》、《萌芽》、《人民文学》、《收获》、《剧本》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剧本。1961年秋调大同市文联任秘书长,做业余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的同时,深入大同煤矿,在矿工中交了不少朋友。矿工的命运,他们艰苦而又神圣的劳动使我动情。我决心为他们写作。到目前为止,我的大部分作品是写煤矿生活的。我也曾两次在农村生活了较长时间。第一次是1958年,号召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我虽在工厂搞技术工作,不是下放的对象,但  相似文献   

20.
50多年前,父亲彭柏山(1910~1968)因与胡风先生有私交而被打成所谓"胡风分子",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十年前,我写下了父母的惨痛经历,以《他们的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为名出版。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岁月》又一次再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