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猪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家畜:它是我国古代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同时还被广泛用于祭祀、随葬等各种仪式性活动中,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课题研究重点勾勒了史前至商周时期我国各地区家猪饲养的大体发展过程,并对各地区不同发展道路进行了模式归纳和解释,还对我国古代家猪的品种差异、饲养技术与成就,以及家猪饲养的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从盘庚迁殷至武王伐纣,共有八代十二王在这里建都执政,历时二百七十三年之久。所谓殷墟文化,就是商代后期都城存留于地下的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遗物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殷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要全面阐述它很不容易。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尚有许多问题不很清楚。尽管如此,灿烂的青铜文化、成熟完备的文字体系、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把殷墟文化推上了世界古代文化的高峰。本文试通过殷墟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的古代文化的比较,对殷墟文化在世界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作些探讨。本人水平有限,所论问题难免偏颇,甚至会有差错,还望专家  相似文献   

3.
家猪死亡季节分析主要是利用详细的牙齿萌出和磨蚀等级对家猪死亡季节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讨论家猪屠宰是否具有季节性。该方法的应用对研究先民对家猪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家猪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古人特殊的季节性活动。此次研究材料来自仰韶文化青台遗址,本文对该遗址家猪死亡年龄和死亡季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部分猪集中在冬季屠宰,可能与冬季仪式性宴飨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河北耿村和湖北伍家沟两个故事村以及先后在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湖北五省一批故事家的发现,并对这些杰出故事家所讲述的故事进行完整的记录、出版,和对他们的讲述个性与艺术风格、叙事个性与区域叙事传统以及民间故事传承关系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界的两大贡献。记忆故事最多、又有超拔的讲述才能,叙事风格独特和艺术个性鲜明的民间故事讲述人,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间故事的主要负载者和传承者。对故事家的知识结构、讲述艺术和文化地位的认识,导致了由分散的搜集和纯文本的研究向新的学术取向和范式的转换。随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结束,现代化步伐急剧加快,农村人口的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家族血缘社会结构下形成的农村聚落,出现了解体的趋势,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逐渐瓦解,作为民间故事的栽体,故事家群体自然老龄化,甚至相继辞世,民间故事的传承遭遇到了空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宗教篇在地方志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指出首轮志书中的宗教篇不足,如沿袭旧志,缺乏新意;多为记“教”,鲜有记“人”;脱离现实,回避问题;设置失当,记述简单。并对第二轮修志中可能会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第二轮志书应全面反映宗教篇的时代特色,并对如何写好宗教篇提出主张。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宗教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玮  毛国庆 《攀登》2004,23(3):92-95
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对我国宗教产生了种种影响.因此,准确把握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由此带来的对我国宗教的影响,将有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进一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的大局和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学说,不仅在西方,就是中国,从古到今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只不过西方的功利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到明清以后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逐渐衰落。建国以来,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我们对传统伦理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和充分的研究,致使有的人把古代功利主义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划上等号,全盘否定。在当前,重新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功利主义思想并给予正确评价,这对于弘扬中华传统伦理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文献史料,详细论述了古道丝绸之路陆路之穿越戈壁绿洲的西域丝绸之路和跨越北方荒野草地的草原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其中尤其对西域丝绸之路的南、北、中道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叙述,认为西域丝绸之路南、北道是在古代东西各宗教传播发展的地区。同时,还认为西域丝绸之路是传承古代东西文明和东西诸文化的金桥。  相似文献   

10.
《文史天地》2009,(8):88-88
我们在戏曲和小说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一旦得中状元,马上就锦袍加身,高官厚禄,封上御史或巡按,大权在握。可惜,这只是小说家的虚构。实际上,在历史上,新科状元的地位历来都不高。即使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新科状元初任官一般也只能做个承事郎,在文官官阶中只是第28阶,实甚低微。明清时期,新科状元照例担任翰林院修撰,官秩只有从六品,地位也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颜松 《新疆钱币》2004,(1):11-14,18
历史文献和近年来的考古资料都说明,新疆早在远古时代就和中原地区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在新疆的史前考古文化中,新疆细石器文化与甘肃、内蒙等地细石器文化内涵基本相似。在古楼兰遗址、哈密五堡、鄯善洋海、和静、木垒等地古代墓葬的发掘中,都曾出土三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两河流域先民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神创造并为神服务的,人类没有永生,死亡是命中注定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名誉和为神服务;人死后亡灵都要进入地下世界,地下世界是黑暗凄凉、阴森恐怖而不值得向往的。这种生命信仰和死亡信仰反映在祭司神学集团编造出的一系列神话、史诗等宗教文学中,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万辉 《文物世界》2005,(5):23-24,22
现在,晋文化得到空前的传播和弘扬。但从历史的、考古的、地域的、文化的几种不同的概念看,存在着含混。研究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规范使用。晋国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从历史、考古两方面进行研究,这是研究晋文化的基础。距今五千二三百年,我国进入了方国时代。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研究的新成果,已得到学界公认,今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正>福州一直是中国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有着悠久的港口历史和发达的造船工业。历代福州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不畏艰险,跨越海洋,从事瓷器、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的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传播,留下诸多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本文通过对明代以前文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物史迹的整理研究,旨在揭示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论证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悠久的港口历史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两河流域先民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神创造并为神服务的,人类没有永生,死亡是命中注定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名誉和为神服务;人死后亡灵都要进入地下世界,地下世界是黑暗凄凉、阴森恐怖而不值得向往的。这种生命信仰和死亡信仰反映在祭司神学集团编造出的一系列神话、史诗等宗教文学中,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宣扬宗教教义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谓古代,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到公元七世纪中叶一千余年的时期。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古波斯帝国开创成长的时候;公元七世纪中叶,正是萨珊王朝波斯帝国灭亡的时候。所谓西亚,指的是中国西部边境以西,直到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一大片土地:西北包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徐立平 《神州》2013,(21):208-208
该文通过把劳动法与其他法作比较后,可以看出,劳动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珠江文化在我国文化地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珠江文化指我国南方热带地方珠江流域地区的文化地带而言。通常可与岭南文化同义,亦即陈寅恪、岑仲勉所谓“南学”。他们在50年前即说今后“南学”应加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密切。研究不同区域宗教与文化景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开展宗教旅游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宗教与宗教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中国宗教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旅游的开发:①进行区域宗教研究,开展宗教旅游;②深究宗教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宗教旅游项目;③保护宗教旅游资源,构建协调的文化景观;④解放思想协调关系搞好宗教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南北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大致是以淮河为分界的。本文从气候、农作类型、九州四渎和分裂时期南北对峙等4个方面,论证淮河在中国古代为南北方分界的地位。认为:淮河南北气候的不同,奠定了南北差异的自然地理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农作类型的不同,为南北人文差异提供了物质条件。淮河在九州中的分界特征,对秦以后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淮河在四渎中自然标识特征的突出,使其更有资格成为南北的分界线。同时,在分裂时期的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淮河多为分界线或准分界线。以上多种因素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淮河的分界地位,这对关于中国古代大一统疆域的考察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