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日报》草创于民国初年,是国民党中最有历史的报纸。发起人为中华革命党上海方面领袖人物陈英士,主其事者为民国元老人物邵力子,主笔叶楚伦。馆址在法租界天主堂街。后经两度迁移,至公共租界山东路。1920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总统府,因上海是全国舆论中心,《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在上海惟一的宣传机关。该报一开始就高揭反袁大旗,介绍革命理论,宣传自由思想。是一份具有进步色彩的报纸。不仅为封建军阀所忌,内遭当局干涉,甚至连日本人也对此素不相容,不断加以破坏和压制。 以挑起和制造一连串阴谋事件为口实,借以激…  相似文献   

2.
邵力子办报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为了当时的形势和加强宣传的需要,决定在上海创办报纸,由复旦大学国文教师叶楚伧与邵力子负责开办《民国日报》(地址在上海望平街)。1916年1月22日创刊后,英租界当局及巡捕房常无理阻挠,又经费拮据,入不敷出,邵力子等常以复旦的教薪所得,为报社垫款,并借债度日,克服困难。1920年间,上海《民国日报》一再拖欠各通讯社的稿费,以致各社对该报停发中外电讯等稿。邵力子接连数晚,以访友聊天的方式,走到邻近《申报》馆楼上编辑部,谈笑之间,一目十行似地记住了摆在桌上的一部分电讯稿的内容大意,回到《民国日报》编辑室,就忆述出…  相似文献   

3.
《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6月创刊,社址在广州第七甫100号(今光复中路),由国民党员吴荣新等集股自办,在广州《新民国报》的基础上改组而成。1924年7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由国民党广州特别市党部接办。10月27日,该报收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办,社长陈秋霖。1925年8月21日,廖仲恺被刺,  相似文献   

4.
最早提出“五卅运动”概念的是国民党在上海的机关报《民国日报》。五月三十日反动派枪杀学生市民造成了流血惨案,次日,《民国日报》在第十版“本埠新闻”栏内以《昨日南京路之大惨剧》为题向全国人民披露了惨案的真相。六月二日,《民国日报》在第三版以《各地学生加入“五卅”运动》为题报道了南京、无锡、苏州、松江等地学生集会、游行、  相似文献   

5.
1927年4月 5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申报》等上海大报都以显著的位置,刊登了陈独秀和汪精卫发表的《国共两党领袖联合宣言——告两党同志书》(简称《宣言》)。《宣言》称: 只有不愿意中国革 命进展的人,才想打倒 国民党,打倒三民主义。国民党“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 我们应当站在革命观点上,立即抛弃互相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 谣言,相互尊重,事事商 协,开诚进行,政见即不 尽同,但根本必须一 致。 然而,这个史称《汪陈宣言》的油墨未干,7天之后,就被蒋介石抛弃了,他突然在上海动手,悍然发动了…  相似文献   

6.
书痴曹聚仁     
柳哲 《文史月刊》2013,(3):64-65
链接>>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兰溪人。民国著名记者、作家。191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任学生自治会主席,主编《浙江新潮》。1921年来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在爱国女中任教,受知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先生,成为  相似文献   

7.
邵力子(1881—1967),原名夙寿,字仲辉,浙江绍兴陶堰乡邵家楼人。前清举人。上海震旦书院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主持上海《民国日报》。曾任黄埔军校秘书长,甘肃、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央监察委员,又曾任驻苏大使,国民党参议会秘书长及旧政协会议国民党代表等职。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奔走折冲,对和平颇为尽力,故有“和平老人”之称。解放后任民革中央常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政务院政务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协总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33年5月5日邵力子奉国民党政府命令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3年6月20日至1936年12月21日在陕西主政期间,立志开发西北和陕西,邵力子经常说:“要开发西北,先要救济  相似文献   

8.
1924年2月18日,上海出版的《民国日报》以《武昌市政五千万大借款竟成立》为题,大篇幅报道了武昌市政筹备处意图委托英国人向伦敦资本团借款5000万元进行市政建设之事。报道详细记述了借款的内容,称该项大借款"且美其名曰垫款,以此遮掩社会耳目,用心固为奇巧,而断送土地主权,其罪实不可逭也。"此报道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长沙《大公报》、《上海晚报》等报大量发表旅居外地的湖  相似文献   

9.
1927年,黄炎培被国民党视为“反动学阀”遭到通缉,中华职业教育社也被查禁.匆忙中,黄炎培跑到日本占领下的大连避难.1931年,国民党撤销了对他的通缉令后,黄炎培回到上海开始着手恢复职教事业. 晤面蒋介石 一天,邵力子先生来到中华职业教育社.邵力子是黄炎培的老朋友,两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就曾是同窗,彼此非常了解.邵力子此次来,是受蒋介石之托,约请黄炎培去南京晤面.  相似文献   

10.
《北华捷报》是由英商创办的一份重要的近代在华西文报纸,其初衷是服务在沪外侨,开拓中国市场。由于与英国在华外交机构及租界当局关系密切,该报在来华西人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仅西方人多在该报发表西人对华观感,关注中外情势的中国人对之也十分重视。自太平军投书该报批评列强助剿政策开始,中国人即在该报发表文章,在一些涉华问题上与西方人进行论辩。本文尝试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对晚清时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文章的基本情况做一总体考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的文章大多与中外关系有关,西学东渐、传教问题以及中国治权等问题皆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争。对这些文章及其引发的反响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北华捷报》,它并非仅仅是在华西人独霸话语权的新闻媒介,中国人亦能通过亲自用英文撰写或翻译的形式,在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版本陈望道,1891年1月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打算译成中文。《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相似文献   

12.
正南社诗人叶楚伧(1887-1946,原名宗源,字卓收,国民党元老,楚伧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所用的笔名),嗜酒如命,称他"酒鬼",大概不会太离谱。1916年,叶楚伧与邵力子合办《民国日报》并担任总编辑,报馆穷得要命,常常没有钱买纸张,有时候竟连员工们的工资也发不出。叶楚伧就把老婆的首饰送进当铺,借以维持报馆的  相似文献   

13.
<正>杂文初试锋芒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却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  相似文献   

14.
齐春风 《历史研究》2012,(6):163-173
陈德征,字待秋,浙江浦江人,1899年生。①他是国民党执政初期重要的中层干部,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长、上海特别市教育局长,同时兼任上海《民国日报》总编辑。1930年10月12日,应蒋介石之召赴南京谒蒋,次日被蒋扣留,拘押于宪兵营,②直到1931年12月17日才被释放。③关于陈德征被扣押的原因,30年来有一种颇流行的说法,称他因选举中国名  相似文献   

15.
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出版了杨杏佛创办与主编的《民族日报》。历年来,史学界对《民族日报》专文介绍的很少,故不揣浅陋,特介绍如下。杨杏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左派,甚受孙中山、宋庆龄等人的器重。在五卅爱国反帝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国的形势下,杨杏佛在宋庆龄和共产党人的支持下,于1925年6月10日在上海创办了《民族日报》。《民族日报》每日4版8开,6月25日出版第16期后,因受北洋军阀的压迫,人力财力见绌,只得遗憾终刊。该报的通信与发行所是上海华界宝山路天吉里35号。  相似文献   

16.
1925年5月15日,日本人开枪打死纱厂工人顾正红。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宣传声援工人,被英国巡捕逮捕100多人。随后,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者,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和“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等口号,声震入云。英国巡捕突然开枪射击,顿时血肉横飞,当场死11人,伤数十人,被捕数十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当时上海虽然有《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但舆论一片沉寂,反映冷淡,个别报纸也仅仅作了简单的报道_面对群众汹涌澎湃的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王乐天是现代著名漫画家,全国政协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创作了几十幅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要求民主的漫画,用笔名发表在《新民晚报》和《联合晚报》上,并由此与两报的老总赵超构、陈翰伯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8.
郦千明 《文史天地》2012,(12):14-17
一、和柳亚子“诗见”不合起争执成舍我(1898--1991)原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下关。他本名成平,“舍我”是投稿时的一个笔名,语出《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豪气干云,目空一切。民国初年,成舍我来到上海,因向《民国日报》投稿,得到该报负责人叶楚伧的赏识。不久,他被揽入报馆做校对和副刊编辑。当时.他已加入柳亚子等人组织的文学团体南社,便经常在自己编辑的副刊上发表南社社员的诗作。  相似文献   

19.
诗僧苏曼殊名元被,字子谷,小名王郎。其父为中国人,其母是日本人。他188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1918年卒于上海广慈医院。苏曼殊才气横溢,精通中、日、英。梵文等多种文字,在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绘画等多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作品流传在国内外有30多种,产生一定影响。于右任曾赞曰“曼殊诗格高超在灵明镜中。”柳亚子誉之谓“不可为一,不可有二。”苏曼殊曾两度遁入空门,虽身托佛祖,仍心系红尘。1912年国民党大型报纸(太平洋报)在上海发行,苏曼殊应邀担任编辑,他的作品也多在该报发表。当时辛亥革命先驱叶楚伦任《太平洋报》总…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30年代在镇江曾经有一份报纸叫《江声日报》,该报创办人刘煜生为江西人,大革命时期曾接受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抵镇江后,刘煜生立志以报纸唤起民众,遂创办《江声日报》,自任经理与总编。取报名“江声”是喻指镇江百姓代言人。刘因其在报界的影响,被推为镇江报界公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