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扎念琴是藏民族特别宠爱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凡藏族居住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地流传。它的音质柔美、悦耳,具有藏民族善良、热情、沉稳、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扎念琴主要流传在日喀则地区的大部和日喀则、江孜、拉萨等城镇。山南地区并不是一个扎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2,(3):17-17
扎年.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悦耳动听之声”。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由第巴.桑结嘉措编著的《眼耳意之喜筵》中.就详细介绍了扎年琴的历史和种类.琴弦的结构分指法和各种弹奏技法,并附有大量的日卡尔鲁(宫庭乐)曲谱和扎年琴弹奏的文学乐谱。在大昭寺壁画反映的1300多年以前藏王松赞干布十善法册的宏伟庆祝场面中,可看到三把扎年琴弹奏的情形。据《拉达克王统记》记载.“在很早时出现了星辰.而后出现了红光.此后太子格曲时期.出现了四音现象及扎年。”  相似文献   

3.
《元史》卷一九《成宗纪》大德二年 (公元 1 2 98年 )五月己酉条载 :“诸王念不列、妃扎忽真诈增所部贫户 ,冒支钞一万六百余锭 ,遣扎鲁忽赤同王府官追之。”同书卷二○《成宗纪》大德五年六月条又载 :“赐诸王念不烈、妃札忽而真所部钞二十万锭。”大德五年七月条又云 :“给诸王妃札忽而真及诸王出伯军钞四十万锭。”《元史·成宗纪》这几处提到的诸王念不烈 (列 )及其妃扎忽 (而 )真不见于《元史·宗室世系表》和《元史·诸王表》 ,限于资料 ,中外学者也从未涉及这一问题 ,其世系所出、分地所在始终是治元史者存疑的问题之一。笔者在研究…  相似文献   

4.
撒梅人把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称为“过小年”,那个高兴劲不亚于过大年——春节。这一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晚上老人要祭牛王会、念牛王经。还要把吃剩的鸡骨头拿去烧了,点燃麻杆火,边烧边祈祷,念些“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畜平安”之类的吉利话。老妈妈要把姑娘们在五月端阳节扎在手腕上的五色彩线剪下来用麻  相似文献   

5.
傍晚6点半,拉萨北京中路的“红树林”网吧二楼,旦增达娃、扎西平措和索郎尼玛走进房间。巨大房间里散乱地摆着吉他、六弦琴和架子鼓。这就是西藏第一支摇滚乐队“天杵”的排练场地。  相似文献   

6.
窦忠如 《纵横》2012,(8):48-52
神秘的古琴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弹拨乐器,古琴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创制而成,古谓之为“琴”或“瑶琴”,而今还有“七弦琴”之称。不过,最初的古琴只有五根弦,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便增加一根弦为六弦琴,到了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添一根弦,故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相似文献   

7.
朱岩 《纵横》2012,(2):46-47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浙江杭州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七月派”代表诗人,也是卓有贡献的文艺理论家。1955年因“胡风案”被捕并于10年后被判12年徒刑,1967年含冤死于狱中,1980年获得平反。著有长篇小说《南京》(《南京血祭》),诗集《无弦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汨罗龙舟竞渡习俗的研究来阐述“点化”这一概念,它的理论体系与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一脉相承。借助这一概念,试图阐述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在“触媒”的作用下,通过“点化”来完成“状态”“过渡”的。“点化”这一概念适用的广泛性,不仅能够使持续几百年的“历史状态”发生转变,同样,也能够让日常仪式的“状态”发生转变。通过“点化”,各种“状态”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相对于以往的人类学研究,“点化”这一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两种“状态”在转换过程中的玄机,它展现了在当今的社会中,静态的各种“状态”是如何动态地实现过渡的。通过对“点化”这一概念的实证性研究,我们还能够发现这一过程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它通常发生的情境。试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许多生动而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扎坝的走婚习俗扎坝大峡谷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南端,海拔2720米,东邻道孚县八美区,南与雅江县接壤,西与新龙县毗邻。辖仲伲、红顶、亚卓、扎拖、下拖5个乡,近6000人,距离道孚县城72公里,距离成都约620公里。 笔者在道孚生活已有近30年,对扎坝地区独特的语言和臭猪肉虽然听说过,但却对“扎坝走婚”一说并不知情,也不知道“走婚”到底是怎样。直到2003年5月到扎坝地区的红顶乡任党委副书记,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才对“扎坝走婚”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刚刚卷起,地处边陲的昆明,大批老干部纷纷落马,继省委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阎红彦被打倒之后,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也被冠以“走资派”,批斗得躲到干海子炮四师的幼儿园里。直到1967年2月12日,才把他接到北京,住在总参招待所海运仓后小楼“保护”起来,这里有靠边大区职干部近一个排,在大食堂就餐,开了三桌。招待所的服务员,扎着羊角辫,穿着军装的小姑娘,精神抖擞地念《毛主席语录》,不是《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便是“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时间一长,“走资派”们倒觉得舒心了。你…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09,(11):32-32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俗称“扎花布”、“印花布”、“疙瘩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东汉时期,白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染采纹秀”之法。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如今,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国学”这个名词是梁启超、章太炎、邓实等人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则是从欧洲学得“民族国家”观念之后,针对自己的情况创造这么个词。中国人把这个词引进之后就顺带把“民族国家”观念也引进来了。“民族国家’砚念中的“国家’,和中国原有的“天下’砚念中的“国家”,涵义很不一样。“民族国家”观念中的“国家”核心内容是“土地”、“人口”、“政权”三要素,“天下观念”中的“国家”,除了这些之外,涵义较为广泛,还包括:  相似文献   

13.
耶苦扎散记     
听说家乡要恢复间断了十六个年头的节日——“耶苦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耶苦扎”是我们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间属牛日开始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和“嘎他帕”(过新年)一样隆重、热闹。可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这个节日被宣判为“四旧”而破除了。又到了过“耶苦扎”的日子。这几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群众生活的提高,很多地方已恢复过这个节日了,而我的家乡则是第一次。回忆儿时参加这节日的情景,我的  相似文献   

14.
恽丽梅 《收藏家》2008,(9):88-88
乾隆皇帝处处效仿其祖父,曾篆刻宝玺1800余方,是康熙帝宝玺的十几倍。他当太子时就刻有印章70余方。根据《乾隆宝薮》统计,乾隆帝“八徵耄念”及“八徵耄念之宝”有63方,“自强不息”45方,“古稀天子”及“占稀天子之宝”42方,“犹日孜孜”24方,“乾隆宸翰”24方,“惟精惟一”13方。其中,“乾隆宸翰”、“惟精惟一”等属闲章。  相似文献   

15.
198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从五常县、宾县征集了一批金代铜镜。其中一面仿宋八角菱花形铜镜,极为罕见。镜体薄,呈灰白色。边缘窄,为八角菱花状。直径14厘米。镜背是由水波纹和花草植物组成的浮雕图案,中有一钮,钮上侧斜刻一行女真文字及一押记符号。即“”“”。经女真文专家金启孮先生亲自指教,及对照《女真语言文字研究》,确认这7个女真文字的汉释应是“上京扎木猛安记”。“()为上,“”为京,“”为扎,“”()尚无音考,“”为木,“”为四千,也读作猛安。“”为“上京扎木猛安”的花押符号。  相似文献   

16.
合水唢呐     
唢呐,是陇东人民生活和婚嫁丧葬等民俗活动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乐器。 素有“唢呐之乡”之称的合水县,到处都能听到悠扬悦耳、高昂激情、婉转优美的唢呐声。每逢娶媳嫁女、丧葬祭奠或老人寿诞、乡村庙会、喜庆祝典等民俗事象,都要请一个唢呐“班子”,大大热闹一番。 合水县唢呐班子没有固定人数的限制,少则一两人,多则十几人为一个“全班子”。现在农村过事(方言指喜丧事),多请一个“全班子”,颇有声势。唢呐班子的乐器齐全,配有板胡二胡、三弦子、鞭鼓、小锣等,再架起高音喇叭,吹奏的效果更为洪亮悦耳。唢呐乐队成员都会演奏…  相似文献   

17.
曾红兵 《丝绸之路》2009,(13):45-48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  相似文献   

18.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陈金龙“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个用来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完整概念。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史学界早几年有过热烈讨论,认识基本上趋于一致。至于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史学界尚无专文考察。特别是究竟何时开始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9):211-211
伊斯兰教历中,斋月九月,是听命《古兰经》中真主所示而设。作为伊斯兰教”五功”——念(念古兰经)、礼(礼拜),斋(封斋)、课(缴纳天课)、朝(朝觐麦加)之一,“斋”可令信众寡欲清心,以近真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艺术中,没有人能绕开观念。雕塑家向京曾经是“反观念”、“反当代”的,她厌烦策展人、评论家动不动就说,“你做得不错,可这东西太不当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