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域的史料观念:谢国桢对明清笔记小说价值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家谢国桢在明清献的长期研究中,较早地发现明清笔记小说类献对明清社会史研究的价值,认为它是对正史材料的重要补充,从而拓宽了传统史料的界域和范围。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谢国桢长期致力于明清笔记小说的搜集和介绍,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升华出关于其价值、内容分类和发展阶段的理论,还提出了可行的明清笔记小说的整理计划并亲自付诸实施。这些是谢国桢史学思想和实践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林凤祥是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之一。他为太平天国革命英勇奋战一生,最后壮烈牺牲,是一位值得歌颂的农民革命英雄。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年龄、出身和履历,过去史籍记载的不但简略,而且互有出入。尤其是关于他的籍贯问题,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物籍贯的确定是地方史志研究中的一项理论课题,也是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关于历史人物籍贯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郡望、祖籍和出生地三个方面,侨置郡、县人物的籍贯和游牧民族政权属地人物的籍贯也存在争议。由于历史人物籍贯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得到解决,实践中也未形成共识,史志工作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处理具体历史人物,随意性较大。因而,正确解决历史人物的籍贯问题对史志工作的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谢国桢 ,号刚主 ,1 90 1年 4月出生于河南安阳 ,1 982年 9月 4日病逝。我国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及版本、目录学专家。谢国桢生长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自幼从祖母诵学《诗经》、《唐诗三百首》等 ,稍长从家庭塾师学习。 1 91 9年春 ,1 8岁的谢国桢与胞弟从家乡来到北京 ,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大学预科。连续三年报考北京大学文科 ,未中。后承吴北江 (桐城派大家吴汝纶之子 )教督 ,学习古文诗词 ,并兼做家庭教师 ,半教半读。 1 92 5年夏 ,谢国桢以头名考取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 ,在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教诲、指导下从事史学研究 ,…  相似文献   

5.
谢国桢是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和文献学家。他对方志的认识是志书与史书相辅而行。在他看来,方志学的流派可以分为"史法"派和"史实"派;方志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雏形期、形成期、繁盛期三个阶段。谢国桢对方志的认识决定了他在历史研究中重视对方志的运用,在南明史、清初史、社会经济史、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皆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林凤祥藉贯考孙淑彦,王云昌关于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的籍贯,众说纷纷,各执一理。1980年出版的具有权威和广泛影响的《辞海》(缩印本)一书,干脆来个不下断言,谨慎地说:“广西武鸣人,一说广东揭阳人、”本文试图运用史料来考察这位农民英雄的籍贯,以就正于史家...  相似文献   

7.
杨贵妃是广西容县人周宏关于杨贵妃是哪里人,由于传记多不加叙述.而引起后人的东猜西测,争论不休。后人因她为杨玄琰之女,故以杨玄琰的籍贯或转徙地为其籍贯。杨玄琰的祖父杨江原为华州人,因追随杨玄感反隋,杨玄感失败后,杨汪被迫徙居蒲州永乐,所以有人便说她是山...  相似文献   

8.
宋燕鹏博士新著《籍贯与流动——北朝文士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籍贯与流动》),在古典文学与历史地理交叉视野下研究了北朝文士文学创作与籍贯流动之互动关系,可谓一次学术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关于他的籍贯问题至今尚有疑义。《宋史》说他是舒州人;《宣和画谱》和《东都事略》(南宋王著)说他是舒城人;新版《辞海》《辞源》以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又有舒州舒城人这一提法。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史料,拜访了一些方志学家并进行了实地考...  相似文献   

10.
谢国桢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 ,从事史学研究五十余年 ,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更是突出。他写下十多部学术专著 ,数百篇论文、札记 ,编纂数百万字的史料汇辑 ,成为当代明清史研究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元代杂剧作家史樟,关于其籍贯有二说,一为"真定说",一为"永清说",本文提出二者当以"永清说"为是,并考述"真定说"产生之缘由。  相似文献   

12.
名妓赛金花以她的浪漫史引起国人注意,小说《孽海花》的问世,更把这个青楼女子“炒”得火热,一时间,成为报刊竞相报道的新闻人物。然而关于她的籍贯,近一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颇多争论。 最早作文述及赛氏籍贯的是诗人樊增祥。他有一首《彩云曲》咏赛金花事,曲云:“况兼苏小是乡亲”之句,即是说她与夫君洪钧同为苏州人。 此说似乎得到郑逸梅先生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选载朱文钧先生遗著《欧斋石墨题跋》一书中的一部分,这里继续刊出另一部分题跋,以飨读者。谢国桢先生生前为此书所作的小识,一并发表在本文之后。  相似文献   

14.
唐代高僧籍贯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僧尼数量非常之多。但是,这些僧尼在全国的分布,我们已无从查考。能够为我们所利用的只有当时高僧的材料。唐代近三百年间,高僧大德辈出,考察他们籍贯的地理分布,是揭示唐代佛教地理分布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拟据唐道宣《续高僧传》,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对唐代高僧籍贯分布及其变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一高僧籍贯分布的轮廓前述三《高僧传》记述高僧籍贯的方式,有三种情形:(一)直接称某僧为“某地人”,或某僧“生于某地”。但是,有时在行文中称“某地释某”…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华林甫秦岭是一条中国地理上很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景观,秦岭南北的差异都十分显著。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亦复如此,秦岭之北的京畿地区(相当于今陕西关中平原)出了一百多位宰相,而与关中仅一岭之隔的剑南道和山南西...  相似文献   

16.
蒋秀秀 《神州》2012,(17):2-2
松浦友久提出的“客寓意识”的渊源基于李白的生地和家系。关于李白的籍贯,近人胡怀琛先生对其叙述很有概括性,他列举八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一些历史名人的遗迹、遗址以至籍贯,往往引发争端。关于后赵皇帝石勒籍贯的争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2001年11月2日,《山西日报》时尚周末版刊发了李延芝、谢占杰二位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根据是和顺县有“石勒村”与“李阳镇”;2006年7月,《山西日报》又在“经典山西”栏目内,分两期刊载了《千载悠悠石勒墓——寻羯族  相似文献   

18.
“削鼻班”事件是发生在明末清初金坛、溧阳地区的一次奴变事件,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个问题,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在《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江南的影响——“削鼻班”和“乌龙会”》中有所涉及。但该文论述尚不够详尽,某些观点也有可商议之处,因此有必要重新加以讨论。 一、对《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江南的影响——“削鼻班”和“乌龙会”》一文的商榷 削鼻班事件发生于金坛、溧阳二县。其记载散见于方志及私人笔记中,集中载述此事的在金坛有于墉《金沙细唾》,在溧阳有周廷英《濑江纪事本末》。《金沙细唾》主要记述了甲申(1644年)五月和乙酉(1645年)六月发生在金坛县境的两次奴仆暴动;而《濑江纪事本末》则记载了乙酉(1645年)五月至十一月发  相似文献   

19.
《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进士籍贯刊误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列表的方式,论述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存在的6种进士籍贯刊误现象,即:省际进士籍贯刊载互误、省内进士县际籍贯互误、进士籍贯标注字误、以俗名标注进士籍贯、以府名标注进士籍贯及以府、县二级标注进士籍贯。文章并较细致地探讨了该书出现这些刊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安禄山的籍贯,两《唐书》《安禄山传》及《资治通鉴》都称其为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人。看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其一,《旧唐书》的作者刘昫是五代后晋人,《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都是宋代人,距安禄山所处时代较远,对安碌山的籍贯不可能了解得很具体,加上安禄山本身所具有的神秘色彩,更为这些史家增添了不少模糊印象。所以,我们若从与安禄山同时代的人对他的称呼进行明察暗访。不难寻出他的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