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志设有专门记载人物的篇(卷),下设人物传、人物表。新志除了继续沿用旧志人物传、人物表的体裁,还创设了人物简介和人物名录的新体裁。新志创设人物简介是体裁创新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编写人物简介,需要掌握收录范围,制定收录标准,规范记述内容,明确编写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蕾 《沧桑》2011,(2):7-7
人物是综合性地方史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编史志中人物多采用人物传、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表和人物名录等5种形式。新编史志人物应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入志人物应做到古今皆收,但为了突出志书的时代特征,更好地发挥人物志的教育作用,新编人物志,应详近略远,以近现代人物为主。入志人物还应看他是否对社会和历史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有无突出的贡献。记述历史人物,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历史交接时期的准确说法。  相似文献   

3.
梁燕鸣 《广西地方志》2010,(4):10-13,29
二轮修志一些市县志评议稿出现以人物简介方式写在世人物的现象,在坚持"生不立传"原则的情况下,要避免采用人物简介的方式为在世人物变相立传。二轮修志要加强对人的反映,以事系人应该与人物传、人物表相提并论。大事记收录人物以及人物传、人物表和以事系人,都要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避免人物入志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4.
方志人物编的体裁有人物传、人物表、人名录。首届新方志中人物传的主要问题是:有的用人物传略代替人物传,有的人物传略和人物传并用,有的增设人物简介,以简介形式为生人立传;人物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将各类人物合列一表,有的表、录混淆,有的未设人物表:人名录的主要问题是:名为人名录,实际上是人物表或人物简介。续修方志应注重规范人物编的体裁。  相似文献   

5.
蓝日基 《中国地方志》2012,(4):31-34,4,5
人物是地方志书要认真记述的重要内容。人物入志是发挥地方志书资治、教化、存史功能的需要,是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人的作用的需要。人物入志的基本做法有:为去世的重要人物立传入志,为在世的重要人物写简介入志,列各类型的人物表入志,随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机构内容记述历任正职领导姓名。记述人物要注意解决记述内容见事不见人的问题;解决为在世人物立传的问题;解决人物入志范围过宽的问题;解决写人物简介和人物传略界限不清问题;解决记述人物出现错漏问题;解决人物传、人物简介排序混乱的问题;解决领导人照片入志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物研究向来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史学潮流的变化,人物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取向。从近年的傅斯年研究来看,人物研究不再局限于人物本身,而是转向与人物相连的历史:由人看事,以此观彼,知人论世。这样,人物不再是研究对象,而是变成了一种研究路径,由此可无限扩展人物研究的范围,并可重现立体动态的历史场景,从而使历史人物在一定的时空中得以复活。  相似文献   

7.
方志人物传记应有别于普通辞书、年鉴、报刊等的人物传记。传记人物要遵循以本籍为主,客籍为辅的原则;记载非国史人物与国史人物应把握要点,注意记述的侧重点。人物生卒年月日、籍贯、家庭出身、墓葬地的记载要详细;对于人物生卒年时序的排列,传记人物应以卒年为序,记述在世人物方以生年为序。  相似文献   

8.
正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只说说我是怎样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或者说"物化"。离开朗读的中介,儿童往往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呢读出人物的轮廓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10.
人物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村志编纂方兴未艾,但村志人物编纂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亟待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以2015年以来广州地区编纂的4部村志为蓝本,从人物篇目、收录范围、记述内容、人物排序四个维度展开综合分析,并对如何编修村志人物提出三点建议,以期提升村志人物的编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罗解三 《广西地方志》2004,(1):41-42,20
清代著名学者郑献甫纂修《象州志》重视人物入志,记载人物众多,把人物放在全志突出地位,注重记载人物的实绩,让志书发挥教化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志书人物简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考察人物简介的缘起,综观当代志书人物简介实际,对人物简介体裁作了肯定评价,同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人物简介进行改进和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邱新立 《中国地方志》2023,(3):4-17+124
志载人物,或专书记载,或作为志书中的一个门类。新编地方志,既有专篇人物记述,也有以事系人,人随事出。志传人物,群体人物传是主流方式。两轮修志,志传人物存在简历化、平面化等问题。深化志书人物记述,克服志传人物空泛化等问题,表现形式、记述方法等的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技法指导】 人物小传,传记文的一种,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小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人物小传写出后,要让读者能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活动经历和思想。那么怎样写好人物小传呢?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人物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历史人物研究,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特点。解放以来,人物研究在史学领域中占相当的比重,硕果累累。但另一方面,历史人物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人物或人物的政治活动,视野和课题比较狭窄,研究手段也相对陈旧,同一人物争执也常常会比较激烈,长期相持不下,从而影响了人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拓。这些现象出现,说明历史人物研究的理论原则需要深入探讨,笔者就此谈谈思考所得,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苏友红 《民国档案》2007,(3):141-143
由江苏省社科院徐友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蔡鸿源等编撰的大型工具书《民国人物大辞典》修改增订版,最近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民国人物大辞典》(增订版)对1991年出版的《民国人物大辞典》所收录的12000个人物辞条全面进行了修订,并查补了人物的卒年,同时增补了约500  相似文献   

17.
从这一期起,本刊开辟“历史人物学”专栏,它基于以前的“学人与学派”栏目,试图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作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有史料可资佐证的在历史上活动过并对历史起过一定作用的个人。既包既杰出人物、领袖人物,也包括普通人物;既包括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所谓正面、进步人物,也包括反面、落后人物和有争议人物;既包括古代人物,也包括近现代人物。 我们所提出的“历史人物学”,就是以历史人物及人物群、人物链为研究对象,展现丰富生动的历史生活内容,进而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历史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与历史人类学、历史心理学等学科组成庞大的历史科学体系。 历史人物作为生活于一定历史时空中的生命个体,是复杂的和系统的。历史人物学面对这种特点,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美学、人类学、人才学、文学、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物,用多元统一(统一于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的标准去评价人物,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生动地表现人物。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形成、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评价、表现历史人物的理论体系,从而促进我国历史科学的发展。 本刊“历史人物学”专栏,将既刊发用传统方法研究人物的篇  相似文献   

18.
第二轮修志中,有人倡议在续修县志《人物志》里设“人物事录”或是“人物简介”(除原有“人物传”、“人物表”和“人物名录”外),记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有重要贡献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因为这些人物多数尚健在而不宜给予立传。这个倡议引起志界激烈争议。反对者认为,“人物事录”或“人物简介”都是“变相立传”,有悖于“生不立传”的传统(或称原则)。倡议与赞同者认为,“人物事录”或“人物简介”不是“传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英模先进人物事迹及时载人志书,更能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加强志书存史、资政与教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作用,也会使志书内容更丰富充实、更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9.
史苏苑教授的《历史人物评价论稿》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史先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研究有素,造诣颇深。早在1957和1963年,他就先后出版过《中国历史人物简论》及其续集,评价过一批历史人物。他在自己评价历史人物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进行了新的探索。这本书就是他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感受、预示人物命运的艺术手段,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物、故事揉合在一起,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对不同人物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