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弓器,过去在洛阳金村古墓中曾有发现,继而在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又出土二件,满城汉墓出土十二件。可喜的是,近年于秦陵铜车马和秦兵马俑一号坑中又各出土二件。秦代承弓器的发现,填补了从战国到汉之间的空白,为研究承弓器的发展和用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江陵纪南城出土黄武元年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湖北江陵纪南城南水门出土1件三国时期的弩。出土时木臂保存情况欠佳,后依原式进行了复制。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全器由木弩臂和铜弩机两部分构成,缺弩弓。弩臂全长54、臂面最窄4.4、最宽6.6厘米。臂平面略呈亚腰形,侧视上平下弧、两头厚中间薄。臂侧面在距前端9.5厘米处凿有长方形穿孔,长4.5、宽1厘米。在距尾端4厘米处嵌入铜机郭。铜机郭全长17.3、宽4.1厘米。平面呈窄长的"凸"字形。铜弩机由望山及牙、牛、悬刀、枢等部件构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6,(12)
妇好墓出土有28件"铜尺形器",关于其功用,研究者莫衷一是。本文以妇好墓出土的"铜尺形器"为切入点,对商周时期的"铜尺形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与断代,指出其时代主要集中于商代晚期。文章认为,"铜尺形器"就是铜柶,是专门的礼仪用具。文章还依据铜柶在墓葬中的原始位置,分析了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关系,认为铜柶的功用与铜爵、觚有关,并从爵、觚的形制、功用及当时酒的种类,分析了商周时期青铜爵、觚与柶的搭配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长沙扫把塘一三八号战国墓和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战国墓各出土一件弩,弩的臂由二段木料榫卯连接成,根据结构特点考证,笔者认为这种弩为可拆装便携式弩。  相似文献   

5.
邵会秋 《中华遗产》2010,(11):10-11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大墓是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出土了大量的精美随葬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随葬的车器。在车毂、车辐和车舆等各个地方都以金银花、镂空铜花和髹漆装饰,极其豪华。同样非常著名的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车马饰件,其中仅马饰件就有九百多件。在众多的考古发掘中,经常能出土车马饰件,尤其是等级较高的大墓中,车马装饰非常的华丽。古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装饰车马呢?  相似文献   

6.
余杭七里亭墓地发掘了19座战国两汉时期的墓葬,本文报道其中具有叠压打破关系的9座墓葬。M27墓道一侧设耳室的现象较为少见,M27出土的鍪形罐和M29出土的角形器较为少见。七里亭战国汉墓的发掘丰富了江浙地区战国汉墓的资料,为研究江浙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丧葬习俗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经常会出土一种镂空的两端为两叉或三叉的板样器物,多为铜质,银质亦有出土,一般称作叉形器、叉形饰、铜叉、板形器、铜饰品、三子钗、铜饰件等。叉形器多出土于男性墓,也有出土于男女合葬墓。通过考察叉形器的形制、出土位置及伴出器物,可知其应该是用于固定头发的功能性用具,初步推测用于固定假发。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之际的刻纹铜器,一直是国家重要文物,在研究中国美术史和青铜工艺史中具重要意义。1978年3月,江苏省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了刻纹铜箅形器4件。这些刻纹铜箅形器,以形制奇特,纹饰精美,生动流畅,神怪纷陈而著称,是研究古代神话和宗教习俗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三星堆眼形器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数目众多、形式各异的青铜眼形器,是一种独特的化现象,研究其用途与内涵,对于探寻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和宗教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本从研究眼睛与巫的关系出发来论述眼形器的通神功能,并通过探讨三星堆青铜偶像群的身份来管窥三星堆眼形器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0.
兰家坡汉墓位于汉晋时期资中县城的西南郊。M1为并穴合葬墓,可能是夫妻合葬墓。M1A穴出土的铜车马模型既象征墓主生前所乘马车,也象征丧礼用的魂车。铜车的轼上有一圆环,可称之为"■輗"。该车很有可能是一辆"■輗车"。铜车上的轴饰推测是用于固定伏兔、舆的部件。笭是用于置放车马零部件的附件箱。M1B穴随葬的费昂斯狮子饰件与西域、南海等域外文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2.
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壁画墓是汉墓的一种形式,其分区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汉墓的分区,出土壁画墓的区域,必定也同时出土有不带壁画的汉墓,两者的整体发展情况应该是同步的;不同的是,壁画墓的数量在汉墓中只占少数,又集中出土于个别区域,具有  相似文献   

13.
王元甲 《丝绸之路》2011,(20):62-64
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在国内外具有的影响力已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其准确命名至今还是一个遗留问题。以往有关铜奔马的命名,大都是依据其外部形态,围绕铜奔马蹄下所踏飞鸟在鱼目混杂的鸟类科目中到底形似何类而展开的争论,但此类争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困窘和僵持状态。本文力图打破循规,将铜奔马及雷台汉墓墓主人与当时历史环境紧密联系,以全新的观点和立场探寻如何为铜奔马准确命名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出土汉晋时期铜马材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汉晋时期出土铜马的地区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一般是一匹铜马或一匹铜马拉车,但这些地区的铸造工艺差别较大。以铜车马随葬的习俗源于战国王室和秦朝廷;在墓葬中随葬车马明器是汉代的普遍习俗。至于铜车马集中在甘肃和西南地区出现,可能与当地出产铜和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樊友文 《陇右文博》2003,(2):42-42,16
岷县文化馆文物藏品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的青铜弩机,出土于岷县西江乡。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机是装置在弩臂上的发射机械。这件弩机的郭、望山、悬刀及弦钩均完好。郭长11.6、宽3.4厘米,望山无刻度、高7厘米,悬刀长8.5厘米。郭面望山左侧  相似文献   

16.
玉柄形器,由于其形状未见于任何史籍的记载,自从这种器物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以后,其名称、用途等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依据近年来在三代至秦汉墓葬中出土的玉柄形器的数量、造型、纹饰、组合关系等,梳理其发展的大体概况,对其功能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和推测。  相似文献   

17.
海原石砚子墓地清理了10座汉墓,虽大多经历盗扰,但仍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随葬器物。出土器物以陶罐、壶、灶、铜镜、带钩、车马器、五铢钱等器物为主。在随葬器物和体质人类学上都表明石砚子墓地的居民是深受汉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影响的一群混合人群,对研究宁夏地区汉代的墓葬习俗以及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发现了26座东汉墓葬和一座汉代城址,其中14座墓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2008年秋,在大保当镇又发掘了3座汉墓,其中2座墓(M1、M3)出土了画像石。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局部涂有黑色和红色,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神仙羽人、祥禽瑞兽等。这3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早中期。  相似文献   

19.
肖永明 《丝绸之路》2014,(10):33-35
通过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连枝铜灯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西宁陶家寨M9中出土的铜质羽人为连枝灯顶部构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河西地区汉晋时期连枝灯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家村墓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碱厂乡朱家村西南约1公里处。2015年夏,村民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木棺墓(编号XZM1),葫芦岛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已遭破坏,从现场残留的痕迹来看,应为竖穴土坑木棺墓。出土器物仅有铜器一类,主要为兵器和车马器,包括短剑、喇叭形器、辖軎、衔镳、鱼形节约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春秋晚期前后。朱家村木棺墓是近年来辽西走廊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墓地非常相似,为研究短茎式铜剑文化中的"郑家洼子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