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晚清之时,金石考据之风盛行,出土的金石碑刻成为研经订史的重要资料。文人士大夫研究古文字古器物,主要依托即为拓片,拓片既是文献载体亦是研究对象,搜求拓片和研究拓片,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形拓使器物跃然纸上,大小、造型及纹饰、铭文等一目了然。它既是当时文人雅士探讨古器物及辨识古文字的媒介,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纸墨精良、浓淡相宜的精拓,  相似文献   

2.
山东古代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全国存世数量最多,而且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是齐鲁文化的瑰宝。其中拓片技艺在体现和提升山东汉魏碑刻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旧拓中齐鲁先贤的题跋,同样是优秀齐鲁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倪浩文 《江苏地方志》2023,(3):42-45+47
<正>苏州自古崇文重教,办校历史昉自春秋,现存原地办校之学府可上溯至北宋。菁莪棫朴,弦歌不辍,非特诞生了巍巍名校,培养了跻跻名人,也留下了陛陛校园碑刻。据笔者统计,苏州方今存有碑刻或拓片之校园(含曾经办学之所)共180余处,其中碑刻或拓片尚在校园原址的有126处。在校园中,存世的碑刻总量达1300多方。碑毁而存拓片者,去重后数量在400多方。  相似文献   

4.
碑刻、墓志、题记、刻经、刻帖等在我国经久不衰,现存之多,浩如烟海,从内容史料或从字体书法角度,均具有重要价值。河南碑刻流至今日者数以万计,重要者不下数千。本刊从此期起,辟为专栏,拟陆续发表河南重要碑刻叙录,诚望各地、市、县,将未发表过的有历史价值和名人撰写的碑刻寄给我部。文字在千字以内、并附拓片,以便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清代河南碑刻资料》(全八册),王兴亚等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3月出版。本书辑录的是河南各地的清代碑刻,以今河南省的辖区为依据。在编排上以县分编,按年代顺序排次,起自顺治元年(1644),止于宣统三年(1911)。清代碑刻包括碑碣、墓志、摩崖、帖等形式。编者采集了河南各县现存之清碑,又利用了河南博物院、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碑刻拓片,先后查阅各种文献400余种,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标点、核校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康永萍  李俊义 《满族研究》2023,(1):37-44+66
辽宁北镇庙内现存元明清三代碑刻共56通,其中元代碑刻12通、明代碑刻15通、清代碑刻29通。庙内碑刻多数记祭祀之经过,此外还涉及封山、修庙、游山等诗文、纪事,为还原与解读元明清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实地调查北镇庙现存元明清碑刻,现场拍摄原碑及拓片,集中说明庙内现存碑刻信息,遵照原碑,比对众方志所著录的北镇庙碑文,集中汇校,查缺补漏,尊是黜非,继而探析碑文之意,发掘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盛承 《福建史志》2023,(4):34-39+71-72
厦门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同治十二年福州柔远驿《宪示》碑拓片由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主持摹拓,是目前该碑拓片的首次发现。由于碑刻原石已散佚,拓片文字屡经迻录传抄,时有讹脱衍倒,甚至误读等情形,迄今未有人加以校读。本文在识读碑文的基础上,厘清碑拓的存藏源流,梳理碑文的传抄情况,辨正各家迻录文本的疏误,分析碑拓的文献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铮 《文物》1984,(12)
中国历史博物馆在整理馆藏碑刻拓片时,发现一件唐代造像拓片(原造像石已佚失)。拓片左下角钤"簠斋藏石"白文篆书印一方,可知原石曾为清代潍县陈介祺家藏,但未见著录(见图)。它从一个细小的  相似文献   

9.
读《洛阳新获墓志》许顺湛河南各地散存的碑刻、墓志和摩崖题记数量很大,是刻在石头上的文献资料。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故石刻文献的内容具有极其丰富的重要的史料价值。洛阳、开封、新乡、登封等地,现存石刻实物较多,仅河南博物院保存的石刻拓片就...  相似文献   

10.
“丞相诸葛令”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夏,我们在清理馆藏古代字画时,发现一张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令"碑拓片。这是一件罕见的三国时代碑刻拓片。碑文为:"丞相诸葛令。按九里堤捍护都城,用防水患。今修筑竣。告尔居民,勿许侵占、损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碑高0.53、宽0.38米。  相似文献   

11.
河南内黄县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张粉兰1992年夏天,内黄县城关南街农民在拆修房屋时发现一块清代刑戒碑刻(附拓片),现存县文管所。石碑为青石质,呈长方形,长63厘米,宽38厘米,厚3.5厘米。碑面打磨平滑镌刻楷书字体,其它几面没经过细加工。碑面阴刻文字...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北京旗人舍地现象研究——根据碑刻进行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萌 《清史研究》2003,14(1):36-47
本文依据碑刻拓片 ,对清代北京旗人将土地施舍给寺庙宫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主要考察施舍地的来源、施主的身份 ,施舍地的对象、施舍地的影响 ,认为旗人舍地产生了两方面的后果 :促进了寺观大土地的发展 ,又造成旗地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6,(5)
碑刻,记载着中国历史变迁、社会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展示中国古代文法技艺和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石刻多处与室外,长期经受自然环境的风化与人为的扰动,所以保护和提高碑刻文物展示效果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保护多采取围栏保护和喷洒表面加固剂等方法。在多年的保护经验指导下,尝试全新技术,即采用冷裱膜装裱技术对碑刻及拓片进行覆膜,对室外环境下的石碑进行保护。该方法使碑刻的展示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有效的隔绝了环境中有害物质和人为刻划与涂抹,是一种较好的室外碑刻保护办法。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他一生搜求了大量的碑刻、造像、画像、明器、墓志、古币、瓦当、土偶人、绘画等,其搜集文物的地点东至闽、浙,西至新疆,南至桂、滇,北至幽燕,几乎遍于全国。北京鲁迅博物馆现存各种拓片五千多种,抄录的碑刻有一千余页。中原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繁多,自然为先生所重视,因而,他同中原文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它是在我国文字演变的悠久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古代精美的碑志丹书,是前人千锤百炼不断创新和实践的成果,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河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长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存碑志,数以万计。1973年曾从中精选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拓片百品,赴日本国展出。其中碑刻三十品,墓志二十一品,造像题记五十品。这些  相似文献   

16.
张仲明 《文博》2021,(1):88-91
甘肃合水金代清凉禅院敕牒碑是甘肃庆阳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载有金代寺额敕牒的碑刻,其所载的清凉禅院牒在历代金石著作中均未收录。该敕牒的发现,为了解金代佛教寺院管理制度提供了新资料,对研究庆阳地区政治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原碑拓片对敕牒的内容进行了补释,对金代敕牒的格式、获取寺额的程序、缴纳钱数以及敕牒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7,(5)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原徐乃昌所藏金石拓片四千五百馀种。经过整理编目,我们发现部分拓片之中存有相当数量的徐乃昌手书题跋。题跋学术内涵丰富,涉及徐乃昌访碑、交游及对部分石刻问题的考订研究等诸多内容,是徐乃昌学术成就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重要的手稿资料。  相似文献   

18.
姬静  方素平  宫叶英 《华夏考古》2020,(3):116-122,128
专门用于石刻拓片扫描的大型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已经成为制约拓片数字化及拓片资源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研发的专门用于文物高清数字化的扫描设备及其配套软件系统,对馆藏《大唐故寿光公主墓志》拓片进行了扫描,获得了高清晰、高保真的石刻拓片图像,在计算机上再现了石刻拓片的原始风貌。本文介绍了石刻拓片的高清晰高保真图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过程,对拓片文物的保护、共享、研究、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为父作封刻石刻于东汉延熹六年(163),清宣统元年(1909)由罗正钧收入山东图书馆(今山东省图书馆)附设的金石保存所,新中国成立后转交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收藏至今。该刻石为东汉著名碑刻,被诸多金石研究者所重视,但仔细对比原石、拓片,发现以往著录多对其铭文释读不全或误释,或囿于仅见拓本未见原石而对刻石的定性不一。在对刻铭文字进行隶定的基础上,据其形制及铭文内容,可认为该石非墓中石刻,应为墓上祠堂建筑刻石。  相似文献   

20.
《辽文汇》重加修改,增订后以《全辽文》的书名由中华书局再版,这确实为辽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份比较全面的原始资料,然而此书由于校勘工作做得较差,因而错误较多,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由于我手边拓片有限,不可能对书中的全部碑刻进行校勘。现仅就我手边所有或在北京能够借到的拓片和《辽文续拾》等书与《全辽文》中所录辽文进行校勘。顺便说明,辽碑中常常使用简体字,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