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1959年4月初。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剧中有个“南包公”海瑞上场,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吩咐坐在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去借《明史》,他说:“我想看一看《海瑞传》。”  相似文献   

2.
郭建 《文史天地》2014,(6):13-16
正《铡判官》,是京剧、豫剧、汉剧等传统戏剧里著名的包公戏剧目,汉剧列为"四大铡"之一。实际上这个剧目和《探阴山》剧目一样,原来是京剧连台本戏《普天同乐》一剧里的几折,抽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剧目。因此《探阴山》《铡判官》的故事是连贯的,是一个案件的几个段落。全剧《普天同乐》到了近代已经很少全本演出,有的剧种则直接将《铡判官》这个名称代替了原来京剧的《普天同乐》。1950年,新成立的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打銮驾     
郭建 《文史天地》2014,(8):15-18
正《打銮驾》是京剧包公戏的一个传统剧目,也是各个地方戏主要的包公戏之一。川剧有《打銮清官》,汉剧有《打金銮》,滇剧、湘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豫剧都有此剧目。至今还在舞台上频繁演出。拦道的贵妃这个剧目说的故事,还是和一贯的包公戏路子相承,由元代杂剧《包龙图陈州粜米》的故事演绎而来。说的是陈州旱荒三  相似文献   

4.
郭建 《文史天地》2014,(4):16-19
正一、铁面无私铡亲侄《铡包勉》是现在很多传统剧种都有的包公戏剧目。京剧还有1951年由谭富英、裘盛戊改编的剧目,改名《铁面无私清官谱》。该剧的故事,是说包拯奉旨往陈州放粮,丞相王延龄、太监陈琳与司马赵斌同至长亭饯行。包拯的侄儿包勉也来为包拯送行。包拯自小因丑陋被父亲驱逐,由嫂子吴妙贞哺乳,故与嫂子有母子之情,与包勉有兄弟之亲。送行会上,包勉私下告诉赵斌,自己充当县令受贿十万两银子,已经被革职。赵斌故意当众告诉包拯,包拯打算判处包勉死刑。王延龄、陈  相似文献   

5.
郭建 《文史天地》2013,(12):10-12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元代著名作家关汉卿的名作。这部剧作既描写了普通百姓与权贵之间的直接冲突,也描写了继母甘愿牺牲自己的亲生子来保全夫家血脉的“贞烈贤达”,更有包公保全孝子慈母的的神奇断决,情节发展超乎观众的想象,因此是一部重要的包公戏剧目。  相似文献   

6.
“所有东西都留不住。”开场前,屏幕上打出这行字。这是我第二次看香港浪人剧场的戏,拜青戏节所赐,连续两年把他们带到了北京。戏还没演,惆怅先出场了。  相似文献   

7.
陈家林 《江淮文史》2002,(3):167-169
关于坤记书局,已有三次献记载。最早是章安庆先生的《坤记书局与黄梅戏》(发表在1989年第四期《黄梅戏艺术》上);次之是《安庆化志》第243页“坤记书局”;再次是陈绍颐先生编的《安庆历史名人》(第415页“李炳坤”)。  相似文献   

8.
《永乐大典》自卷一三九六五至一三九九一,凡二十七卷,收戏三十三种,但后来仅存三种。钱南扬先生对这三种戏即《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作了校注,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永乐大典戏三种校注》一书。笔近读此书,深感功力之深、用心之细、校注之精审,实在值得后辈学习。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地方笔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一并提山来,请人家教正。  相似文献   

9.
郭建 《文史天地》2014,(2):9-12
正《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是元代不知名作家编写的杂剧,也有人认为该剧就是元代作家曾瑞《才子佳人误元宵》的另一个名称。这个剧目是包公戏里少见的爱情戏,黑脸的包公在这个戏里,俨然成了一个成人之美的好月老。该剧后来被明代作家童养中改编为《胭脂记》,一直到近代仍有演出。胭脂铺里一见钟情《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的情节比较简单。说的是开封城大相国寺西边,有个小小  相似文献   

10.
陶田 《风景名胜》2010,(7):17-17
都说《红楼梦》是女人戏,《三国演义》是男人戏,对“三国”素不感兴趣的我,最近却看上了新版电视剧《三国》,并由此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国”迷。从网上收录了部分关于三国的搞笑语录,现摘抄一些如下,笑爆了肚子可不要怪我噢~~~  相似文献   

11.
黄璜 《江淮文史》2006,(6):110-115
在“左风”盛行的年代,包公这位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的清官,身后竟无法入土为安,遗骨飘零。他最终是如何安息于包河岸边这块风水宝地的呢?省委书记笔下的《包公遗骨迁葬记》,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2.
蛇眼看人     
友谊剧院的位置有一点尴尬,在广州火车站往南两个路口。5分钟的步行,不够消化后者闹哄哄的气息。结果我走岔了路,要不是戏晚了几分钟开场,险些错过序幕。这是《青蛇》在广州的最后一场演出了。匆匆扫了一眼,没见着什么明星(香港开演时,  相似文献   

13.
《玉篇》残卷卷九《欠部》:“歒:子合、子陆二反。《说文》:‘呜歆也。’野王案:口相呜之声也,或为嗽字在口部。又音徂感反,《左氏传》:‘响有昌歇白黑形塩。’杜预曰:‘蒲殖也。’舴名毯,《说文》为鱼字,在鱼部。”  相似文献   

14.
《元刊杂剧三十种》收关汉卿杂剧仅《西蜀梦》、《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4种。流传至今、确定为关汉卿原作的18种杂剧中,《救风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该剧《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均有录。剧本有《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两种,题目正名,《元曲选》本为“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古名家杂剧》本则是“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虚脾瞒俏倬,风月救风尘”。按明刊杂剧的体例,《救风尘》全剧也分4折,剧情简言之,为:一、不听戒劝;二、身陷“囹圄”;三、计赚顽蛮;四、惩恶团圆。该剧寓深刻的思想性于玩笑耍戏的生活场景中,是关汉卿喜剧的代表作。近人王季思归纳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关氏的作品只收了《救风尘》一种。  相似文献   

15.
郭建 《文史天地》2013,(4):14-17
星宿下凡助大宋《狸猫换太子》,是近代包公戏中最为著名的连台本戏,长演不衰。它的头本就是"包公出世",专演包公家庭故事,讲述包公生平传奇故事。并穿插宋仁宗的生平传奇,逐渐将这对君臣的故事合轨到一处,宣扬"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在总理家做客 1957年以后,我的身体条件和嗓音条件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由于巡回演出的几出新戏获得了成功,我创作的欲念越烧越炽热,一连排了《三请樊梨花》《穆桂英智破天门阵》《状元媒》《百花亭》(即《贵妃醉酒》)和《墙头马上》等推陈出新后的传统戏。  相似文献   

17.
王宁 《收藏家》2009,(1):27-32
宋代洪州属江南西路,治所南昌地处江西鄱抚平原,赣江、抚河依城流过。王勃《滕王阁》赞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记》卷106《吴王濞传》载:“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天下亡命者铸钱。”K太平寰宇记》也说:“南昌山,在县西三十五里……吴王濞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  相似文献   

18.
姜力华 《中国钱币》2013,(5):50-50,I0002
“扑满”,即古代的储钱罐,也称“垢”(音‘向’)、“悭囊”等。《辞海》对扑满的定义是:储蓄钱币的瓦器。《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些都准确地概括了扑满的性质和特点:第一是用来储蓄钱币的;第二材质是瓦器,即用土烧成的陶器;第三只有投币口而无出币口;  相似文献   

19.
黑眼 《世界》2005,(10):9-11
青天大老爷包公的遗骨在故乡合肥,曾经难寻安放之地,世人不尽的怀念竟难有真实的寄托。作为包公故里的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哪里放心得下。于是在“三农”作品之后,在很多读者都希望他们再一次“振聋发聩”之时,陈氏夫妇深入文化、考古及历史领域调查写作,完成了新近作品《包公遗骨记》。这本书不同于《中国农民调查》,它不可能具备《中国农民调查》的那种冲击力,但是,它所揭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在上海,在东北,它都上了新书销售  相似文献   

20.
四川木偶戏     
木偶戏即傀儡戏,四川民间亦称“木脑壳戏”、“木肘肘”“棒棒戏”。四川木偶戏的历史,从文献检索,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宋代李畴主编的《太平广记》卷122引《逸史》“华阳李尉”条:“唐天宝后,有张某为剑南节度使,……遣蜀之众工绝巧者,极其妙思,作一铺木人,声音关戾在内,丝竹皆备,令百姓士庶,恣观三日。”“一铺木人”即一套木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